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高盛一三三年不倒的經營祕訣 P.80

高盛一三三年不倒的經營祕訣 P.80

二○○一年高盛集團的淨利( net revenues, 相當於銀行業的營業收入〕是一百五十八億美元,兩萬兩千多名員工,平均每人貢獻度將近七十萬美元,相當於新台幣兩千四百多萬元,以對獲利的貢獻度來看,高盛去年盈利是二十三億一千萬美元,每名員工貢獻十萬美元,相當於新台幣三百五十六萬元。

台積電、聯電員工對營業收入的貢獻度是新台幣八百多萬元、六百多萬元,去年台灣最賺錢的銀行之一||中國信託商銀,每名員工對營業收入的貢獻度是一千五百萬元;再以獲利能力來看,聯電去年虧損,台積電去年盈利是新台幣一百零六億六千萬元,每名員工貢獻將近七十三萬元,中信銀去年盈利是九十一億多元,員工貢獻度是一百七十四萬多元。


高盛本益比二十一倍──中信銀十二倍

從上面的數字可以明顯看出,去年高盛集團每名員工貢獻度比台灣科技業高,也比中信銀高,但是,高盛每股股價大約九十美元,每股盈利四.二六美元,本益比二十一倍,中信銀股價約二十六元,去年每股盈利二.一三元,本益比才十二倍,同是金融業,高盛的股東顯然比中信銀的股東要快樂很多,中間的原因恐怕是台灣銀行業逾期放款多,才造成股價上漲的阻力。

台灣有不少金融業以高盛為指標,「台灣高盛」似乎是金融同業一個目標,為什麼?因為高盛成立一百三十三年(一八六九年〉 以來,在沒有購併(沒有被別人併,但曾經有購併其他金融同業的經驗〉 的情況下,建立全球投資銀行第一品牌的地位,最重要的是「高盛」兩個字從來沒有被人取代,或是跟其他金融集團合在一起,這是希望「永續經營」的台灣金融業老闆最重視的部分。

高盛集團台北分公司在二○○○年七月成立,在分公司成立之前,高盛台北辦事處早在一九九一年就成立,而且在投資銀行界建立口碑,跟國內產業、證券、金融同業建立深厚關係,包括台積電、宏碁、長榮海運、遠紡、日月光、和信超媒體都是高盛的重要客戶。

高盛位於遠企中心辦公室的會議室,掛滿了十七世紀有關台灣民間的古畫,包括台灣地圖、水果、結婚等,據了解這些古畫都是美國紐約總部採買,高盛深耕台灣市場的決心,從這些畫裡面可以看得出來,甚至高盛最早進軍的日本,迄今仍未撤軍的日本辦公室,也是以日本早期的風土人情畫為主。


股票業務的祕密武器

投資銀行是外界對高盛耳熟能詳的業務,但是,很少人知道高盛在台灣除了投資銀行以外,在證券市場也耕耘很久,而且成績不錯。像共同基金,高盛委託富達、中華投顧銷售多年,外資業務( QFII〉 在台北分公司成立後一個月開始承作,十八個月以來(二○○○年八月到二○○二年二月〉 ,委託高盛下單(含買賣〉 的金額成長兩倍。

另外,高盛還有一個祕密武器||「大額股票交易」,接受客戶委託大額股票賣出,曾經買下宏碁、政府基金的股票,而且透過國際市場立刻找到買主賣出,大額股票交易跟幫客戶赴海外發行存託憑證( DR 〉 完全不同,大額股票交易是客戶把股票賣給高盛,高盛負責把股票賣出去,高盛完全負擔股票能不能順利賣掉的風險,這是台灣證券同業裡面很少見的業務。

高盛能夠掌握到全球重要企業的生意,主要是因為背後有一個研究團隊,目前高盛有八位研究員專門研究台灣產業(以科技業為主〉 ,其中三位長駐台灣,五位在香港,在台灣相當有知名度的龍森目前是高盛研究團隊的主管;全球有三位主管專門負責外國機構法人投資台灣的股票下單業務,一位在台灣、一位在倫敦、一位在紐約。

今年高盛的目標除了台灣最熱門的購併案之外,慢慢脫去神祕的外衣,讓外界了解高盛是業務的重點之一。高盛一九九九年五月三日股票於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之後,每年獲利狀況就不再是祕密了,一舉一動也備受投資人關注,三月十二日亞洲華爾街日報報導高盛準備以十億美元資金投入亞洲市場,且以傳統產業為主,台灣的傳統產業上市公司一度呼應此一消息大漲。


投資銀行龍頭網路股栽跟頭

不過,高盛的投資也不是百發百中,前幾年的網路風潮裡,高盛也損失不少。根據亞洲華爾街日報報導,高盛過去花了三億美元,投資大陸三大網路公司:網易、新浪網、搜狐,這幾家公司目前的市值只剩下一半,過去幾年葬身網路泡沫的投資銀行不在少數,這波失敗的投資似乎沒有撼動高盛投資銀行龍頭地位太多。

至於台灣金融業大老闆最關心的高盛為何能存活一百多年,而且歷久不衰的原因,就是「企業文化」,高盛全球據點有四十二個,每一個都由高盛總部親自打造,沒有透過購併當地機構成立據點,因為高盛認為「企業文化」才是公司可長可久的核心競爭力。這個企業文化的精神是每一位高盛人都把客戶的最大利益擺在最前面,根據他們的經驗,只要把客戶服務好,成功就跟著來。

另外,高盛合夥人制也是重點,高盛的經營管理會每兩年會從董事總經理中推選出合夥人,目前擔任高盛亞洲區副董事長的宋學仁就是合夥人之一,目前高盛的合夥人大約一百多人,比較特別的是,每年每位員工都可以幫老闆打考績,部門主管除了上面主管會打考績之外,必須接受他管轄員工的考核,這是高盛各部門主管十分年輕的原因。

因為高盛的傳統是當一個主管不是經驗最好、年紀最大的人,而是有領導特質、能夠有衝勁完成任務的人。因此,在高盛的文化裡,「年資」不是最重要的,個人能力才是公司重用的原因。

來台灣十一年的高盛,在購併市場上(從二○○○年到二○○二年二月〉 已經有五七%的市占率,但是,高市占率並不是高盛的核心目標,高盛在全球各市場都是以掌握到金字塔頂端的客戶,為這些重要客戶做最好的服務為最重要目標,這也是高盛被稱為是有錢人或是有錢企業的投資夥伴的理由。

延伸閱讀

把「台灣貨」賣向韓國!酷澎高調行銷與補貼,在台掀話題…企業衝流量有眉角,他揭這2關鍵

2023-07-04

與國際接軌 桃園成為生態物流主席城市

2022-12-22

新航可以向價格戰說「不」的祕密

2012-10-25

亞太最大時尚網購ZALORA重金回歸、韓國酷澎狂蓋物流中心…跨境電商大舉進軍台灣,他們看到了什麼?

2023-11-09

69元配送+倉儲,四大物流沒這種價!晶華PChome都他客戶…Pickupp:吃力不討好是我們強項

202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