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彩色電視論斤賣!P.110

彩色電視論斤賣!P.110

「中國龐大的內需市場」對台灣商人來說,具有無可抵擋的致命吸引力,然而,一波波永無止境的中國彩色電視殺價大戰,卻提醒我們,這個世界最大的內需場,本質上竟然是「全世界最大的殺戮戰場」的事實。

筆者最近前往武漢,在家電商城裡驚見「 一公斤彩電三十元」(人民幣,以下同)的大海報,售貨架上一台二十九吋銀色超級平面彩色電視,竟然只賣一六○○元,換算新台幣才六千七百元!


八次超過二○%大殺價 每次都殺到血流成河

這種讓人震驚的流血促銷手法,在中國早已是司空見慣。今年八月,北京一家新開張的「 雙井國美」家電商城,一開幕就打出令人屏息的超低家電價格:樂華彩色電視二十一吋每台五八八元(合新台幣二四七○元),TCL 二十五吋一二九九元(合新台幣五五○○元)、海爾二十九吋平面廣角電視一六九七元(合新台幣七一三○元)。

九月初,從湖北武漢到新疆烏魯木齊,不少商家索性玩起「 一斤彩電三十元」的遊戲,把彩色電視機當成蔬菜水果來賣。

國美商城的促銷,引起各大家電廠商的圍剿,紛紛撇清與國美的關係,最大的電視機製造商四川長虹甚至揚言,要切斷對國美家電的供貨。然而,家電製造商其實才是流血殺價的幕後推動者,點燃今年秋天彩色電視殺價戰火的,是號稱「 中國彩電巨頭」的康佳集團。康佳公司在九月宣布,「 在全國範圍內大幅降價」,最大降幅高達二○%,每台彩電最高降幅達一千元。而且降價的重點,就在銷售量剛剛上揚的三十四吋和二十九吋主流機型,降價範圍之廣、力度之大,創下近兩年之最。

中國家電的流血殺價戰爭,從一九九六年開始,至今已經長達六年,由四川長虹、南京熊貓、TCL、深圳康佳等電視機龍頭廠商輪流帶頭殺價, 一次降價超過二○%的全國性殺價大戰,前後算起來超過八次,每一次都殺到血流成河,廠商虧累不堪,每次都逼迫龍頭廠商召開「 家電高峰會」,協議不再殺價,但是不旋踵又會觸發新一波的殺價戰。


中國信息產業部副部長警告 彩電產業可能會崩盤

根據中國國務院資訊產業部的統計,從一九九六年至今,彩色電視的價格戰已經「 帶來國有資產損失超過一四七億元」。而今年的彩電價格大戰,不少企業紛紛報損,少的三億元,多的八億元、十億元。一九九七年殺價戰,僅南京熊貓一家就報損七億多元。一九九九年點燃殺價戰的 TCL,當年曾經出現五億元的利潤,但是去年剩下一億多元,今年已經面臨虧損。

事實上,中國所有的龍頭電視廠商,今年將面臨「 彩電業全行業虧損」的局面,深圳康佳所以會不顧一切,把原本高利潤的主流產品一口氣降價二○%,就是因為今年上半年已經出現一.九億元(折合新台幣八億元)的巨額虧損;四川長虹在不計算龐大庫存的情況下,也將跌破損益平衡的水平線。

去年,中國彩電的全行業平均利潤率僅剩下二%,今年恐怕難逃全面虧損的厄運,中國信息產業部副部長曲維枝已經在十月提出警告,他說:「 中國彩電產業可能會崩盤!」


在台灣「 隔山觀虎鬥」的我們,除了看熱鬧之外,難免會覺得奇怪:彩色電視行業是中國經濟改革、走向市場經濟的領頭羊,從一九七九年鄧小平高舉改革開放大旗以來,彩色電視業已經走了二十二年的市場經濟大道,而在背後支持的,則是全中國三億六千萬個家庭,絕對是全世界最大的電視機消費市場。

而且,這個產業完全是「 民族工業」的天下,美國日本歐洲的品牌在中國大陸幾乎繳了白卷,主流市場完全是中國國產品牌的天下,這樣的發展,怎麼會走到所有彩電廠商全數虧損、甚至面臨崩盤危機的絕境?


