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對抗傾銷 台灣鞋廠用策略找生路 P.109

對抗傾銷 台灣鞋廠用策略找生路 P.109

台商在中國生產的鞋子用逃漏關稅、假造產地標示的手段回銷台灣,掠奪台灣每年一千多億元的市場,所剩無幾的本土鞋廠正在家鄉打一場不公平戰爭,這些本土業者如何逆勢求生存?

在台北一雙要價台幣兩千多元的女鞋,鞋底用透明膠帶貼上「Made in Taiwan」,問銷售小姐,她們一定說:「這是我們台灣工廠做的。」但事實上,這雙鞋可能來自中國,報關時一雙報價「十港元」。也就是這種假台灣鞋一年吃掉台灣約台幣一千億元的鞋子市場,讓許多本土鞋廠活不下去。

徵反傾銷稅只為了公平競爭

不過,最近台灣鞋廠的長久悲情終於獲得重視,政府將對中國進口鞋課徵四三%的反傾銷稅。儘管進口商紛紛以漲價恐嚇消費者,但經建會主委何美玥表示,反傾銷稅只是給予本土鞋廠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

在世貿組織談判時,台灣早已把進口鞋關稅調降為五%到七.五%,等同全面開放。

但此次反傾銷調查過程中發現,部分中國生產的鞋進口到台灣的報價比在中國內銷、比從中國出口到東南亞還便宜,甚至把光是材料成本就要二十五港元以上的中國鞋,用十港元價格報關。最惡劣的是,進口商還違反產地標示規定,向消費者謊稱是台灣製造。

之後,台灣鞋廠終於展開反擊,○四年,在當時經濟部長何美玥推動下,「台灣精品鞋」認證起跑,得到四十六家鞋廠響應。其實,早在經濟部工業局工作時,何美玥曾負責制定「外銷退稅標準」,當時親自跑過許多鞋廠。一談到鞋,隨口就說:「一張皮,越接近表面,密度越密,當然價錢也越高」、「腳拇指外翻,是因為鞋子沒有提供足弓適合的支撐」。

儼然鞋子專家的何美玥,原是外國鞋愛用者,BALLY曾是她最愛的品牌,然而推動台灣精品鞋後,她現在只穿台灣鞋。去年,她還替台灣精品鞋拍了一支形象廣告,強調「台灣人穿台灣鞋,走台灣路」。

中國鞋以低價傾銷,確實讓本土鞋廠日子難過;但存活下來的鞋廠,尤其是四十六家得到台灣精品鞋認證的廠商,靠著彈性、原創設計,擺脫中國鞋的低價競爭,走出自己的光明大道。

三十六歲的柯志勇十年前從父親手上接下有三十三年歷史的老鞋廠永劦,也接下三十多位員工、兩百多家協力廠工人的生計。有些進口商生意難做,就扣員工的工資,但是柯志勇卻說,這種事,他做不下去。

最近的反傾銷調查期間,許多本土鞋廠不敢出面,柯志勇卻是其中最積極的,出席公聽會、蒐集受害業者問卷、接受媒體訪問。他說,若只為自己,現在的訂單就足夠餬口,但是員工的未來呢?員工孩子的未來呢?「二十多萬人的生計啊,想到這裡,我就不能躲起來。」他說。

雖然行事熱情、感性,但是柯志勇自認是個理性的人,五專念企管科、大學念統計系。十年前接班時,台灣鞋業正低迷,訂單被中國鞋廠搶走,一些老員工每周開工不到三天。

在存亡關鍵,他決定排除成規,改革公司。例如,把公司的外銷策略從重量不重質、按件計酬,改為重質不重量,提高基本薪;然而,老師傅原本按件計酬,一個月可賺十萬元,現在改為底薪八萬元,且公司除了製鞋數量外,還要求「監控品質」、「帶徒弟」,引發老師傅聯合到父親那裡告狀,加上這段轉型期,公司每年虧損五百萬元,而且連虧三年,父親受不了,把他「流放」到日本半年。

陣痛期過後,改革效果就逐漸顯現。像永劦一年平均生產十八萬雙女鞋,如今訂單增加時,可以增加一半的產量,卻不需要增加工人。這全是當年要求老師傅訓練「全能工」,所發揮的「預備隊」功效。在老師傅的訓練下,原本只會單一流程的工人,個個都會剪裁、縫合等技術,趕工時,都可以支援生產。

