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台灣真正的銀行購併案還沒有出現」 P.82

「台灣真正的銀行購併案還沒有出現」 P.82

高盛證券在台灣電信業、科技業不論購併、籌資案,最近幾年幾乎穩占投資銀行第一名寶座,不過,在銀行業如火如荼進行購併、成立金融控股公司的同時,高盛似乎交了一張白卷,市場也把關注的眼神集中在這家高專業度的投資銀行身上。

針對台灣這場史無前例的金融業整併浪潮,高盛證券台北分公司董事總經理張果軍說:「台灣真正的銀行購併案還沒有出現。」高盛即將在今年完成二至三件銀行購併案的標準版本。以下是張果軍談金融合併案成功的條件及傳統產業如何提高競爭力。

國內銀行業沒有真正的購併,金控不能算是購併案,金控是找兩張金融機構的執照,去換一張金控執照。我相信今年大家會看到兩、三個真正的購併案,會帶動連鎖反應, 我所謂真正的購併是由投資銀行擔任財務顧問( adviser 〉 所完成的國際標準的購併案。

所謂國際標準,包括規模大小、實地查核、購併契約的談判,到價格的訂定、購併架構的設計(換股、現金、換股或現金搭配〉 ,到購併案萬一失敗的保護措施,這些購併案出來台灣才能真正算是有購併案產生,台灣目前完成的購併案市占率都太小,沒有辦法發揮領導的作用。

購併不是大家想的那麼容易,購併以後包括對資本結構的影響、公司債信的影響,當你是買家,對整體綜效的影響、如何跟資本市場溝通,這些都需要專業的分析,更不要談很多案子是自己談談就算了,結果卻弄得無法收拾。

台灣市場這麼小,根本沒有辦法容納這麼多家金融控股公司,日本只有四到五家,香港、新加坡、澳洲這幾個亞洲國家都一樣,台灣真正成功的金控公司恐怕也不會超過日本的家數,新加坡政府為了縮減銀行家數,強迫銀行合併,我們政府不逼金控合併的話,整合的時間會久一點。

現在有很多外國金融集團對台灣的傳統產業有興趣,原因是這些傳統產業價格被嚴重低估,他們挑選傳統產業的標準是:經營保守、零(或低〉 負債、現金流量穩定、土地資產雄厚,我們有一個地方沒有規定清楚,國外規定只要買三五%就可以強迫收購,台灣並沒有規定,有時候變成可以跟大股東私底下議價,取得控制權,對小股東並不公平。

在國外,如果我是經營團隊,或是大股東,我覺得股價不好,市場沒有認同我的股價時,我可以把公司下市,等到股價比較好的時候再上市,或者是特殊的專業購併基金可以把整個公司買下來,先將公司下市,再把各部門分拆賣出去,賣掉資產,或是把經營團隊換掉,提高公司的競爭力、經營價值,國外有這樣的機制,可以迫使經營團隊把精力集中在經營績效及對股東的回報,不能放任股價低、不管小股東怎麼反映都不管。國外的基金有找我們幫他們在台灣找合適的標的物,我認為這是台灣的機會。


延伸閱讀

一個決定,讓它坐穩軍工筆電最大軟板供應商 轉型利基產品有成 圓裕下一步進攻電動車

2021-09-22

綜所稅報稅季5月開跑,4大重點差異一次看!基本生活費每人多6千、4口之家能省這麼多

2024-04-08

上市櫃更名潮/和鑫→精金科技…從AMOLED產品出發,將朝IT、工控、車載等多元化發展

2023-09-20

國巨旗下智寶、凱美合併 搶攻5G、車載與物聯網商機

2019-03-13

我就是主力!光繳稅就2億,八年級當沖王巨人傑告白:為何散戶買了跌、賣了就噴出...不是我害你賠錢

2024-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