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三十一日,中華票券新經營團隊發布重大訊息,嚇壞小股東。這個重大訊息是,公司今年將從原定目標稅前盈餘十五億四千一百多萬元,調整為虧損五十五億五千四百萬元。
本刊特別採訪曾建成、李基存以及對新團隊十分肯定的常駐監察人余德培,由他們來談這一個月來華票的改革行動。
金融機構綠化第一張成績單
新經營團隊在七月二十五日上任後一個禮拜,便發現華票資產品質惡化的程度遠比預期嚴重,經過一個月的查核,從第一銀行基層做起、金融經驗豐富的曾建成立刻決定,以﹁快力斬亂麻﹂的方式,一次提足呆帳準備,最重要的是,把已經向政府申請紓困的華隆集團授信全數提列呆帳準備,徹底劃清和華隆集團的關係。這是新政府綠化後,第一家交出成績單的金融機構。以下是這三位訪談的內容。
《今周刊》(以下簡稱問):新經營團隊為何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決定一次提足呆帳準備?
曾建成(以下簡稱曾):因為我們發現已經沒有繳息的逾期放款、掛帳的資產,加起來金額相當大,以目前每個月的獲利,只能提存一億元左右的呆帳準備,一年不過十二億元,以這速度可能要六年半的時間,而且要在新的逾期放款沒有增加的前提下,才能提足呆帳準備,這樣公司會因為呆帳準備的問題,繼續拖下去,不是穩健的作法,才決定一定提足七十八億四千萬元,結果造成五十三億元虧損。
問:五十三億元虧損要怎麼補回來?
曾:至於五十三億元虧損,我們目前有二十七億元法定公積和資本公積,一個月盈餘兩億元,加上公債操作收入,最長估計一年可以補回來。
我們評估這個時點做這個動作,對股東的衝擊最小,提存後每股淨值七.五元,七月平均價五.七元,淨值超過市價兩成,提存後八月底的淨值一百二十五億元,保證業務可以做到一千五百億元,另外,今年的逾放比從七.三%立刻降到三%,BIS 一三%,對公司營運沒有影響。
真的一次提足 不會有第二次
問:很多銀行都說提足呆帳準備,但是,後來逾放還是一直出來,華票會不會這樣?
曾:提列呆帳準備是最近一、兩年內,許多民營銀行一直在做的事,但是,問題是有沒有提足。以華票來講,真的是提足了,外面有人質疑,是不是提足了,會不會出現第二次提存的問題。
我認為除非產業繼續惡化,新逾放快速增加,不動產價格大幅滑落,才會有第二次提存大額呆帳準備的可能,以目前情況來看,我認為應該是谷底了。
問:財務乾淨透明之後,下一步要怎麼做?要做控股公司?會不會併入第一銀行的金融控股公司裡面?
曾:不會做控股公司,也不會併入一銀,先把財務結構弄好再說。我想對上市公司來講,財務透明化非常重要。大家會認為華票會跟一銀併,是因為我從一銀出來的關係,其實,票券公司跟銀行的業務是重疊的,控股公司根本不需要有票券公司,是重複的。
問:財政部這次把原來經營團隊全部撤換,已經發現華票可能出了問題?
曾:我想外界也猜測得到,應該是公司營運上發生問題,經營團隊才會有這麼大的改變。
問:不過,剛剛換法人代表時,外界負面的聲音似乎比較多,大家都以綠化的角度來看這件事。
余德培:其實金融機構在傳統政治體系裡,是政商關係複雜的體系,新政府上台,要綠化應該是要找有肉的,不會去綠化有問題的金融機構,像中華開發好了,開發未實現利益非常高,所以搶不到。
但是,像僑銀、華票、台灣企銀、基層金融這些機構,有官股,新政府對這些機構動手,表示他真的有決心要做改革,就我們旁觀者來看,一年多以來,財政部真的不容易,要有膽有識。
媒體不應該從政治角度來看這次金融改革,應該從專業角度、是否找到合適的金融團隊來看。我們說話容易,做事不容易,他們才來一個月又一個禮拜,馬上提出改革方針,我是大力支持他們兩位。
新團隊進駐部分財團開始不繳息
問:您來華票之前,對華票會有這麼大的洞清楚嗎?
曾:知道有問題,但是,不知道資產惡化到這種程度。
李基存:我們剛來的時候,沒有想到會有這麼多,但是,七月底發現,有些企業突然不繳利息,所以,我們開始去清。
問:是本來有繳一點利息,後來因為你們來了以後才不繳息的?
曾:對啊,一般來講,紓困案件應該不會一下子就不繳息,七月底我們發現問題滿嚴重的,怎麼會短短時間就不繳息,金額增加蠻快的,所以,我們認為有必要重新檢視所有不良資產。
會發生這種情況,我們發現過去對財團的業務往來很高,財團一有問題,整個企業就會出問題,這是逾放加速的原因,另外行業別太集中,比如說建築公司、投資公司,類似這種行業的比重高。
問:華隆集團的授信也在這次一次提足了嗎?
曾:可以這樣講。因為它已經要求紓困了,如果跟銀行團一直談都沒有協議的話,我們判斷資金調度上可能會出問題,像這樣的個案,我們都把它先提存起來。這是一個穩健原則。
問:董事長有沒有買華票的股票?
答:我有買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