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戴立寧這次算不算大輸?P.114

戴立寧這次算不算大輸?P.114

「人就是人,不是神,人不能免於犯錯。不犯錯的人只有兩種人:一種人不做不錯,另一種人不是不犯錯,而是犯了錯,隱藏矇混得好,甚至強說哪不是錯……不管是那一種『不犯錯的人』,都不是公司所需要的。」這是剛剛被換下的僑銀董事長戴立寧在他所寫的書《無事不參》中的一段話。

七月二十日,華僑銀行突然對外宣布董事長戴立寧辭職,隔天,戴立寧卻對媒體說,他並未提出任何口頭或書面辭呈,因而引發戴立寧與財政部雙方交鋒的場面。


抗拒合併與財政部理念不合

據了解,身為僑銀的大股東財政部一直有意推動僑銀與世華銀行合併,但戴立寧卻始終堅持不肯「賤賣」僑銀抗拒合併,認為僑銀的淨值有九.二一元的實力,甚至希望積極以資產管理公司來擺脫壞帳後,能主導合併其他銀行,而不是被併入世華,淪為消滅公司,終於導致財政部與戴立寧正式攤牌。

不過,諷刺的是,戴立寧辭職的消息一放出來,僑銀的股價不跌反升,從每股不到二元,漲到七月三十一日的二.○七元。

回顧五年前,八十五年一月,時任財政部次長的戴立寧選擇在「公務員迴避條款」實施的前夕,以行政院開方基金官方代表人的身分,擔任因梁柏薰事件而遭擠兌的華僑銀行董事長一職。六十二歲的戴立寧,行事依然像三十歲的青年一樣勇猛果決,他把自己的前途賭在僑銀這支「問題股」上,兩年前,戴立寧改以自然人的身分成為董事長。

擁有美國哈佛法學碩士學歷、美國南以美大學博士候選人的戴立寧,曾在東吳大學法研所兼任教授,有很強烈的學者個性,認為不平、不公的事,他都會挺身出面反駁,個性率直、強勢、好管閒事,加上好發議論,是戴立寧給外界的印象,以致樹敵不少。


「金融怪傑」鬼點子一大堆

戴立寧更是過去財經首長眼中的頭痛人物,像曾經受到十信案牽連的徐立德就是其中之一;戒嚴時期,戴立寧還曾經在三軍俱樂部正面卯上蔣經國;八○年代初期,戴立寧為了股票市場國際化,與前央行總裁梁國樹、副總裁彭淮南,針對開放外資一事針鋒相對,大打筆戰,更是官場少見。

法學出身的戴立寧,思考方式不同於一般的銀行家,有官員與學者特有的理想性格,他常常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點子,因此有人稱他「點子王」或「金融怪傑」。

他最有名的理論是「櫃台外思考」,戴立寧認為銀行員要從櫃台走出來,才知道消費者在想什麼;他也提出「一塊錢理論」,將分行以一塊錢租給元大、世界證券,以吸引大筆、低利的活期存款,同時,他也以一塊錢將分行租給老吾老基金會、義工總會等。

此外,除了提出跨行提款免七元手續費及信用卡免年費服務外,戴立寧還提出將銀行分行縮減為三、四十坪,並由 AO( Account Officer,帳戶管理員)以行動辦公室的方式來取代臨櫃業務。


全部家當都在僑銀

「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然後看好這個籃子。」是戴立寧奉行的理財理論,戴立寧不止是人撩下去,連自己的畢生積蓄也都一同投資僑銀,目前持股約有一萬一千七百張左右,約占僑銀二%,不過戴立寧的損失也相當慘重,成為僑銀的最大受害者。

去年底,戴立寧還提出「窮人銀行」,要找幾家有相同問題的銀行聯合起來,縮減營業場所與人員,他認為,被購併不是最佳的方法,有共識的合作銀行才有前途。

戴立寧個性直也是出了名的,他不僅因為合併一說,還狀告第一銀行董事長陳建隆與中國時報,求償一百億元。當時財政部長陳沖打圓場說:「孔子說,必也無訟乎!」戴立寧則「改版」孟子的話說:「予豈好訟哉!予不得已也。」說明他保護僑銀的立場。

戴立寧剛任僑銀時,確實把僑銀辦得有聲有色,大舉處分資產來打消呆帳,並加強內控,僑銀因此曾連續三年出現獲利的榮景,讓外界對戴立寧刮目相看。但幾乎都以中小企業為放款對象的僑銀,面臨本土性金融風暴的襲擊,只要有跳票的企業,幾乎都有僑銀的分,使得僑銀的逾放年年升高,去年逾放一三.四%,今年更一路攀升到六月底的一七.六五%,逾放款高達三一二億元。


不知道如何去贏 但知道怎麼不會輸

加上虧損迅速增加,前年虧損十七億元,去年更擴大虧損為二十六億元,面對這一連串的惡化數字,讓僑銀自上櫃以來,股價從來沒有回到票面十元以上。戴立寧雖然還是相當堅持自己對僑銀的改革,但去年他終於忍不住說:「沒想到這麼累!」

雖然點子多,但是戴立寧管理太過嚴厲,讓員工及親信壓力很大,包括他從高企找來的陳麗常,及他從財政部帶來的班底張慶堂、許欽洲等人都紛紛拂袖而去,今年僑銀面臨沒有總經理、副總經理等一級主管,最後,凡事都親自出馬的戴立寧索性不找總經理,自己兼任。

有人說「個性決定命運」,戴立寧曲曲折折的生涯,有一大部分是來自於學者的理想性格。曾經說過自己是一個「不知道如何去贏,但知道怎麼不會輸」的戴立寧,在經過十信風暴沉潛八年之後再度重回財政部工作,後來因為洪福案離開證期會,如今又因為華僑銀行的購併意見與財政部不合,再次暫時消失在金融界,這次戴立寧算不算輸?好強的他,如何讓自己東山再起,時間將會證明一切。

延伸閱讀

「馬習會是要來轉移美日菲峰會焦點」!3國大動作籲中國遵守南海仲裁裁決,盟友們的圍堵將進一步升級?

2024-04-12

被抓包人在中國卻能「投反對票」? 盧縣一年改案「不在籍投票」爭議延燒,沈伯洋提5點質疑

2024-04-13

印度崛起、中國衰退、科技即財富成強勢訊息 剖析二○二四《富比世》億萬富豪排行榜

2024-04-10

特斯拉推出無人計程車,能帶動股價?產量下滑、中國低價競爭...馬斯克的挑戰還有哪些?

2024-04-11

偽造賴清德聲音宣稱「支持藍白合」!政治假新聞1.4萬來自中國帳號,分工炒作疑美論

2024-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