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港粵、東北夾擊「上海幫」 P.96

港粵、東北夾擊「上海幫」 P.96

2004-07-01 09:45

胡錦濤大力著墨粵港經濟,溫家寶則啟動「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方案,這顯然是為了挫挫上海的銳氣,也就是壓制中南海領導班子裡「上海幫」的氣焰。胡、溫一個在南,一個在北,分進合擊,恰對上海形成「鉗形攻勢」。

今年七月一日是香港回歸中國七周年的日子,此時此刻的香港人,在「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的加持下,境遇已由剝而復,香港市面上的吃喝、聲色、跑馬,也逐漸恢復盛況。但香港人或許不清楚,他們所居住的「東方之珠」,已被中共黨內派系營造成「南方之經濟砲台」,目標對準上海,以及上海幫。

就在今年「七一」之前不久的六月初,香港發生了一件大事,就是首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依序在香港、澳門、廣州三城逐階段舉行完成後,由港澳和中國大陸九個省、自治區領導人簽訂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框架協議」,奠定了雄踞中國南方的「九加二」合作框架。

這件事,政治意味十足,讓某些神經較敏感的人聯想起民國初年孫中山立足「省港(廣東及香港)」,誓師北伐的歷史。

表面看,泛珠三角的合作沒什麼了不起,口號都喊了多少年了,但深究下去,卻發現這一次波及的省分之多、之廣,頗令人咋舌。除港澳外,結盟的省分計為:廣東省、廣西自治區、福建省、江西省、湖南省、海南省、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

其中,原屬江澤民「政績工程」西部大開發的成員——四川、貴州、雲南都被拉了過來,是最觸動政治神經的安排。

再看這九省分加上港澳的經濟實力:面積兩百萬平方公里,占全中國的二一%,人口四億五千萬人,占全中國三五%,國內生產總值(GDP)三兆四千億元人民幣,占全中國三分之一,遠超過台灣。尤其,這個大區塊內擁有繁華的香江、生產力極高的珠江三角洲,以及天府之國四川,更引起高度矚目。

挫上海銳氣──胡錦濤拉抬泛珠三角行情

事實上,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框架最微妙之處在於,它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胡溫體制」的密切關係。特別是胡錦濤,自○三年三月接任國家主席以來,對廣東、香港走動之勤快,勉勵之剴切,頗具有顯著政治意義,也因此,珠江三角洲被烙上了深深的胡錦濤印記。

許多人記得,胡錦濤上任後第一次廣東行,是發生於去年四月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疫情爆開之際,當時胡錦濤緊急趕往廣東督導抗疫,之餘還深入巡視當地經濟、台資企業、粵港關係,所作的經濟發展若干指示,如今被廣東省當局奉為座右銘,經常出現在正式文件中。

胡錦濤對港粵施政作為的最大手筆,是去年六月正式批准香港與內地CEPA付諸實施。這是胡錦濤上任之後所批准的第一個重大經濟決策,不但救了香港經濟,也扭轉了廣東愈來愈不如上海的劣勢。

說穿了,胡錦濤大力著墨粵港經濟,顯然是為了挫挫上海的銳氣,也就是壓制中南海領導班子裡「上海幫」的氣焰,而上海幫的頭子,就是至今仍把持中共中央軍委主席寶座不放的江澤民。

昔日江澤民當家的時代,「上海是中國經濟龍頭」的口號不絕於耳,但這一年多以來,這樣的說法比較少聽到了。緊接著而起的熱門口號是「各地區協調發展」。胡錦濤的策略,並沒有刻意打壓上海,而是把其他地方拉拔起來,「稀釋」上海一枝獨秀的局面,這樣便於他把上海幫冒尖的頭壓下去。

敏感的人也注意到,胡錦濤上任以來,儘管跑過了全國大部份的省、直轄市、自治區,但卻從未到過上海市,顯見他有意冷落上海一陣子。當然,胡錦濤不可能永遠不到上海,但有人估計,一旦胡錦濤到上海,那可能是去耍「下馬威」,或是去「收編」,他不可能像對廣東一樣地去做溫情勉勵、極盡拉拔之能事。

