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戈登暴動(反天主教暴動)期間,英格蘭銀行面臨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人身威脅,1780年6月7日的晚上、也是戈登暴動期間「最具革命性的階段」,有人試圖攻擊英格蘭銀行。
第一次攻擊,出現在晚間8點過後不久,第二次則出現在10點以後,最後一次則發生在凌晨,經過此事件後,英格蘭銀行如何捍衛安全...
1780年6月7日的晚上、也是戈登暴動期間「最具革命性的階段」,有人試圖攻擊英格蘭銀行。「大批暴徒為了襲擊銀行,從奇普賽街逼近,其中幾人更手持火槍⋯⋯暴徒人數是如此眾多,甚至擊敗了騎兵衛隊,但步兵透過不斷開槍的方式,驅散了人群」。
那個晚上,與騎兵衛隊及步兵並肩作戰的,有政治狂熱分子約翰.威爾克斯(John Wilkes)和銀行自家員工。根據傳說,後者所持槍械的子彈,還是用辦公桌上印台熔化後製成的。在這一晚過後,數百名暴動者死亡,整座城市宛若廢墟,但英格蘭銀行毫髮無傷,甚至還在隔天開門營業(儘管業務內容大幅縮減)。
這場動亂成為最佳的警鐘,讓人明白像銀行這樣一個本質上屬於開放空間的場域,其脆弱性不容輕忽,能獲得的支援,也不容高估。此外,對於銀行的攻擊,也不能被單純地視為在一連串試圖推翻國家鎮壓象徵行動中的單一異常。
確實,部分暴徒或許是因為相信了天主教將大筆資金存放在銀行的謠言,才受到煽動,但還有數個原因讓銀行成為最合理的目標。首先,銀行為了保護自身業務與金融系統免遭鑄幣者及偽造者的侵害,經常性地進出法院,因而被視為威權與鎮壓的一種象徵。此外,歷史學家也發現攻擊的行動,存在嚴重的「階級」偏見─無論是基於天主教徒或其他因素。
如同魯德(George Rudé)所言,暴動者的行為中存在著「就算只有一天,也想要報復富人的曖昧期待」。基於此一動機,銀行成為最合情合理的目標。長久以來,銀行一直是人們憎恨的目標,無論是那些因為富人階級而逐漸失去立足之地的倫敦中產階級,還是被戰爭所衍生的高額賦稅壓得喘不過氣的更廣泛社會民眾。
強化銀行防禦工事?
丹尼爾.艾布拉姆森認為,戈登暴動進一步揭露了銀行在維安方面對國家的依賴。他引述了暴動發生當下的即刻反應,以及暴動結束後,立刻駐紮在銀行外的軍隊規模─534名步兵,同時也是金融城內規模最大的武力。
而在暴動發生之後,銀行董事會顯然深思熟慮過各種方法,包括建築物的強化。也立刻針對建築防禦方面的改善可能性,徵詢軍事工程師休.德比格(Hugh Debieg)中校的意見。
德比格針對建築提出了數項建議,包括在銀行周圍築起「高而堅固」的牆,再加上「高度足以控制住整個屋頂的側塔」。他同時也建議買下或拆除鄰近的建築物,尤其是緊貼著銀行針線街入口旁的聖克里斯多福教堂。德比格認為,這些改變至少能讓銀行員工守住銀行,直到救援部隊抵達為止。
但將銀行變成軍事堡壘又確實太超過。毫無疑問地,董事們在預算上也很注意。德比格預估這些改變,大約要花上3萬英鎊。但董事們也同時敏銳地顧慮到銀行作為公共機構的定位。因此,銀行必須維護倫敦金融業界及大眾投資者的易於接觸性,也必須維持平易近人的外觀。基於以上考量,防禦工事最終被銀行否決。
另一方面,銀行還是收購了聖克里斯多福教堂,希望能至少提升部分的安全性。比鄰銀行建築的教堂,確實可能成為有心入侵銀行者的輕鬆突破點。除此之外,董事也很關心銀行空間方面的問題,之所以想要額外空間的另一項原因,是為了容納已經成為銀行夜間維安一部分的步兵衛隊。
但並非倫敦市的所有人都贊同衛隊駐守在銀行。事實上,這個行為引起倫敦市政府及當地百姓的厭惡。部分原因在於,這支衛隊在最繁忙的時候,從西敏寺出發一路穿越河岸街、弗里特街(Fleet street)和奇普賽街,而以兩列縱隊陣勢行走的衛隊,將民眾全都擠到了一旁。
詹姆士.吉爾雷(James Gillray)也在1787年的畫作中諷刺了這樣的行軍,描繪了趾高氣揚的衛隊無情地踩踏著任何膽敢擋住其去路者,無論男女老幼(如下圖)。
就算撇除民眾對於衛隊的不滿,光是動用軍力來保護民間機構的行為,就足以招致怨恨。尤其是倫敦市政府,其認為衛隊不僅違憲,更侵害了倫敦市自古以來的特殊權利。議員們明白銀行擔憂的不僅僅是戈登暴動造成的迫切需求。毫無疑問地,他們也有同感。
在這場暴動之後,許多人開始擔心犯罪率高漲,而這樣的擔憂也在1780年代當犯罪潮開始席捲倫敦後,逐漸擴大。倫敦市的議員們也同樣感受到因美國獨立戰爭所導致的航海中斷,讓犯罪人口的管理變得日益艱難。
但是,懷抱著同樣憂慮的銀行董事們,拒絕依賴民間軍力來保護自身的權益。市長與市議員向銀行提出了數項方案,試圖移除衛隊,或者從倫敦市的民兵中派遣一支部隊給銀行。議員華森在1788年7月提出來的方案,並未得到銀行董事的贊同。他們回覆道:
他們無法同意不需要衛隊這樣的說法是正確的,因為此舉在海外獲得高度的認同,被視作對股東財產的極大保護,因而他們有理由採取同樣的態度;他們也認為那支直接來自國王的衛隊,能提供高於任何私人衛隊的保護。且絕大多數的所有權人皆滿意如此的安排。
但是,我們得思考股東們是否真的樂見衛隊走進銀行後,就消失於公眾視野的事實。且有鑒於銀行偶爾會對衛隊的品質及注意力提出抗議,讓人不禁懷疑這些衛兵在緊急狀態下是否能發揮實力。
因此,儘管擁有一支武裝部隊(無論清醒與否)確實能對重大威脅起到嚇阻作用,但在夜間的安全管理上,銀行員工還是必須依賴其他系統。
當銀行安全的最搶眼標誌──步兵衛隊在自己的軍營裡酣然熟睡時,繁忙的雜事正在銀行內靜靜展開。警衛繼續忙於整夜的巡視,並在終於卸下裝備的時候,趕緊抓緊時間睡覺。他們是稱不上救火部隊,但他們的存在確實讓銀行遠離了夜間火災的重大威脅。而他們的巡視,更嚇阻了任何視銀行為囊中之物的不法之徒。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英格蘭銀行24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