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善用「一籃子貨幣」避險又生財 P.116

善用「一籃子貨幣」避險又生財 P.116

今年以來金控、銀行賺錢都不容易,壽險公司新契約保費收入成績也直直落。加上賺錢也很困難,財務操作就變成公司能否獲利的關鍵之一。近年來「一籃子貨幣」避險大行其道,國泰人壽、富邦人壽今年第三季甚至因為避險得宜還意外賺錢!

今年以來台幣匯率波動劇烈,上半年升值、第三季台幣又貶值。而十一月開始,由於美國公布經濟數據普遍表現不佳,亞洲貨幣頻頻走升,台幣也開始升值,壽險公司動輒百億元的海外投資就相當容易出現匯兌損失。

不過,利用傳統避險方式成本太高,採取自然避險風險也不小,「一籃子貨幣」避險方式愈來愈多業者採用,國泰、富邦還因為避險得宜而意外獲利!

今年上半年台幣升值,南山人壽採取自然避險(Natural Hedge)方式,造成上半年未實現匯損由第一季底的六十二億元,增加至八十多億元。也讓獲利情況由原本第一季獲利十六億元,轉為第二季底虧損六.二三億元。不過,南山人壽也表示,第三季台幣貶值,下半年匯損情況逐漸趨於緩和,獲利可望由虧轉盈。


成本減半 取代傳統避險法

相對於南山人壽的自然避險策略,國泰、新光、富邦人壽等則採取「傳統避險」搭配「一籃子貨幣」的避險方式,以傳統避險為主、一籃子貨幣避險為輔。由於傳統避險的避險成本幾乎是一籃子貨幣避險成本的兩倍,此舉也使得國泰、新光、富邦的避險成本大幅下降;而台壽保、中壽等也陸續於今年下半年跟進。

國泰金控策略長李長庚表示,今年上半年國外投資的避險成本平均為三%,避險支出達九十億元。不過,累計至第三季為止,避險的平均成本下降至一.八%、避險支出也變成八十四億元,這個現象顯示「國壽第三季避險不僅不用成本、還賺錢!」

國壽副總熊明河說,海外投資採取「一籃子貨幣」避險的比重會隨著國際金融市場的變化而變動,也就是所謂的「動態避險」。有時候避險比重只占一○%,有時卻達四○%,而避險的原意就是要避免匯兌損失,這次第三季會賺錢完全是意外之財,根本不在預料之內。

新光金控財務長許澎也指出,目前採取一籃子貨幣避險的比重,已經占海外投資約五○%。

他表示,採取傳統避險的成本高達三.五%,但是利用一籃子貨幣避險的成本才將近二%,成本差了很多。不過若是採取一籃子貨幣來避險,財務部門就必須有一個團隊來專責研究,要了解很多國家貨幣(通常一籃子貨幣避險都使用十種不同國家貨幣),否則也是可能賠錢。

不過,依照目前的狀況算起來,整體海外投資的避險成本約二%,有時候還會意外賺錢。目前累計至九月的避險支出約四十至五十億元,比起去年整年避險支出八十多億元,節省不少。


掌控國際情勢 不賠反賺

富邦金控投資長蔣國樑則說,目前富邦人壽的海外避險方式,五○%以傳統方式進行避險,二○%利用一籃子貨幣來避險。另外採取直接購買各國貨幣的方式來避險等等,這部分也是隨國際情勢動態調整。

蔣國樑表示,截至目前為止算起來,由於台幣貶值、避險得宜,再加上買進的貨幣都很強勢,「避險」加上「外匯操作」這兩大塊因外匯操作的資本利得相當不錯,已經足以支付避險成本。整體而言可以說是沒有「避險成本」,但這還是得看後面幾個月台幣變動狀況而定。

不過,蔣國樑仍認為,雖然避險這塊賺錢,但財務操作並非經常性的收入,長期來看還是得以經常性收入的財源為主。由於今年國泰、新光都有發行不動產投資信託憑證(REITs)挹注獲利,富邦來說相對比較辛苦。所以只好盡量利用財務操作,看能否多省點錢、幫助公司獲利。

台壽保總經理林欽淼也說,過去國外投資的獲利率約六.五%至七%,扣除避險成本後約為四.五%;但由於避險成本不低,上半年累計近十億元,與去年全年避險成本九.七億元差不多,前三季避險成本累計更達十三億元。林欽淼坦承,台壽保近期已開始調整國外投資避險操作策略,新進資金採取「非美元資產配置」(買進亞洲貨幣、歐元等)或「一籃子貨幣」方式避險。

至於中壽也是從六月起改採取一籃子貨幣避險方式,且操作比重已拉高至國外投資部位的三○%以上,此舉使得第三季避險成本由原來的三%以上,降至二%至二.五%間,若第四季持續採取一籃子避險方式,避險成本還可望持續下降。

延伸閱讀

端午節前夕他被錢砸醒 「突入帳4萬900元」超開心秒轉投資ETF!全場羨煞:我只有肉粽

2024-06-08

當航海王、追AI股,小資女存股百萬元還買小宅!用股票、ETF拚被動收入,老一輩「定存」已落伍?

2024-06-07

買ETF包牌「輝達背板股3強」!0052、00881、0053…林奇芬教挑科技ETF,報酬逼6成

2024-06-07

00946、006208、0050…台股都快22000點,什麼ETF還能買?存股達人點名這2檔:跟著大盤飛高高

2024-06-09

00878、0056、00919…從18歲到80歲如何配? 專家解讀:配息型ETF,7%以上我才能接受!

2024-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