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連「禿鷹」都害怕的中國壞帳 P.120

連「禿鷹」都害怕的中國壞帳 P.120

一百元的債權,用八塊錢賣給你,而且找人來提供四塊錢的融資,還有,如果你不高興,在一年之內有權用原價退還,這樣的無本生意,你要不要做?

著名的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 Morgan Stanley Dean Witter & Co. )思考了將近兩年,終於決定「賭一把」, 找來李曼兄弟( Lehman Brothers )以及所羅門美邦( Solomon Smith Barney )合資,在去年十二月底,以一億美元的價碼,承購來自中國工商銀行面值十二億美元的不良放款(賣方為工商銀行轉投資的華融資產管理公司)。


銀行不良資產超低價出售 投資銀行卻望之生畏

而且,摩根士丹利根本拿到的是個無本生意,在一億元的本金裡面,摩根、李曼等只要出五千萬元,另外一半,由世界銀行旗下的國際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 )提供了五千萬美元的低利貸款;更妙的是,摩根還獲得一個賣回選擇權,得以「在簽約一年之內,即使沒有任何理由,也可隨時要求華融資產管理公司,以原價買回該項不良債權」。

不可思議的是,摩根士丹利拿到如此優惠的條件,市場卻沒有太多掌聲,各大媒體仍然一片質疑之聲,其他主要的投資銀行例如高盛、美林,以及專業的不良資產處理公司例如 Land Lease,也沒有跟進的意思。 美國《商業周刊》報導這個買賣,一開始就說:「不知道這是『勇者』還是『愚者』的投資?」

這不禁令人想起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後,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的銀行壞帳,在很短的期間內被外資以債權一到二成的價格買走,隨即以平均債權面值的三成五清理,大賺一票。現在全球最具潛力的發展市場中國,以超乎想像的低價清倉大賤賣,卻仍然乏人問津,問題出在哪裡?

換個角度來看,這種專門清除壞帳,以超低價格砍殺銀行的買賣,金融圈裡戲稱為「禿鷹」。有什麼東西,連禿鷹也會害怕?

答案很簡單,中國金融機構的壞帳,是現今全世界所有國家裡面,金額最大、牽涉失業勞工最多、最令人摸不清楚的大黑洞。


逾期放款達四千餘億美元 可能拖累起步中的中國經濟

根據世界銀行( World Bank )的統計,中國金融系統目前已經發生的逾期放款,金額高達四千四百億美元,合新台幣十五兆四千億元,占中國二○○○年國內生產毛額的四二%,中國主要四大行庫的平均逾期放款比率,高達二七%。這幾年靠著超低利率,以及每年超過四百億美元的外資流入,加上銀行是國家的,怎麼都不會倒的信念,來維持中國金融體系的流動性。

早在一九九七年,史丹普信用評等公司就在報告中公開宣稱,中國的金融體系「技術上早已破產」,但是,這幾年來中國卻以超強的經濟成長力道,繼續維持金融的穩定。二○○○年,中國四大銀行(中國、工商、建設以及農民銀行)將總額高達一兆三千億元人民幣的銀行壞帳,一口氣切出來,由四大銀行各出資一百億元人民幣,成立四家資產管理公司,以四百億元的資本吃下一兆三千億元的壞帳,算是邁開處理巨額壞帳的第一步。

為了協助中國解決銀行壞帳的黑洞,世界銀行從一九九九年開始,透過旗下的國際金融公司( IFC )提供各種積極的解決方案,加強對中國金融體系的救援。

首先,IFC 提出報告指出,中國必須以積極的態度來處理這個大黑洞,第一要務就是非常需要建立一個有效的不良資產處理機制,如此龐大的壞帳如果未能妥善處理,對正在起步中的經濟發展勢必造成無可彌補的傷害。

國際金融公司協助解決中國金融壞帳的目標,是透過鼓勵外國銀行參與、提高中國國內各主要銀行的競爭力度、將銀行資產進行重整、並且在中國國內建立不良資產處理的市場機制。

IFC 更以自有資金來協助國內外的金融機構,一起改善中國的金融體系,例如此次華融資產管理提出的十二億美元的不良資產,摩根用一億美元得標,IFC 就提供摩根高達五千萬美元的低利貸款,藉著提供融資,來提高國際金融機構承購中國金融壞帳的意願。


新的金融問題不斷發生 「全國金融會議」一再推遲

然而,銀行體系的壞帳經常像癌症一樣擴散,人民銀行在去年赫然發現,過去兩年,從銀行體系違規進入證券市場炒作股票的資金,超過人民幣一千億元,因此在去年下令停止此種違規的借貸,然而大陸股市從去年的高點至今已經挫跌近四成,上海 A 股從二千三百點一路下跌, 一度跌到剩下一千四百點,跌幅將近一千點,好不容易獲得控制的壞帳,又面臨另一個引爆的危機。

由於新的問題不斷發生,原本預計在去年九月召開的「全國金融會議」,也被迫不斷推遲, 全國金融會議的宗旨,是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WTO )之後的中國金融體系定調,確定未來的改革方向,卻不幸碰到九一一恐怖攻擊、中國股市連番重挫、前中國銀行行長王雪冰爆發違法疑案,同時廣東與廣西都有四大銀行行長級的官員爆發違法超貸、捲款潛逃的事件,使得全國金融會議一延再延,最新的消息是在二月下旬農曆年後將會召開,推遲的時間已經將近半年。

