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金融業加快「混血」中 P.54

金融業加快「混血」中 P.54

台灣金融業合併風潮方興未艾,在財政部主導下,國內銀行陸續展開合併行動,不過,相較於國內銀「只聞樓梯響」的合併計畫,外商銀行的動作顯得積極很多,花旗集團投資富邦集團一五%股權就是代表作。

花旗集團和富邦集團的結盟行動,震撼台灣金融業,兩家宣布策略聯盟後,富邦旗下的上市、櫃公司股價表現不弱,包括富邦產險、富邦銀行、富邦證券,股價在同類股中名列前茅,顯示有了花旗集團這個國際級招牌,對於本土的富邦助益甚多,而富邦集團大買庫藏股,讓在外流通的浮額減少也是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

這宗跨國的結盟動作大大刺激了一直想在台灣攻城掠地的外國金融集團,不得不加快腳步。在銀行方面,已經明白表明將在台灣買銀行的是荷蘭銀行,荷銀自從兩年前買下美國銀行亞洲地區消費金融部門之後,去年又買下國內老字號投信──光華投信,今年則陸續和多家民營銀行洽談合併,已經曝光但遭到否認的是萬通銀行,另外還有大安銀行等積極「待嫁」的銀行。


花旗、摩根大通最賺錢

有趣的是,花旗、荷蘭這兩家對台灣金融業興趣濃厚的國際金融集團,在台灣的分支機構也交出不錯的成績單。來台灣時間最長的花旗銀行,年年蟬連最賺錢的外商銀行,去年盈餘八十二億元,今年第一季也賺了十五億元,荷蘭銀行也不錯,是排名第五賺錢的外商銀行。

而其他前五名賺錢的外商,除了美國銀行賣掉消費金融部門以外,其他四家外銀在台灣的布局都相當積極。第二賺錢的是摩根大通銀行,台灣的大通銀行在國內產業、投信的購併案中表現最突出,先後負責國巨購併飛利浦全球被動元件廠、東元、聲寶合併案、保誠購併京華投信、匯豐銀行購併中華投信等大案子。

大通銀行台北分行主辦國內相當多的購併案,美國大通銀行本身也積極購併,先購併怡富集團,台灣的怡富證券、投信、投顧則自動併入大通體系,後來又跟摩根銀行合併,今年改名為摩根大通銀行。

第三名匯豐銀行,在台灣設立據點雖然只有十七年,但是,由於深耕消費金融業務,使匯豐頗為賺錢。今年則是買下國內資產規模最大的中華投信而聲名大譟,匯豐買下中華投信的動作,市場認為將使匯豐在消費金融市場方面更精耕,在台灣消金市場的基礎更穩固,買下中華投信之後的布局,已備受關切。

除了直接購併、策略聯盟的動作之外,廣義的外資,即國外以共同基金為主的法人機構,也投資不少台灣的銀行業。本刊統計,外資持股比率最高的是華信銀行,持股比率高達四成,其次是和花旗集團結盟的富邦保,加上中信銀、台新銀,這四家是外資持股比率最高的金融機構。

不過,外資持有前十名的金融機構,持股比率高低相差甚多,最高的華信銀高達四成,但從第五名的開發以後,持股比率立刻萎縮到個位數,顯示外資對國內金融業有特定的偏好,投資標的也有集中的現象,華信銀一直是新銀行的模範生,低逾放比、市場定位清楚、國際化的腳步快。


華信銀是外資的最愛


外資雖然持有華信銀高達四成股權,但是,持有的外資法人也高達三百五十多個,單一外資對華信銀沒有掌控的力量,每家持股比率均不高,在二%以下,持股最高的前三名是美國的新興市場成長基金、阿拉伯阿不達比基金及富達基金,都是華信銀的「老客戶」。

台灣的壽險市場也是外資的最愛,目前在台灣成立分支機構的外商壽險公司有十四家,以安泰人壽的市占率最高,市場知名度也最高,不過,經過十年來的競爭,國內三大保險公司國泰人壽、新光人壽、南山人壽仍占有八成的壽險市場,顯示外商、本土新壽險公司仍然無法坐大。

雖然外資來台灣設立壽險公司並沒有大賺錢,但是,外國金融集團對國內的壽險市場仍然興趣濃厚,主要仍是著眼於大陸市場。動作比較大的就是英國保誠集團買下慶豐人壽,三商人壽也賣了三八%的股權給美商萬通國際公司,加上保德信今年將分公司轉型為子公司,顯示外資對台灣壽險市場有高度興趣,據了解,外資購併的焦點不止放在新保險公司,國內老字號的壽險業也有興趣。

延伸閱讀

從廁所不能用的辦公室起家、靠whoscall征戰日韓6國!走著瞧董座:詐騙不會消失,掛牌開心1天就好

2023-07-13

這封電費帳單「假的」別點開!詐騙e-mail一按電腦被駭、個資外洩 台電:出現「3特點」就是在騙你

2023-07-19

我為直銷詐騙背上80萬債務!一個櫃姐的告白:22歲時我月薪3萬,信用卡每月最低應繳卻高達4萬元

2023-09-25

防詐教戰〉3C原則、四不口訣 幫你躲過七成詐騙 五大經典詐術起手式全破解

2023-06-19

不管刷卡額度是100萬或1萬,被盜刷都只要付●元!關於信用卡,銀行希望越少人知道越好的5件事

20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