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震盪兩年 投信浮現合理價位 P.90

震盪兩年 投信浮現合理價位 P.90

「過去外資買價的六折才是投信合理價位。」日盛投信董事長蘇英孝說。至於誰是讓投信回到合理價格的推手?答案是「國內金控」。同樣是買投信,錙銖必較的國內金控,出價往往較外資差一大截,過去動不動就有每股八十元的賣價,現在已不復見……

「經過兩年的沉澱,投信終於回歸合理價值。」日盛投信董事長蘇英孝表示,前兩年外資大舉壓境,把投信價格炒熱,現在金控購買投信的價格約是當時的六折,新光投信總經理黃李越也贊同這樣的說法,他說,「現在才是買投信的時機。」

以近來最搶手的國際投信來說,兩年前曾經有買主每股出價百元,後來降到七、八十元左右,但當大股東中國商銀決定購併時,最高價卻只肯出五十二元,連身為大股東的富邦金為股價抱屈,加入搶奪行列,也僅加了二元,打算以五十四元搶標,壓根比不上當初保誠集團與景順集團的出價。


群益與最佳賣點錯身六折是投信合理價格

如果以最近每股五十元左右的價格來看,最可惜的要屬群益投信了,基金績效一向表現不錯的群益,去年一度有多家外資機構有意競標,包括保德信人壽與安泰人壽等,不過,因為群益大股東堅持一百元以上的價格,讓外資遲遲無法下決定,假設當時群益願意讓一步,即使沒有百元,也有七、八十元,大股東的一念之差,讓群益錯失了最佳出售點。

至於國際投信最後會花落誰家?不論富邦金或兆豐金得手,投信加入金控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從日前復華金控買下金亞太,並改名為金復華投信,建弘投信可能加入第一金控的情況可以看出,在外資購併的熱潮消退後,國內投信又出現新的一波購併熱,只是這次面對的是精打細算的國內集團大老闆,想要賣出好價錢恐怕不容易。

四十四家國內投信已經區分成三大族群,最大一群就是金控公司,目前有十五家投信可能會成為金控旗下的子公司,包括富邦、玉山、國票等投信,另外有六家投信是藏身在有金控雛形的集團下,未來有成為金控的可能,包括彰銀安泰、寶來、大眾等。


專業投信難經營──加入金控、外資成趨勢

第二大族群,是外資投信,包括之前被外資收購的投信及外資自己成立的投信共十二家,如荷銀光華、保誠等。至於第三大族群就是專業投信公司,包括群益、統一、復華、盛華等十一家投信,這些投信也正待價而沽,而它們的「有緣人」,不外乎是金控或是外資,以現在的價格,外資更可以欣然接受了。

把台灣當作前進中國大陸「灘頭堡」的外資資產管理公司,近二、三年積極搶進國內投信,抬高了國內投信的身價。二○○○年是外資最積極介入國內投信的一年,光華投信以每股五十二元賣給荷蘭銀行,保德信人壽以每股八十二元買下元富投信,京華投信以七十三元賣給保誠人壽,瑞士銀行以十六元買下寶泰。

「在對的時間、對的時刻,自然就有好價錢。」有投信業者說,二○○一年是投信最風光的一年,中信證券以八十元賣給景順投資﹔匯豐銀行以每股八十三.五元買下中華投信,創下投信的最高賣價。後來,陸續又傳出群益投信將以百元出售給外資,國際投信也傳出賣價不低於八十元,投信身價愈飆愈高。


通路是投信「罩門」──金控化取得銷售捷徑

只是,有心想購買國內投信的外資,發現六家被外資購併的投信,經營績效並不如想像中優異,對購併國內投信開始裹足不前,加上二○○一年發生九一一事件,二○○二年全球股市狂跌,外資已經拿不出更高的價格來買投信,雖然有意售出者愈來愈多,但外資買主卻愈來愈少,國內投信陷入「滯銷」的狀態。

「投信經營愈來愈不容易」,這是許多投信經營者共同的心聲。原本應是本輕利厚的投信,現在卻因為競爭者高達四十五家,加上政府開放基金產品的腳步太慢,致使四十四家投信只能發行一樣的股票型基金或是債券型基金,只能在一個小池子裡爭搶獲利空間,不僅對投資人缺乏吸引力,基金也愈來愈難募集。

對投信而言,「通路」是這個產業的罩門,必須要花時間經營,尤其是銀行通路,過去投信公司往往都要一家家「磕頭」,請銀行幫忙代銷基金,不過,在所有投信的基金沒有差異化的情況下,銀行為了不得罪投信,因此把所有基金統統上架,讓投資人常看得眼花撩亂,分不清該買哪一支。

而加入金控的好處是,有自己既有的通路,幫投信解決銷售問題,投信經營者不需要辛苦建立零售通路,只要金控大老闆一聲令下,金控下的銀行、證券、壽險等子公司,都會全體總動員地幫投信賣基金,投信回歸到以研究與基金績效為主的單位。怪不得有人說,「獨立的專業投信募集基金愈來愈辛苦。」


合作通路變競爭對手──直銷部隊是未來趨勢

金控消化了不少國內金融機構,也開始消化過多的投信,以兆豐金控為例,旗下相關的子公司擁有中興投信、中央國際投信與倍立投信,若全部納入金控,勢必會整合,但資產近乎第一的兆豐金控,不滿意現在資產管理公司的規模,因此,繼續購併投信已成必然,只是該買價格高達五十多元的國際投信,還是買價格比較低的盛華,則有待觀察了。

「在金控之下,門戶政策會愈來愈明顯,原有的通路變成競爭者,銀行將只會重視自己旗下的基金。」新光投信總經理黃李越這樣認為。因此,有些腦筋動得快的投信將行銷重心移轉到「直銷部隊」上,如怡富、日盛與保誠等目前都積極加強直銷業務,試圖在金融體系的激烈競賽中脫穎而出。

延伸閱讀

最新2檔股票抽籤!「潤泰小金雞」抽到大賺7.8萬,這檔中籤也能小賺零花錢…申購要注意什麼?

2024-05-10

蘋果發表會才剛過就「出事」 iPad Pro廣告惹火一票人!蘋果罕見致歉挨轟:品牌災難

2024-05-10

你敢當「呷蟲王者」?荔枝椿象炸來吃遭民眾檢舉...林業署解釋來龍去脈!台灣能吃的昆蟲只有這4種

2024-05-10

76歲父LINE群遇詐騙,設局1年噓寒問暖…98坪3千萬房被過戶「快活不下去」!如何保住不動產?達人教這招

2024-05-10

「為什麼要考慮員工家庭」…百度公關副總裁刻薄金句遭炎上,公司市值一夜蒸發300億!被離職後去幹嘛?

2024-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