在這樣的氣氛下,摩根買入的動作,似乎是非常勇敢。不過,摩根士丹利是外資進入中國的大贏家,摩根與中國建設銀行合資的中國國際金融公司( CICC ),是中國唯一的中外合資投資銀行,更有朱鎔基的兒子朱雲來擔任中方總經理的超級頭號關係。同時,中金公司在最近取得另一張唯一的外資銀行承銷國內股票的承銷執照,中方最近也剛剛將持股比重,從四九%提高到五一%,取得中金公司的主導權。

從這個角度來看,你說摩根是「勇者」也好,說他「愚者」也行,嘗盡甜頭的摩根率先表態,進場承接中國的金融壞帳,其實是責無旁貸的「必須」。更何況,摩根還拉來李曼兄弟、所羅門美邦兩個合夥人, 還有世界銀行的 IFC 在後背書,看不對頭,還可以原價賣還給中國,怎麼看,摩根都是聰明的「贏家」。

摩根繳了五千萬美元,買下十二億美元的壞帳,算是盡了義務,買單離場;至於剩下的四千多億美元(新台幣十五兆元)的壞帳,那是中國政府的事情,會不會出事,誰知道?


神祕的國際金融公司( IFC )投資七千萬美元挽救中國四千億美元壞帳?

撰文:冷慶

誰是投資中國金融機構的大哥大?許多人或許會猜是美林、摩根士丹利這些超級跨國銀行,真正的答案可能會跌破許多人的眼鏡,因為,世界銀行旗下、具有公益背景、 卻專門從事商業投資的國際金融公司( International FinanceCorporation, IFC )才是突破中國金融防線的頭號贏家。

全球著名的匯豐銀行在去年十二月,首度獲准以二千五百萬美元,認購上海商業銀行八%股權,匯豐銀行這個案子,可以說是破天荒的突破。因為過去中國政府從來就不准外資銀行入股中國國內的銀行,早期摩根士丹利與建設銀行合資成立中國國際金融公司( CICC )是特例中的特例。爾後雖然各主要外資銀行都想要進入中國市場,卻都只能引用外資金融機構管理辦法,設立業務、營業據點都限制重重的外資獨資銀行。至於享有人民幣業務以及營業據點的國內銀行,從來不對外資開放。

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WTO )的大趨勢下, 人民銀行修訂外資金融機構管理辦法,並且准許國內銀行在一五%的範圍內,開放給外商銀行認股,遊說、施壓多年的跨國銀行立即提出申請,匯豐銀行拔得頭籌,投入上海銀行,接著花旗銀行投資「交通銀行」的案子,也進入最後的階段。大陸的國內銀行需要資金與技術,外資銀行對大陸的通路高度興趣,雙方一拍即合,各種銀行投資案將會陸續見報。

身分特殊的 IFC,卻早在兩年前就已經順利入股中國的金融機構。例如上海銀行,IFC 在一九九九年就已經取得五%的股權;中國第一家上市的民營銀行中國民生銀行,IFC 也順利取得二%的股權;中國第一家民營的保險公司新華人壽,也獲得 IFC 投資三千五百萬美元,取得二成的股權; 還有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南京市商業銀行,IFC 投資二千七百萬美元,獲得一五%股權,而且還指派一席董事


IFC 總共在中國「立項」的金融投資已經有十家,總投資金額七千萬美元,投資標的從哈爾濱到成都,遍及大江南北。

IFC 作為世界銀行( World Bank )的附屬機構,主要成立的目的就是選擇發展中國家的成長企業,提供各種必要的資金與技術,所以,IFC 在中國的投資項目雖多,都是以扶助中小型、新興的金融機構為主,例如南京商業銀行,除了四成的南京市政府持股外,其他幾乎都是民間的企業與個人,同時該行的貸款有九成是貸放給中小企業,IFC 希望透過南京市商業銀行,引進西方商業銀行的技術,建立專業經營、透明經營、董事會獨立等模範。

與 IFC 關係最好的,應該算是總部在哈爾濱的東方集團, 東方是典型的中國企業集團,各種行業的業務都有涉及,集團子公司在上海、深圳上市。IFC 從一九九六年起,以借貸的方式融資東方集團三千萬美元,此後不斷加碼,包括中國民生銀行、新華人壽、成都發展計畫等,都由東方集團牽線或是主導。

七千萬美元的投資,想要協助中國解決高達四千億美元的壞帳,當然是杯水車薪(即使是 IFC 積極參與的南京市商業銀行,壞帳比率也超過一成),不過,IFC的投資畢竟動見觀瞻, 如果 IFC 能夠協助引進專業的銀行經營制度,也是中國金融改革不可或缺的要素。

延伸閱讀

比輝達還猛!「AI妖股」美超微狂噴600%,麗臺、廣達...一表看「9家台廠誰最有機會分一杯羮」

2024-02-05

繼黃仁勳、蘇姿丰後又一AI巨星誕生!同樣出身美超微的台灣囡仔 謝金河:出身嘉義的他最感謝這位「台灣部長」

2024-02-04

聯準會第二季降息,春節後台股行情可期,郭恭克:輝達、美超微持續上漲,將帶動台股相關概念股走高

2024-02-06

美國伺服器大廠帶頭打造綠能機房 回台擴產力拚龍頭 美超微擁抱綠色運算 13年營收逆勢增七倍

2021-07-28

去年6月舊金山的一頓晚餐 促成美超微砸百億回台設廠

2019-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