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西進投資 循著中國政策腳步走 P.151

西進投資  循著中國政策腳步走 P.151

編按:《今周刊》邀請中國建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華而誠,及富邦金控首席經濟學家兼富邦投顧董事長丁予嘉,以大中華投資趨勢與展望為題,進行一場精采的對談。華而誠中國經驗豐富,對中國經濟的發展與改革有第一線的參與及觀察;而丁予嘉則是業界知名的投資專家,其對中國投資現況與機會有極為深刻的掌握,以下為兩人演講內容的摘要整理。

華而誠:

中國政府正戮力防範經濟過熱

中國離台灣不遠,中國與台灣經濟發展有著極大的關係。過去二十五年中國改革開放,每年經濟以九%的速度成長,加上外匯存底超過一兆美元,全球對中國趨勢的關注日漸提升。

當前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快,或可說經濟過熱,特別從外貿順差擴大來看。不過,通常經濟過熱不會連帶造成外貿順差過大,反觀中國經濟過熱而外貿順差卻非常大,成為極為特別的個案,仍可說是在健康的範圍內。

我們可先從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內、外因素來分析。由於美國在○一至○四年間採取了極度寬鬆貨幣與財政政策,讓外貿赤字大增、美元貶值;而人民幣採取盯住美元的匯率政策,加速中國輸入美國的流動性,成為中國經濟高速成長的外在因素。

內在因素則因○二、○三年中國經濟擺脫緊縮,物價日漸上漲,進入另一輪擴張期;加上宏觀經濟需求,房地產因隱性客戶需求顯性化,銀行隨貸款需求大增而業務日漸擴大,漸漸讓汽車與住房這類高貸款產業,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一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首度開放金融、保險,促使外資大幅增長,國企改革、民營企業亦高速增長,目前達八○%的民營企業成為製造業的主力。再者,近七、八年勞動成本維持固定,企業因效率提高利潤大幅提升,利潤帶動投資高速增長,不僅讓全國儲蓄大增,也成為支持投資增長的主要原因。但未來勞動成本是否能維持,是值得注意的問題。


經濟過熱與不平衡的影響

很多人都在問,中國經濟是否過熱、不平衡?這幾年中國每年的GDP呈現一○%的成長率,勞動成本與消費水準始終維持八%至九%的成長率。但貿易順差過大,貿差經常帳順差於○五及○六這兩年各達七%GDP以上,顯見中國經濟增長動力過分依賴外銷,內需的增長則過分依賴投資的問題,未來國民消費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經濟成長快自然造成不少影響。如國際收支帳的雙順差,使外匯以每年增加上二千億美元迅速積累,已破一兆美元;迫使中國決定成立基金規模約二百億美元的「國家外匯投資公司」,以增加資金運用效率。又如外匯積累陸續創新高,也是當前貨幣增長過快、流動性過多的主因。


中國經濟政策有多重目標

經濟過熱連帶也引發討論房市與股市是否過熱的問題。就城市而言,因為城市化的推進、所得的快速增長,扣除大都市人口,中國仍有三億人口尚未進城,居民購房的購買力並未減低,但就中、下所得而言,包括城市中二億人的民工,如何買得起高房價住屋的購房問題,也慢慢突出。

相對的,房價漲幅已大的城市未來是否有泡沫,如上海、北京等大都市,這些潛在問題都仍有待觀察。就上海社科院日前研究報告指出,目前上海房屋供給過多,未來五十年將出現房地產市場過剩問題,但目前情況也難一概而論。

目前中國經濟政策取向如宏觀調控,以控制過熱、調整經濟結構、達到經濟平衡為目標,未來也將以匯率緩步升值、減少出口激勵、擴大進口、配以貨幣緊縮為主要調控手段;今年人大已通過統一內、外所得稅,以課稅來控制經濟過熱問題,勢必也成為未來投資的關注重點。


丁予嘉:

投資中國  機會、挑戰都增加

首先回顧兩岸三地資本市場現況,○六年兩岸三地股價指數表現突出,台指有一九%成長,香港恆生三四%,而上證綜合則高達一三○%的成長率。

○六年中國股市本益比大幅上揚,中國現在情況就如一九八五年台灣錢淹腳目,但當時台灣股市本益比達一百倍,而中國目前○七年二月才三十九倍,加上陸續有優質公司在上海A股上市,應該還不到泡沫的階段。