柯志勇還把學校學到的生產管理用到自家工廠,從接單開始,改用電腦排定生產計畫表,決定進料的時間、數量、不同型號鞋子的生產優先順序等;三百多家配合的鞋店有時一天下個「八號、紅色、A型號鞋兩雙」的訂單,公司都能在隔天補貨到家,展現充分的彈性。

協儀精品化行銷全球

至於三十七歲的協儀鞋業協理林文正,國中畢業就到父親的鞋廠當工人,後到米蘭念鞋類設計一年,並在當地工廠待半年多;這些如今已是協儀培養設計師的必經之路。林文正說,這趟訓練讓設計師在設計階段,就會思考產品「是否容易製造」、「材料價格是否合理」。

林文正曾設計一款銷往日本的高腳鞋,鞋面用的是長毛絨布,原料便宜,但在日本市場大受歡迎,當初設計的靈感來自家中的鬈毛狗。

今年下半年將在華航全球航線上販售的折疊式休閒女鞋,利用一片式織法和超軟皮料製作,可以折到像一個手掌大小,旅客可以把鞋子放在化妝包裡。設計的發想是林文正姊姊抱怨每次出國的鞋子不夠穿,又不易攜帶。之前,設計團隊設計的一款女鞋曾在美國Nordstrom的專櫃大賣一百萬雙,而每雙單價高達一一九美元。

林文正說,台灣製鞋應該從生活中尋找設計靈感,而非靠抄襲外國鞋的創意。因此,公司經常鼓勵設計師去看畫展、藝術展,甚至每年花上百萬元買入各種時尚雜誌,讓設計師充電。

對照台灣鞋廠大都是透過觀摩歐美日鞋展加以複製,協儀則堅持從材料開始,就自行設計。像要柔軟,可用鰻魚皮;要有人工難以製作的自然花紋,就用蛇皮、魚皮。

配色也是一門大學問,同一款鞋子色彩的協調也很重要,協儀曾付費給歐洲最知名的色彩研究公司Missoni,請他們提供顏色的諮詢。

目前,協儀台灣廠是台灣最重要的外銷女鞋廠,一年生產十萬雙女鞋,九成出口,每雙鞋出廠價在三十到四十美元之間。

走時尚路線的「ALL BLACK」品牌,可以在東京澀谷、紐約第五大道、義大利佛羅倫斯、米蘭、澳洲雪梨等地的大型百貨公司看到;其中在紐約第五大道的精品店裡,「ALL BLACK」一雙女鞋可以賣到一百三十美元,這可說完全歸功於協儀從十多年前就開始國際行銷。不僅如此,協儀的設計功力,已經具有國際設計水準,是惟一一家受邀參加米蘭春秋兩季鞋展的本土鞋廠。

如今協儀的ALL BLACK品牌女鞋,以一雙二九八○元到三四八○元的價位進駐衣蝶、微風、台中中友,開拓台灣市場。對台灣鞋的未來,林文正顯得很樂觀,三年前他開始在台找地,計畫興建企業總部和工廠,提升設計及量產的能力。

對抗中國傾銷 要靠策略


不論是協儀還是永劦,這兩家老牌鞋廠在新一代接手後,對抗中國貨傾銷,都用不同的方式展現正面還擊的能力。

客官!請來聽聽這一段台灣製鞋業者的(望春風):「甲做鞋當作是自己的生命,用感情來甲伊掐。台灣本土的心聲,不講你不知影。這是咱的情,嘛是咱的命。」為了行銷自創品牌的鞋子,柯志勇在每一雙鞋子的鞋盒裡附上一片光碟,用聲光道出台灣鞋業三十多年來的辛酸。

然而感性訴求之餘,曾經風光創匯的本土鞋廠,畢竟日漸走入黃昏,反傾銷凸顯了中國製造低價的慘烈夾殺,本土鞋廠終歸還是必須靠著品牌、精品化、尋找替代性海外生產基地等策略,才能找到真正的出路。

延伸閱讀

亞泥(1102)無預警停牌,外媒猜這動作!股價短線修正1成、40元能守住?開記者會曝原因

2024-06-05

勞工們注意!勞保、勞退外滿足2條件再領「第3筆退休金」最高6萬 資格條件、金額計算一次看

2024-06-05

晴空匯急徵搬家工人!時薪600領現但須「穿雨鞋、戴N95爬20樓」 特殊應徵條件原因曝光

2024-06-06

17所「黃仁勳大學」放榜,中正、政大2頂大為何變遺珠?這大學被老黃點到,不少人卻喊可能先倒

2024-06-03

家庭主婦32年沒勞保,退休竟能月領1.5萬!做對1件事,勞保國保「雙年金」同時領到老

2024-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