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取代美國 中國成港股多頭總司令 P.124

取代美國 中國成港股多頭總司令 P.124

七月二十四日,受到美國次級房貸的衝擊,一向與美股連動甚為緊密的港股也大幅重挫,指數由歷史高點二三四七二點滑落,並在八月十七日創下波段低點二○三八七點,期間重挫三○八五點。

不過,八月二十一日中午,中國宣布開放境內居民直接以個人身分投資港股,且投資額度不設上限,讓港股僅僅花了一周的時間就收復了失地。在這個重大利多政策的影響下,港股與中國的連動性將取代美國,年底指數更將直闖二萬五千點大關。

過去十年,香港股市與美國道瓊工業指數連動性高達七五%以上,主要原因在於恆生指數成分股中有許多大型跨國企業,包括匯豐控股、長江實業、和記黃埔、太古集團等,這些企業也都在歐美市場掛牌。加上其占港股權值又高,光是一檔匯豐控股,在巔峰時期占港股權重就高達四成,因此過往許多資深投資人都把美股漲跌視為隔日港股風向球,並借以推算期貨走勢。

中國企業占港股市值急升


但兩年來,這樣的手法卻讓許多資深玩家重傷,尤其自去年年中至今,港股由一萬五千點大漲至二萬三千點以上,中間只經歷過兩次修正。若僅用美股的狀況來研判港股走勢,就常常會面臨放空虧損的情況。加上指數墊高後,每日漲跌點都在數百點以上,稍一不注意,就會軋空,被追繳保證金。

造成這種現象最大的原因在於:近兩年有太多大型的中資企業赴香港掛牌,例如去年全球最大的兩宗集資案「中國工商銀行」與「中國銀行」,都選在香港掛牌,使得中國企業占香港市值由過去的一五%上下大幅拉升至四五%。而匯豐控股比重則降至一七%,此消彼漲之下,現在的港股漲跌,變成更要看中國的臉色。

與中國連動密切,對香港股市來說似乎是利多於弊。畢竟目前中國股市是全球最強的牛市市場,光是今年上海股市就漲了九成,深圳股市更狂飆了一.六倍,且至今看不到停止的跡象。

因為漲幅太高,目前上海股市的本益比已經來到了五十七倍,深圳股市更高達六十六倍,讓許多外資將中國股市稱為「全球最大的泡沫機器」。

但是,這個泡沫已經不易爆破,就基本面來看,中國仍有奧運、世博、西部大開發等重大工程。而在已經公布半年報的九百家上市公司中,有超過七五%的公司獲利數字超越去年同期,讓中國股民信心十足地高唱「不賣、不賣、死了都不賣」。

這個情況像極了八○年代末期的日本,雖然日圓大幅升值造就了巨大的泡沫,但在泡沫爆發前,日本也享受了長達五年的資產市場升值。

而且,中國官方也在強力監控股市的泡沫,今年以來就不斷祭出各種「散熱」措施,包括陸續放寬金融機構投資海外。這些措施的主要用意並不是拉抬港股,而是透過將資金引至海外,讓中國股市降溫,同時也為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進行洩洪。不過,由於目前中國僅開放香港一個境外投資地區,因此香港股市當然是最大的受惠者。

中國股民「買熟不買生」

對於香港股市來說,目前已經有四十六家企業是在中國與香港股市同時掛牌,而且都是大型的國企股。因此中國股市漲,也會帶動這些同步掛牌的企業股價。更重要的是,香港國企股與紅籌股的本益比都只有二十二倍,與滬深兩地市場本益比相距甚遠,A股和H股之間的平均價差目前高達四三%(A股溢價)。

目前中國境內的存款已超過三十八兆元人民幣,龐大的儲蓄一向是中國股市最堅強的後盾,即使只有一%流入香港,金額也高達三八○○億元人民幣。加上內地登記股民逾億,活躍股民亦有五千萬人。眼看目前A股和H股之間的高價差,一旦中國境內居民的資金南下,首要目標必定是這些他們在中國股市早已熟悉的標的。

在八月二十一日中國宣布開放當日,香港電視台也訪問了許多大陸投資專家,他們一致的口徑是大陸投資人「買熟不買生」。正如同台灣投資人到了香港也是專挑富士康等台資企業,而不會買李嘉誠的長江實業一樣。

因此,儘管目前香港股市有高達一○一三家上市公司,但真正受惠中國政策開放的只有約一五○家的中資企業。摩根士丹利預估,中國的開放將為香港市場每日帶來二百億港元的成交量,若這些成交都集中在少數中資股,可以預見中資股必將成為香港持續上漲的最佳男主角。

紅籌股具備大漲潛力

除了國企股之外,紅籌股被認為是最有機會大幅上揚的族群。一則因為內地股民一樣熟悉這些公司,另一方面,紅籌股至今仍未回歸A股上市,但相關回歸條款已在日前出爐,最快年底就可以回到A股上市集資。而A股市場發行定價過去曾有本益比不低於二十倍的不成文經驗,近兩年更提升至三十倍以上。加上股價發售當日若沒有二位數漲幅,都會被解讀成發行失敗,這使得紅籌股回歸A股被解讀為港股一大利多。

以紅籌股的代表「中國移動」為例,中國證監會不斷呼籲其回到A股上市,大陸股民普遍認定其具有一五○港元以上的實力。也正因為有潛在利多,使得占港股權值達一八.六五%的中國移動近來頻頻發威,目前已經逼近一百港元大關。瑞銀更將今年中國移動目標價定在一二八港元,至少還有三成的上漲空間。

在中國的資金自由行政策之後,全球各大投資銀行紛紛調高了港股的投資評等。其中,高盛預期,即使全中國只有五%的儲蓄投入香港,長遠還是可以為香港帶來一五○○億美元的資金。而摩根大通兩年來更首次將港股在亞洲投資組合的建議中,由「減持」調升至「增持」,並預測香港恆生指數表現將持續優於亞洲主要市場。

由於市場預估中國資金將在第四季起大舉赴港,配合許多大型中資股的回歸A股題材發酵。以中國移動為例,若真的漲到一二八港元,光是這檔股票就可以帶動港股上漲近一四○○點,更何況還有中國建設銀行、中國石油、中國網通等巨型公司也要排隊回A股上市,若連盤面中最弱勢的地產股都能銜接上來,港股指數可望在年底挑戰二萬五千點大關。

延伸閱讀

為什麼股票市場裡總是富翁少窮人多?他從貧窮移民翻身千億富豪:股市賠錢韭菜的3個特徵

2023-05-24

別人準備退休的年紀,50歲她卻拋下家人獨自出國去工作...Google公關總監:活到這把年紀才更該去圓夢

2023-12-27

家裡兩輩都在高雄碼頭做苦力,如何栽培出3個麻省理工畢業生?2次移民讓我們家跳出階級複製

2024-03-03

薪水28K月存2萬元,死撐半年也才10萬多...補習班老師1年把20萬翻400萬:理財做到極限也不可能翻身

2023-09-28

曾窮到連一碗涼麵都吃不起!他從貧窮移民翻身千億富豪,揭4個致富秘密:光會賺錢是不夠的

2021-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