要分析中國投資現況,可從三方面來看,首先來談投資中國三部曲。第一階段在外資投資初期,以創投為主,為高風險高報酬階段;投資產業由傳統產業轉進高科技,近年則延伸至金融與零售通路業。

第二階段為Pre-IPO(即將上市)時期投入;因時間成本與風險較創投為低,常兼具協助上市功能。前兩個階段以機構法人或私募基金為主。

最後一個階段是IPO,或現金增資時投入,較無流動性風險,讓一般大眾可參與。


外資投入金額大幅上揚

從創投角度來看,○六年投資中國創投基金投資額創歷史新高;較○五年成長五二%,個案平均投資額達五百五十萬美元,是○四年以來最高。

而M&A(購併)方面,從○六年首次允許外國集團使用股權收購中國公司後,截至○六年十一月,中國已公布的購併交易宗數達一千二百三十四宗,比○五年全年的總數高出三○%。其中以金融服務業的購併活動最活躍,交易總額比○五年成長一.三倍;零售業及消費品行業的交易明顯增多,交易額分別增加七五%及接近二倍。

由於中國尚無匯市、債市等公開交易市場,外資投資中國以FDI(海外直接投資)、股市、房市為三個主要途徑。

一九九九年以來,中國累計實際利用外資金額已突破四千四百億美元,約合人民幣三兆多元;○六年中國股市因股權分置改革完成,總市值、流通市值成長逾倍,籌資額與股市成交金額增加近兩倍。

不光股市,投信基金在中國再度活躍。從○一年開放型基金上市以來,○六年底基金規模已達人民幣八千五百五十億元,各類型基金數達二百九十檔,較○五年成長三成以上。

○二年中國准許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投入中國股市。至○七年三月,QFII投資中國股市總額達近百億美元上限,主要持股以金融、金屬製造、機械等權值股為主。

未來中國投資重點仍應循著政策腳步,目前製造業仍是外資直接投資最大宗,但成長幅度趨緩。反觀金融、零售百貨、餐飲飯店業抓住所得效果上升期商機;特別是TMT(技術、媒體、電信)、醫療保健、能源、環保業更是M&A的新方向。


中國產業也漸面臨轉型壓力

房市則呈現有壓有保的狀況,長期投資仍有機會。中國中下階層仍有超過九、十億人的大量人口,現階段房市不會有泡沫的情況發生。但中國房市最大問題是貧富差距過大,此與中國共產黨起家的理念不符,官方勢必會想辦法壓制房地產過度上揚,控制泡沫的發生。

最後,我個人認為中國的機會在於高經濟成長,基礎建設完善,且○六年對WTO承諾開放零售業與金融業市場兌現,投資法令漸完備。而人民幣升值,財富效果增加,中產階級快速增長、消費水準提升,也讓投資的機會越來越多。

但,相對的挑戰也日益增加,如人工薪資成本逐年提升,環保要求提高,而貿易摩擦壓力隨貿易順差提升,產業也面臨轉型壓力;像是高耗能、高汙染、低附加價值產業將受限。

再者,股市波動率大、本益比快速增加,短期投資風險增,內、外資稅率併軌,外資傳統產業面臨稅負增加,都將成為投資者得面臨的重要問題。

延伸閱讀

避免遺產釀糾紛,長輩買保險要懂的事:阿公為長孫買2份保單,一過世繼承人吵著也要分怎麼辦?

2023-03-03

罹癌富商躉繳4800萬保費想避稅,沒想死後全被國稅局列遺產...長輩想靠保險做節稅規劃要留意的事

2024-02-15

跨國集團副總裁退休閒不住,竟在67歲後彎身到第一線賣保險!一個不退休的人生態度給我們的啟示

2023-12-06

車禍談妥250萬和解,保險理賠員卻只願付220萬害他被告刑事過失傷害!遇保險公司想砍價該怎麼辦?

2024-03-13

剛出社會時,以為人生就是賺錢、儲蓄、買保險...工作幾年後才懂:這不是投資理財,只是單純在存錢

2023-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