彩電成歐洲「 新黃禍」 被歐盟課反傾銷稅

「 超額供給」應該是最直接的答案,中國內需市場雖大,但是產能增加的速度快,即使在如此劇烈的競爭下,全中國仍然有將近八十家彩色電視機廠商,一百多條生產線,每年產能超過五千萬台,實際生產四千二百萬台。但是,中國每年的需求量卻不到二千五百萬台,超產一千七百萬台各種尺寸的彩色電視,拚命出口外銷了一千萬台,還是有七百萬台直接進了垃圾桶。

這樣龐大的超額供給,廠商為了消化庫存求取現金,結果當然是流血殺價到完全沒有利潤為止。事實上,每年七百萬台完全無法消化的超產電視機,如果分配給台灣將近四百萬戶的居民,平均每個家庭每半年就可以更換一台全新的彩色電視機。

在加入世貿組織之後,台灣與大陸的各項產品將會自由流通,稅率也將大幅下降,可以預見在一兩年之後,大陸供給過剩的各種彩色電視機將會大量傾倒至台灣,即使每年倒貨五十萬台,都將使淺薄的台灣市場水淹沒頂。

事實上,中國超額生產的彩色電視機,已經在歐洲引發「 新黃禍」的爭議。中國彩電早在八○年代即開始銷入歐洲,歐盟在一九八八年和一九九八年兩次對中國的彩電出口商提出反傾銷指控,中國彩電在歐盟市場上以低於成本價銷售,歐盟決定以高關稅壁壘封殺中國彩電,關稅從一五.三%升至四四.六%,而同期的韓國彩電進口關稅則為零。

歐盟彩電市場每年的需求量將近兩千萬台,其中半數以上需要進口,這對於嚴重供給過剩、急於尋求海外市場的中國彩電廠商來說,無疑是個不可忽視的市場。但是中國彩色電視在國內已經殺得完全沒有利潤,銷售海外的部分則完全不考慮成本,只要回收現金即可,也難怪要引發歐盟採取反傾銷的指控。


彩電業雙重危機:財務惡化、無力創新

經歷長達六年的流血殺價,中國的彩電企業陷入非常脆弱的境地,價格戰帶來了雙重危機:一是財務危機,巨大的庫存,越來越多的應收帳款,使得企業的財結構快速惡化;另一個是創新危機,沒有力量投入研發,當然也沒有機會分享高技術的利潤。

但是,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流血殺價競爭還可能變本加厲,原因之一是這些電機廠商各個都是各省的龍頭企業,「 國營企業」的本質,使得彩電廠商必須肩負各省的就業、稅收、社會安全的政策任務,甚至隱含省長、黨委書記等領導升遷的指標。因此,彩電廠商的失敗,等同於整個省、整個政府的失敗,是絕對不容許發生的事情。

「 市場競爭」到了中國,出現了「 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情勢,八十家彩電廠商流血競爭了六年,至今還沒有廠商退出市場,幾家龍頭甚至反向加強了流血殺價的力度。

短線來看,消費者似乎占了大便宜,但是長遠分析,一個有龐大內需市場支持的龍頭產業,所有廠商都陷入虧損的危機,股東血本無歸,數以百萬計的勞工早晚面臨失業下崗的威脅,巨額的國家資本投入在全無回報的產業,埋下產業、金融、社會衰敗的危機,最後是福是禍,尚在未定之天。

除了彩電產業之外,看似龐大的中國內需市場,還有多少產業會走上「 血流不止的殺戮戰場」的厄運?

延伸閱讀

政黨輪替不是小孩在公園玩溜滑梯,應該大家輪流來!資深媒體人剖析:「政黨輪替」的迷思

2023-11-17

郭董批「經濟衰退」,媒體稱國內出口表現全亞洲最差!謝金河:2個數字值得關注…台灣昂首不容易

2023-11-24

影/轉發習近平APEC被抗議影片,中國媒體人竟在家中被毆死!友人:看他沒發文才知死訊

2023-11-20

接手17LIVE、成立《壹蘋》!潘杰賢「我不是做媒體而是變現新經濟」:打破框架「走出去」更賺錢

2023-11-21

對台好感度佳,日本人為何不愛來玩了? 日本資深媒體人野島剛:只有故宮、小籠包...無法引發旅遊動機

2023-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