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企業購併 成功率不到三成五 P.109

企業購併 成功率不到三成五 P.109

活在十倍速時代,快,似乎成了「 各行各業」 贏得勝利的唯一法門。那麼,活在現代,要如何減少奮鬥二十年?

對未婚男女來說,或許找個「家財萬貫、父母雙亡的孤兒」嫁娶,速度最快;對企業而言,找個「比你大或加起來比對手大的公司」購併,效率最高。雖然中國的「欲速則不達」這句古諺也不是沒經過歷史考驗,尤其企業購併的姻緣,成功機率往往不到三成五,但為了求快求贏,現代企業大都甘下這步險棋。

連續兩年進行企業購併研究的北京萬盟投資董事長王巍,不但出版了六十萬字的《 中國併購報告 》、創辦《 重組與併購周刊 》與 online M&A 網站,也在去年底成立全球購併研究中心並出任理事長,他對購併的說法更直接:「溫良恭儉讓的合資或投資計畫,遠不如購併來得生猛利落!」


購併狂潮隨一連串事件而減緩

於是乎, 自三年前的元月,美國《 財星 》 ( Fortune )在封面以偌大標題寫道:「一九九九︱︱購併年」之後,原本互防到滴水不進的企業關係,就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脈而無所不合,從那時起,企業間購併從年頭併到年尾、從美國併到全球, 而且購併金額還屢創新高,最高紀錄就在去年初由英國沃達豐 ( VodafoneAirTouch )購併德國曼內斯曼 ( Mannesmann )時的一九八○億美元所創下。甚至還有像雅虎、思科、香港 Tom.com 像是上了購併之癮, 併了一家又一家,不免讓人認為,是為了消滅競爭對手而併。

而已與世界接軌的台灣,也不落人後。根據公平交易委員會的統計,去年全年接獲的企業結合申請案就將近一千件。像是從第一銀與大安、泛亞的三合一案,達碁與聯友合併為友達光電等,購併的腳步與節奏,都挺有「國際標準舞」的架式。

然而,這股購併狂潮,在全球網路泡沫、美國發生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後,雖稱不上戛然而止,但在速度、廣度與深度上都減緩不少。王巍指出,比起去年動輒上千億美元的購併案,如沃達豐併曼內斯曼、美國線上 ( America Online )併時代華納 ( Time Warner ),今年實在是江河日下, 即使是最受人矚目的全球第三大電腦商惠普科技併康柏電腦,購併金額只有沃達豐或美國線上的十分之一。

此外,從二○○一年全球與中國的十大購併案來看,不但購併金額小,連帶對行業影響力與全球經濟衝擊力也遜色許多。尤有甚者,在前年幾成定局的通用電氣 ( GE )購併漢威聯合 ( Honeywell )遭到封殺, 讓已成全球企業楷模、在去年宣布退休的 GE 執行長威爾許留下了遺憾。


通信網路業退位 金融業併得最猛最旺

儘管如此,參與此次「全球十大購併」評選工作的萬盟投資管理研究員竇丁,發現二○○一年企業購併仍有值得關注的深層意義。第一是以「微軟分拆失敗」為代表的反壟斷力量的挫敗, 雖然去年美國航空購併環球航空、GE 併漢威聯合都被各區域或國家監管當局以反壟斷之由,否決了購併案。但沒想到,去年美國司法部卻對新經濟龍頭︱|微軟無法可判。

第二是以英國保誠併美國通用保險、安聯保險併德利銀行、花旗併墨西哥國民銀行,以及第一聯合銀行購併華克維銀行等四案,除代表金融界踢掉了通信及網路產業,成為二○○一年購併最猛最旺的產業,也反映企業透過購併整合全球資源的策略漸入佳境。

第三點則是美國在去年七月落實購併財務法 ( FASB144/142 ),要求購併企業必須對購併溢價準確的定價、在逐年抵入成本上限制嚴格,對慣用換股方式購併的大型全球企業而言,此一新規定提高了購併的交易成本與透明度。這或許也是去年購併案與購併金額下滑的因素之一。

至於發生在中國大陸境內的十大購併案,竇丁也歸納出幾個特點:一是以中國民航重組、中國石化收購旗下事業資產、首都機場購併擴張,乃至香港中信嘉華收購香港華人銀行等為代表,全都是政府直接上陣操刀重組,以特權導引交易,被當地學者視為是因應全球化與世界貿易組織 ( WTO )挑戰的初學作; 二是民航、電信、金融與傳媒是去年中國重組最激烈的產業;三是阿爾卡特控有上海貝爾、愛默生購併安聖電氣、美國 IDT 收購新濤科技等, 都是跨國企業正式以資本操作入主中國企業的代表作。


購併不只是經濟問題 也是文化與政治問題

始於本世紀的企業購併浪潮,從世紀初的同業橫向合併、二○年代的上下游併成集團、六○年代以管理能力為中心的購併、八○年代的金融界企業重整,到目前正在形成、由大集團主導的全球經濟資源重新配置,規模、速度、深度與方式一變再變。

以速度為例,三年多前克萊斯勒與賓士的購併,雙方從見面到完成意向僅用了十七個小時,而十年前美國化學銀行與漢諾威銀行的購併則花了七年,日本第一城市銀行與勸業銀行的購併更是花了十幾年。「現在企業的購併都是動員上百名專家,在幾個月內完成。」王巍說。

接著王巍提出一個數據,前年開春美國線上宣布購併時代華納,金額是一千八百億美元,相當於香港當年一年的國民生產毛額一千六百多億美元、波蘭的一千五百億美元。「這意思是,當一次購併大到這種程度時,不僅具有經濟意義,其實也涉及了文化、政治與軍事上的意義;不僅美國受影響,全球其實也在這購併案的影響範圍內了。」

延伸閱讀

住上億豪宅、擁父母給的千萬財富...我也曾怨那些有錢人憑什麼?致年輕人:仇富讓我們離成功越來越遠

2023-09-07

爸爸生前說要把房贈與我卻沒立遺囑,現在手足來爭產怎麼辦?會計師:財產紛爭不是有錢人的專利

2023-08-16

「只要出生在有錢人家,做什麼都會成功?」一個富二代給我的警醒:人生不能全推給運氣

2023-06-28

原想跟有錢人一起賺,沒想到3個月被騙200多萬!50歲UBER司機還債啟示:中年摔倒要站起來好難

2022-12-08

受財神眷顧的金錢習慣,讓她從年收入48萬社畜翻身資產破億有錢人:3個京都婆婆教會我的致富智慧

2022-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