作為馬克思的信徒,胡錦濤顯然深知並正在實踐「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道理,換句話說,他的作法告訴人們,他正在掌握各地區的經濟發展主導權、發言權、解釋權、平衡權。一旦中國大陸經濟拼圖被他拼出一個胡記圖案,老江就只能是一個準備退位的「軍委陽春主席」了。

收夾擊之效──溫家寶大力振興東北基地

胡錦濤的政治夥伴溫家寶,在「胡記經濟拼圖」的過程中,出力也甚多。

○三年年中,當胡錦濤正在運作香港CEPA的時候,溫家寶幾乎同時啟動「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方案。一個在南,一個在北,分進合擊,恰對上海形成「鉗形攻勢」。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成效至今尚未彰顯,但口號愈喊愈大聲,東北各省最近還大力邀請港澳、台灣、美日歐的記者、企業家前往考察,以創造投資項目,並擴大對外宣傳的聲浪,說明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方案,是當今黨中央全力推波助瀾的對象。

反觀上海,現今主要秉承「前朝遺愛」,大作「二○一○世界博覽會」的文章,其他的區域經濟新聞,已不若泛珠三角、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那麼醒目。

有意思的是,溫家寶在五月分去了一趟上海,在滬期間公開談話的主軸是,要求上海市切實執行宏觀調控政策,把過熱的經濟調整好。這廂「降溫」,那廂「升溫」,對比之下,真難為了上海。

至於江澤民昔日在黨中央當家時推出的「西部大開發」,口號高唱至今已八、九年,但東西差距愈拉愈大,迄今已證明原先的西部發展目標,並不符合客觀經濟規律。

眼下胡溫在大西部各地跑來跑去,一系列作為,主軸已非為大西部求「大發展」,而是「扶貧」,扶農民、扶下崗工人、扶少數民族,表現了高度的「共產主義作風」,與江澤民時代積極在西部找龍頭、搞大開發區的市場經濟風格大不相同。

西部大開發現在留下來的重要作用,主要在能源開發和國際戰略方面。關於前者,三峽工程電力大建設,以及「西氣東輸」,已成大西部建設的樣板,其他的都被壓下去了。

至於國際戰略方面,大西部主要是用來抵制美國在中亞勢力的擴張。美國占領阿富汗之後,中共愈來愈需要大西部的「戰略縱深」。由中國、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烏茲別克等六國,早在江澤民時代在上海結成的「上海合作組織」(又是上海!)近來開會勤快,還頻有聯合軍事演習。看來,江澤民的西部大開發沒建立經濟基礎,倒是蓋起了龐大的政治建築。

台灣觀虎鬥──注意美日中政經版圖變化

其實,對台灣人來說,中共那些區域發展計畫,最值得注意的是它們背後的國際戰略因素,因為它每牽涉到中國和美日的較量,及台灣的安全。

除了西部大開發被用來抵制美國勢力擴張外,當前炙手可熱的「泛珠三角」和「東北」,也有下列與台灣有關的戰略意涵:

——泛珠三角的結合,使港澳加九省分與東協連成一片,它使「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的勢力範圍擴大了一倍,也使中國主導東協的實力顯著增加,相對上排擠了美國、日本在這一帶的影響力,美國可能因此加強與台灣之政治關係,加以制衡,但經濟上,台灣卻有邊緣化之虞。一得一失之間,台灣禍福未卜。

——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使中國在處理北韓核武問題的過程中,有了雄厚的經濟後盾,同樣會增強中國對朝鮮半島的政經綜合影響力。在這樣的局面下,美日是否在北韓問題上向中共妥協,而令中共在台灣問題上得寸進尺呢?

無論如何,台灣人看中共的區域政治鬥爭之餘,也該密切注意它對台灣所衍生的國際戰略危機。

延伸閱讀

車用市場布局發威、利基產品切入見效 華新科營收創新高 下半年續旺雙關鍵

2021-07-14

斥資76億!新唐買下Panasonic,進軍車用市場再添助力

2019-11-28

達信要靠3D擠進偏光板二強

2010-05-27

轉型亮點》錸工場七成以上長者失智 美甲、烘焙卻能自己來 解密光碟廠裡日照中心的「放手哲學」

2024-01-24

偏光板大廠明基材料的新嘗試 為什麼選擇機能外套?

20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