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大陸入世 投資加速還是放慢腳步 P.101

大陸入世 投資加速還是放慢腳步 P.101

相較於全球景氣一片低迷,今年對中國大陸而言,真可算得上是「幸運年﹂」。經濟成長率高達八%傲視全球不說,七月申奧成功、十月順利舉辦亞太經合會會議,二○○一年底更加入世貿組織( WTO ), 躋身國際市場舞台,大好的運道如同營養的肥料般落在大陸這塊土地上。一時之間,全球企業都想在這裡栽種屬於自己的花草,收割豐碩的果實。

但中國大陸這片沃土真是無蟲無菌嗎?加入 WTO 後, 真的就會在台灣企業界掀起第二波的「西進潮」嗎?生產光碟的錸德科技與做軟體應用的邁崴資訊,代表著兩極的立論與看法。


投資 要趕在競爭對手之前

錸德科技是入世後第一批進入大陸設廠經營的標竿性廠商。因看好大陸市場,也為規避歐盟針對台灣光碟製造商所祭出的懲罰性稅率條款,錸德科技率先加碼二千五百萬美元,在江蘇崑山投資興建第一座光碟製造基地,預計明年完工後月產能將達兩千萬片,占錸德全球光碟片總產量一二.五%。

負責大陸地區建廠、製造與銷售的錸德科技大陸區總經理張永南表示,對於進大陸, 錸德一直在拿捏時間點,而隨著大陸進入 WTO 之後,中國大陸的市場秩序、政策法規都將更為制度化,再加上「大陸製造」已成為節省生產成本的代名詞,所以錸德要趕在中環等競爭對手之前,大幅加碼對大陸的投資。

目前產量排名世界第一的錸德,之所以選在崑山,除了當地政府配合度高,台商群聚效應形成完整的資訊業供應體系外,最主要的,還是看好江蘇地區豐沛的勞動力與合理的土地成本。張永南強調,降低生產成本是光碟製造商的首要課題,一直以來歐盟對於台灣光碟廠商的強硬態度,尤其最近高達二成以上的高關稅措施,使得大陸建廠的必要性大大提高。將部分產能移轉至大陸,正是規避歐盟反傾銷控訴最合理又最有效的解決方案。

預計明年建廠完成正式量產的錸德,已在崑山開始了前期準備動作。在崑山市政府的協助下,錸德依循台商最常使用模式||「先租後建」,意即先租用崑山市政府所提供的標準廠房,小量試單生產,另一方面配合大陸相關法規,申請建廠、開業執照。

據了解,「先租後建」其實是崑山市政府為了配合台商掌握市場時機,所提供的配套方案,除了錸德,「先進」的明碁、英業達就利用這樣的模式。由於崑山錸德是暫時承租市政府的廠房,因此還未引進光碟片製造前段的自動化生產流程,而先以後段包裝業務為主,在自動化設備上的投資不大。


建廠順利 投資手筆可能愈來愈大

除了建廠成本外,人力成本也是錸德考量的原因之一。張永南以崑山廠為例,批地建廠的總金額大約是台灣相同規模的三分之一。此外人事費用的差距亦大,目前台灣勞工的每月平均薪資約在新台幣三萬元,大陸地區則在一千二百元人民幣,合新台幣五千元上下,若以一千名員工計算,每個月的薪資支出將可節省二千五百萬元,一年將節省上億元的人事費用,對於提升利潤空間,助益很大。

錸德的建廠過程雖然順利,但還是有段小插曲。 基本上, 光碟製造廠生產的是CD-R 裸片,沒有任何內容,與新聞總署應無關聯。 但由於大陸新聞總署對於光碟製造廠也擁有主管權,錸德的建廠也必須得到大陸新聞總署審批。因而為使建廠順利,錸德科技的最高層已經透過相關管道與大陸新聞總署聯繫溝通,希望在合理、合法的條件下,爭取主管單位的支持與通融空間。

從錸德選擇大陸入世後作為加碼布局的時間,顯見錸德對於大陸的投資將是一場持久戰、規模戰。張永南表示,崑山廠將是錸德光碟製造本業的橋頭堡,在建廠完成、投資效益顯現之後,錸德科技不排除繼續擴增對大陸投資的可能性。

