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五訣竅透視契約陷阱 P.68

五訣竅透視契約陷阱 P.68

股市空頭讓「保本」變成投資人渴求的春藥,不甘微利的資金湧向連動債;
幾年來的低利率,保險人繳不起高保費,
紛紛在投資型保單的召喚下邁向「盈虧自負」的高風險,
面對新金融幻術的迷惑,你該如何自保?

「我被搶了,快來救我!」電話那頭傳來老朋友緊張的聲音,十月中旬的台北有點涼意,淡淡的陽光照得人神清氣爽,在香港從事理財顧問、回台休假的李先生漫步街頭,享受難得的悠閒時刻,突然接到朋友的求救電話嚇了一跳。一問之下,原來四十多歲的張先生,面對身材豐滿、高、穿超級迷你裙的美女理財專員,不知所措又意亂情迷,簽了「自己都看不懂」的連動債契約,回過神來趕緊求援。

「你就是敗在好色、好賭又不懂。」李先生分析後給朋友兩個建議,「要看美女不如花錢去酒店,想賭博不如去拉斯維加斯」,去酒店和賭城的成本和風險都遠小於不明不白投資連動債。

這種例子在連動債的銷售中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退休族眼見利率不斷下跌,看在連動債保本的特性上,簽下了契約,也把退休生活的風險推向高峰。

連動債這麼複雜的產品,但是在產品DM(廣告傳單)上頭,卻只見「保本保息」、「對抗通膨」、「季季豐收」、「十全十美」等聳動的標語,多數的DM完全沒有提到投資風險,只是在傳單的最下角寫著「詳細內容以產品說明及風險預告書為主」,奇怪的是,很多不肖的理財專員是拿著DM告訴客人有百分之百保本,還可以每季領利息,卻沒有照實說明正式契約上寫明的風險。

匯豐控股全球第二把交椅、集團行政總裁葛霖(Stephen Green)十月下旬來台灣主持開幕時,特別叮囑高階主管要注意連動債的問題。

葛霖的女兒已經是執業醫生,前陣子高興的對老爸說,今年買了一筆「no fee」(不收手續費)的連動債,這位有三十多年經驗的精明銀行家反問:「你確定嗎?銀行要賺什麼錢?」隔天女兒詳查契約才黯然的說「某些情況要收,某些情況不收。」但業務員沒有說清楚,就連受過高等教育、銀行家的女兒都碰上這種事,葛霖已經預見未來連動債的問題所在。

「為了讓理專容易推銷,業務部會要求十句話之內講出產品最好的一面,但是文字漏洞百出,」在券商負責設計連動債產品的劉先生沉痛的指出,保本商品用很多複雜的衍生性契約組合,有獲利保本的機會,但也有風險,以他和理專溝通的經驗,有八成的理專真的不懂產品,卻依然靠著DM上的十句好話來賣產品,「不違反道德,卻違反人性」的作法,普遍存在台灣以財富管理為目標的銀行、券商及壽險公司之間。

除了連動債之外,近一、二年熱賣的投資型保單,也是爭議最多的新金融商品,在利潤的誘惑、保本的催眠、風險的隱匿下簽約的投資人,到底該如何避開理專們舌粲蓮花的「金融幻術」呢?

第一招:不要看著DM簽契約

「投資人最常犯的就是看著DM上的花言巧語去簽契約」,聯傑財務顧問執行長蕭碧華指出,DM不具法律責任,風險揭露嚴重不足,投資人必須詳讀契約,看不懂時要找自己信任的專家或者拒絕,千萬不要聽信理專的一面之辭。

第二招:先問代價、再問賺頭

天下絕對沒有白吃的午餐,連動債只有期滿才保本,最差的情況可能連結到最爛的股票,也可能投資十年,只剩下本金,甚至於賠掉了匯率,萬一期間又遇到通貨膨脹,那麼保本的訴求等於是垃圾;投資型保單也一樣,如果投資賠錢,到底保障剩下多少?賺錢一定要付代價,問清楚最差的情況,才知道你能不能承受損失。

第三招:認清長期抗戰的決心

許多人在熱潮上投資股票時,都抱持長期投資的遠大理想,但一看到股票下跌,甚至於長期套牢沒有希望時,卻又急著殺出持股,怕賠的更多。買連動債和投資型保單都是長期投資的決策,中間一旦要提前解約,通常要面對損失,是否可以承受呢?

第四招:計算隱含的投資成本

無論是投資型保單或連動債,都隱含了投資成本,連動債通常在期初就收足手續費,中途解約等於賠了全部的手續費;投資型保單第一年的保費有大部分是業務員的佣金及壽險公司的行政費用,並未用於投資。

第五招:檢視對帳單的真實度

連動債這兩三年大賣,投資人每個月或每季接到的對帳單也很令人「安心」,因為上面永遠是百分之百保本的假象,由於連動債的市價不斷改變,但是銀行通常假定投資人會抱到期滿,一旦急需用錢要贖回時,才發現已經賠了一、二成,最近相關的糾紛層出不窮。

根據本刊調查,國內銀行連動債的對帳單十之八九沒有列出市價,投資人必須自行上網查詢,但許多老人或退休族根本不會上網,都是等到要贖回才知道,理專說的保本是「到期保本」,只得無奈的選擇認賠或是繼續套牢。因此,簽約前可向朋友或理專要求,借個會員密碼去查看所有銀行發行的連動債績效,再確定是否要購買。

面對新金融商品不斷出爐,各種變形的新契約也推陳出新,但是投資最古老的原則「不做看不懂的投資」依然不變,美國投資大師彼得林區曾說「如果我無法用一支蠟筆和一張紙解釋清楚這個投資,那我就不會買。」

多數人買家電或旅遊時,會花時間研究清楚,但是執行投資時,卻很容易在利潤的誘惑下,輕易的簽字,換來賠錢的錐心之痛,甚至於危及家庭的財務安全,單純的長期保本願望,可能變質成為長期套牢,了解自己的財務需求、詳讀契約,才是在這一片金融迷霧森林中的自保之道。(轉載自今周刊第414期)

延伸閱讀

陳建仁致歉「首次大規模進口雞蛋難免疏失」⋯推5措施:進口殼蛋不再上架、出口國洗選包裝全程冷鏈

2023-09-22

大家都在等Fed降息,政策轉鴿真是好事?助漲股市、美元走空...為何經濟學家說恐上演戲劇性崩盤?

2024-04-25

美國降息慢吞吞 長短期公債應變彈性較差 非投資級債抗跌 選中天期搭BB與B級債

2024-04-24

何時降息摸不清、半導體利空又多…股債齊跌不怕!股票型ETF逆勢吸金70億美元,怎麼買安心?

2024-04-22

美經濟「小幅擴張」、企業轉嫁成本難度提高…Fed褐皮書最新指標公布,降息在即?鮑爾這麼說

2024-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