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三條命脈被掐住 台灣將淪經濟危機重災區

三條命脈被掐住  台灣將淪經濟危機重災區

蔡曜蓮

金融風雲

攝影/林煒凱

982期

2015-10-15 15:13

一樣都深陷不景氣之中,為何台灣國內生產總額在亞洲四小龍裡墜落最快?
因為靠出口衝經濟、靠攏中國、電子硬體製造等,曾經成功帶領台灣在國際貿易版圖上攻城掠地的經濟策略已經失效,甚至正逐步反噬台灣。

亞洲新興國家幣值狂貶,出口連連衰退,各國經濟表現同步疲軟,免不了引起市場對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是否再臨的揣測。雖然許多專家認為,目前亞洲國家的外匯存底規模明顯高於九七年,且有足夠匯率彈性,似乎不必對未來過度悲觀。但令人意外的是,即使真正的危機尚未降臨,台灣今年以來的經濟表現,卻彷彿早已置身在風暴核心之中。


根據主計總處數字,今年第二季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原本估計可達的三.○五%,但實際數字卻比預估值大幅減少二.五三個百分點,落到二○一二年第三季以來最低水準,只有○.五二%,遠低於韓國的二.二%,新加坡的一.八%,以及香港的二.八%,在亞洲四小龍當中悲情墊底。主計總處甚至在十月初公開示警,「今年(經濟成長率)恐怕連保一都困難。」


九七年的亞洲金融風暴期間,台灣成功躲過災難,但是今年,區域金融危機還在拉警報的階段,台灣就已遭受摧殘;台灣的經濟,究竟怎麼了?


問題的答案,可以從日圓先生榊原英資的評論開始尋找。他認為,當前世界經濟的主要問題在於缺乏新的需求動能,影響所及,是「仰賴出口的成長模式將無以為繼!」


跟著他的這句評論,對比台灣長期以來的經濟命脈,你會發現,過去我們賴以維持經濟成長的三條生命線,幾乎都已宣告斷裂。

 

出口貿易萎縮  新平庸年代  台灣外銷路崎嶇難行

 

 首先,是仰賴出口的成長模式。

 

歷年來,台灣拚經濟的直覺,就是衝出口貿易,這也是台灣經濟命脈的第一條路。可是這條路首先面臨的重大考驗是「新平庸年代的降臨」。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林建甫認為,新平庸代表已開發國家無法再有高成長,二○○○年至○七年,至少還有智慧型手機等帶動需求,目前雖有物聯網、工業四.○等產業布建,但尚未成熟。全球需求趨緩,短期看不到經濟動能,導致主要國家經濟數據皆不如預期。

 

關於全球需求減緩,有一個最直接的數據可印證,「全世界的貿易量正在萎縮啊!」農業金庫總經理鄭貞茂指出,「從過去經驗看來,全世界經濟成長一個百分點,貿易通常會加速擴張;可是這幾年看到的是,貿易的擴張比不上經濟成長的擴張,代表每個國家都在顧自己,全世界都在做進口替代政策。」

 

的確,盱衡時局,不僅美國自金融海嘯後大搞「製造業回流」政策,日本、歐洲也打算靠便宜貨幣刺激出口。原本在世界經濟分工當中扮演「買家」角色的成熟經濟體,如今開始減少對外需求,使得原本扮演「賣家」的出口導向新興經濟體,在外銷這條路更加寸步難行。

 

更糟的是,當世界貿易的大餅在縮小,台灣分到的份還變少。依據元大寶華綜經院研究報告,○五年台灣出口占全球貿易量的比重還有一.九%,一四年剩下一.七%;反觀出口商品與台灣最相近的韓國,○五年的貿易量是二.七%,一四年卻擴張到三%;最厲害的是挾帶豐沛資源崛起的中國,全球貿易量占比由七.三%暴增到一二.四%。

 

為什麼會這樣?這就必須討論到過去以來台灣所仰賴的另外兩條生命線,其一,是「往中國靠攏」;現在看來,這條路越走越深,台灣可能被蠶食鯨吞得越慘。

 

危機一

▲點擊圖片放大

 

對中國依存高  中國經濟降溫  台灣寒意更勝他國

 

根據一四年數據,台灣對中國的貿易依存度高達二六%,接者是香港一三%。而韓國對中國貿易依存度約二六%,對香港則只有五.四八%;顯見台灣對中國、香港的貿易依賴程度遠高過韓國。

 

中研院經濟所所長簡錦漢坦言,台灣對中國的貿易依存度太高,因此,中國經濟一旦降溫,台灣感受到的寒意自然更勝他國。

 

今年中國經濟歷經股票崩盤,國家隊下海護航都難挽頹勢,但不少聲音認為,中國近期的經濟表現只是轉型期間的陣痛期,待轉型完成,整體經濟終將回穩。

 