當錸德等「外來」加碼進軍大陸時,早已和清華大學軟體團隊建立合作關係的邁崴,卻停下腳步,審慎考慮在大陸的下一步。


養肥自己 還是壯大敵人

成立一年多,資本額七千五百萬元新台幣的邁崴資訊,在台灣軟體界不算大,但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為邁崴挺過達康(.com )倒地不起,還能獲利入袋。邁崴的經營績效能持續成長,與緊緊抓住電信與網路兩大產業有關。邁崴最主要的生意是提供大哥大業者與手機、PDA 使用者間影像、圖片的轉換中介。簡單地說, 使用者能在手機上利用 WAP、GPRS 玩遊戲、傳圖片,都要靠大哥大業者那一端的特定軟體,完成計算、轉換並傳遞資


料的動作,而邁崴做的就是這個軟體。

人員精簡、平均年齡不到二十六歲的邁崴,每位員工的工作負荷十分沉重,為了專心掌握市場需求、保持競爭力,邁崴決定將非核心業務||程式撰寫委外,也因此與北京清華大學含教授在內共六十人的軟體團隊有了聯繫,發展出邁崴跑業務、擬定軟體規格,北大清華負責撰寫程式的「分工」形態。

康勁竹政治系畢業、擁有律師執照

在大陸即將入世的前夕,包含利達視聽製作在內的大股東,希望邁崴繼續擴大公司規模,將現有盈利再投資,讓與清大的專案合作變成正式投資。但正因為股東的激勵,使得五十六年次的總經理康勁竹在評估時反而猶豫起來,而在十一月赴大陸考察後,康勁竹居然決定放緩腳步。

畢業於台大政治系,在《天下》雜誌當過半年記者,也因為政治系的背景,曾經擔任某北市議員的助理。考上律師執照的康勁竹,覺得自己不適合走政治、玩法律,因此一頭栽進了行動通訊與電子商務業。

康勁竹說,之所以要從長計議,原因有二。從大環境來說,大陸入世之後,將不再是「淘金者」的天堂,想要撈一票就走的經營方式在市場秩序、政策法規逐漸完善後,利基不再。玩得起資本戰、持久戰的大企業,才能繼續在大陸市場生存,並取得最後勝利。而合作對象的「潛在競爭」壓力,更是邁崴放緩投資大陸的主因。


藉合作吸取經驗菁華

在合作的過程中,邁崴感受到賺錢對清大軟體團隊是其次,吸取經驗壯大自己才是重要目標,強烈的企圖心,不時地在行動語言間表現出來。康勁竹說,他們期待自己能像「清華同方」一樣,成為獨當一面的大企業,而現階段只是用「苦工」換取經驗的手段。

康勁竹不諱言,清華大學的基礎訓練讓他們在技術研發能力強,但缺點是不實用,對於市場真正想要的東西,還抓不到方向,而即使有好的技術,客戶卻不容易看懂和使用。這樣的問題,只要經過幾次磨練,加上邁崴資訊糾正與提醒,就很容易抓住訣竅。

康勁竹分析,軟體業是很現實的,只有第一名能存活,大家比的就是技術跟市場掌握度。清華大學在技術方面有其實力,一旦讓他們學會如何與市場溝通,等於是為邁崴打造了另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在商言商,企業為了要獲利,當然必須結合有利資源,打擊既有或潛在的競爭對手。這也是邁崴在決定投資大陸的最後一刻,踩下煞車的最主要原因,因為邁崴擔心,投資之後到底是埋下日後獲利種子?抑或是養大未來敵人?

除了合作模式與潛在競爭的考量,大陸整體環境的改變,也讓康勁竹體會到,台灣人「前進大陸」的優勢不再。經過十年的開放改革,大陸整體經濟能力快速提升,超過上萬人的大企業、大公司比比皆是,營業額突破新台幣千億元的,更是不在少數。大陸入世之後,將不再是「淘金者」的天堂,想要以短打的草莽風格賺一票,越來越難,投資入世之後的大陸需要更大的資本、更完整的規模,玩正規戰、氣夠長的人才有機會立足大陸。

延伸閱讀

美超微將在台灣擴產?創辦人梁見後回母校贈10台AI伺服器:看好液冷散熱技術,近期定案擴產計畫

2024-06-01

黃仁勳、蘇姿丰家族圖曝光,原來台南幫祖師爺侯雨利也是遠親!表舅坦言不熟外甥女「但以她為榮」

2024-06-05

北科大畢典演說》「要忍耐才會成功!」美超微創辦人梁見後分享心法:忍太久覺得辛苦,用「愛」面對機會和挑戰

2024-06-01

影/梁見後的場子、黃仁勳驚喜給抱抱!喊美超微AI機櫃「五告水」,30年交情從哪來?老黃說只有他信我

2024-06-05

美超微股價飆漲、梁見後魔鬼操練揭密:大弟開會「遲到30秒」門口罰站、買跑車也挨罵「跟大哥講話緊張到結巴」

2024-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