這個說法並沒有錯,但若認為隨著中國經濟走穩,台灣這條「仰賴中國」的生命線就能再度恢復脈動,那麼,顯然也有過度樂觀之虞。

 

為什麼呢?元大寶華綜經院董事長梁國源解釋,刺激內需對未來的世界經濟體系來說,是無可避免的,但這次中國的轉型不僅是由製造業轉向服務業而已,台灣必須警惕的是,中國製造業正加緊腳步進行產業升級,而依其計畫,一但轉型完成,需要靠台灣進口的產品恐怕會更少。

 

中國國務院於今年五月推出「製造二○二五」計畫,這計畫是師法德國的「工業四.○」,打從去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總理李克強一四年參訪德國後,這項中、德協同合作的工業升級計畫就緊鑼密鼓地展開,目的是要讓中國從製造大國轉型為製造強國。

 

簡而言之,中國要擺脫MIC 等於便宜貨的標籤,將來不只做廉價代工,也要征戰高品質的精密工業。而依據元大寶華研究報告預估,「製造二○二五」有將近六成的品項和台灣目前對中國的主要出口品重複。一旦中國成功轉型,紅色供應鏈崛起,造成的衝擊,台灣首當其衝。

 

最後,台灣拚經濟的第三條路是靠電子硬體製造闖天下。先分析台灣的出口結構,九七年台灣的電子產品約占總出口金額的一四.七六%;到了一五年,電子產品所占的出口金額已經高達三三.二九%。過度依賴電子產業,不一定是問題,問題是,一旦這個電子產業的出口內涵走錯方向,國家經濟的動盪就大了。

 

危機二

▲點擊圖片放大


附加價值低  軟體研發成顯學  台灣未跟上潮流

 

繼續從數字中挖掘台灣的經濟沉痾,一三年台灣資通訊科技占GDP總額的一五.五%,其中九.一%是電子零組件製造,三.九%是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品製造,這兩項硬體為主的品項,出口金額相加就高達GDP的一三%;從○七年到一三年期間,資通訊科技的出口重心都著重在電子零組件製造;一三年電子零組件製造產業產值相較○七年,成長率高達八成五,同期間,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品製造產值成長率是四成五,資訊業的成長率最低,為三成六。

 

當台灣的電子硬體製造持續成長時,國際的潮流卻正好相反;隨著雲端、物聯網等科技趨勢成熟,軟體內容研發近年成為利潤空間較佳的產業顯學。一四年,英國《金融時報》評選的全球五百強企業中,和資通訊業相關的有八十四家,其中軟體相關的占大宗有三十四家,硬體相關的只有十九家。


回過頭來檢視台灣前五十強企業的資通訊生產體質,有二十一家和資通訊業相關,硬體相關的供應商有十九家,與內容軟件相關的,卻連一家都沒有!


放錯生產重點,產品附加價值也比不上競爭者。台灣綜合研究院院長吳再益表示:「台灣的產業附加價值比韓國低太多!」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統計,一三年台灣製造業的附加價值為二三.四%,韓國卻是三二.○四%;也就是說,同樣生產一百元,台灣只賺四分之一不到的錢,韓國卻撈了三分之一的利潤。

 

如果全球經濟的結構一如以往,成熟國扮演大方買家,新興國扮演苦力生產者,台灣的經濟或許還能維繫成長力道;但隨著經濟結構的劇變,台灣長期仰賴的三條活路,顯然已被掐住血脈。

 

你可以抱怨世界變化太過劇烈,但務實的說,這正是台灣長期以來產業升級轉型只有空喊口號的最終判決。九七年,當時快要破產的亞洲鄰國體質已經轉變,相對的,當時安度危機的台灣,卻始終耽溺過去模式,這,是如今台灣成為這一輪亞洲經濟危機重災區的真正原因。

 

 危機三

▲點擊圖片放大

 

惟有強化軟體研發,才能為台灣經濟動能維繫成長力道。(攝影/陳永錚)

延伸閱讀

聯發科、廣達、華碩…谷月涵提台股飛漲4大轉折,除了台積電,謝金河點名4檔「台灣護國群山」

2023-12-29

AI股套高點怎辦?谷月涵:想解套可能得等3年!富士康被中國查稅:「只會讓台商更害怕」

2023-10-23

AI族群恐泡沫化?從網路泡沫、迷你電腦遭淘汰的經驗…台灣先生谷月涵為何示警「別衝動」?

2023-07-25

谷月涵看台股恐破去年低點「但沒崩盤問題」!朋友關心他回台灣不安全:其實比在美國還安全

2023-04-24

直擊全台唯一「生食級雞蛋」產線! 大成斥資10億、耗時5年建廠,把日式管理注入工廠

2023-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