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許我個「美麗新世界」吧! p.88

許我個「美麗新世界」吧! p.88

人類的遺傳物質已經完全被解碼,一個新的紀元即將誕生。基因晶片將會主導新醫學,不僅是疾病防制,更進一步,基因改造的完美人類也將誕生?

網際網路帶來全面性的產業、文化甚至生活形態的革命,由虛擬世界逐步進逼現實;百年前科幻文學的黑色預言,也將由赫胥黎《美麗新世界》的神祕實驗室中躍出,有科學家預估,公元二○二○年之前就可實現。一如網路帶來的改變,生命科學的基因工程揭開一連串生命的奧祕,也帶來無盡財富,更將進一步改變人類生命的本質,連我們的外表、體型、性情、行為及思考能力,都將會成為一連串被植入基因中的符號的外在表現( Performance )。 基因工程賦予人類決定生態的能力,挑戰了進化論的自然淘汰規則,也將徹底顛覆了上帝「創世紀」的神蹟。

若是「複製人」在十年內由科幻成為寫實,科技的「永生」也將「見證」聖經兩千年的許諾,更甚之,基因改造及重組還會帶來更完善的永生,萬世不易的全能上帝權威將徹底被顛覆。

四月六日,美國的生命科技界龍頭Celera公司宣布,已經領先全球同業,完成了繪製人類基因排列圖譜的一大步驟,完全解開一個男人基因形態的所有去氧核糖核酸(DNA)密碼,到下一個周末將完全編繪出一名女子的基因系列。 在發展速度上,Celera又使全球科技界、投資界大開眼界,在上周宣稱該公司解開的人類基因已由二月時的九○%提高至九九%, 原來預定在夏季完成繪製的人類遺傳基因圖譜,現在幾乎提前了整整三個月。


Celera完整解開基因組態生化新醫學提前啟動

人類的遺傳基因由一大串去氧核糖核酸構成,去氧核糖核酸的扭曲雙螺旋結構由四種不同的鹼基(分別用 A、C、T 和 G 等四英文字母代表)構成。染色體在上色後,以紫外線照射,因鹼基的濃度高低而顯出明暗交錯的排列圖案,由此可辨出人類的每一個染色體。Celera公司宣告發現的就是這四種核酸鹼基的排序方式,這些核的排序方式構成了所謂遺傳密碼。依計畫將使用五個人的遺傳基因進行這項研究,現在首先完成了一名男性的基因圖譜。

依統計,每個人體細胞都有約三十億個DNA,每個DNA長鏈上大約排有十萬個基因。目前完成的基因排列,只是把DNA的片段排列出來。要組合整個基因圖譜,還必須把這些片段再重新依序排列。Celera 繪製完成了第一幅人類基因圖譜,比美英德日等國政府聯合進行、耗資三十億美元的「人類基因圖譜計畫」(Human Genome Project )的預定時間表遠遠超前了五年。 在完成人類基因系列的草圖後,至少還要半年才能完成組合數列,在確認了二十三條染色體的十萬個基因和排列次序之後,基因圖譜才算克盡全功。Celera的總裁及最高科學主管溫特六日眾議院基因組研究小組表示,他又將搶先一步完成,預定在六周內完成組合基因序列的工作。他說:「這是生命科學的重要里程碑,令人興奮的是,我們現在要進入人類基因組合的階段,大約只需三到六周時間。」如果溫特預定的計畫真的能如期完成,那麼整個醫療界預定在二○○五年開始推展的新醫革新,也就是DNA晶片的「個人細胞的ID Card 」將提前五年誕生。全人類對疾病的概念及醫療體系都將完完全全地改觀,不過高達數百億美元的基因醫療投資,可能只有少數先進國家支付得起,在二○一○年以前完成基因醫學的基礎設施。

基因診斷提升醫療品質

由基因圖譜為依據,基因醫學家將能明確地辨認、分離出四千多種導致疾病的基因,包括帕金森氏症、阿滋海默症、愛滋病、心臟血管疾病和若干癌症、ADA 缺乏症、X 染色體易脆症、高氏症等等。基因如何「開放」、「關閉」的運作,基因如何與人的環境交互作用而導致疾病,可以完全以基因科學測試方式得到精確解釋。 由 DNA 晶片卡的詳細資料,醫生可以上網得到由基因研究機構不斷發現的新疾病辨認數碼,立刻在病例的基因電子檔案上發現可能病發的「虛擬患群」,而且立即鎖定對象採取預防措施。

我們可以想像,在不久的未來,基因醫學診所出現以後,龐大的無助人群不必看遍大小醫院才找對科別,也不需要遇上一位有良知的名醫(其實「冥」醫亦不少),才知道自己已經罹患癌症。DNA 卡的檢驗制度將彌補許多人為的醫療缺陷,由國際機構龐大網路訊息機制提供的基因分析,連流行性感冒都預先鎖定感染群而加以醫療、診斷及防制,不再依賴傳統的「看病」醫生。

除了疾病可以進行基因診斷外,科學家以外來基因藉由病毒植入人體細胞,修體細胞的基因治療法,這種研究已經進行約十年;目前研究的方向也擴大到生殖細胞的修正,精子與胚胎的基因改造,將照父母的意願在受精卵之前就改變胎兒的基因,矮個子小眼睛的人要生出個高個子大眼睛,就不再期待一定要基因突變了。

基因技術將帶來醫療體系的改革,也將帶來人種遺傳變異,在可見的未來都將活生生的實現;而更令許多社會人文學者關心的,甚至有不少是懷抱著赫胥黎《美麗新世界》式的末世憂慮,那就是生命科學家也在進行人造DNA與天然DNA的混合編成染色體,或是人與動物的遺傳物質混成研究;還有聽來更駭人的,複製沒有頭及神經系統的人體以取得某個器官的實驗,也都引起宗教及道德界的質疑。

無論生命科技帶來的「美麗新世界」如何美好,或可能是無比的恐怖,在實際的科技研究及應用上真的會那麼順利地來臨嗎?生命科技界的牟利私心及誤失的險性,難道就比傳統「冥」醫來得低嗎?對於在本月六日Celera公布的人類基因排列圖譜,慕尼黑大學及巴黎的生物研究所就提出警告,這個圖譜可能錯誤百出,而在短時間內急著定出基因的位置及序列,而在沒有更精密的檢查科技之前,就將專利推廣給醫學界,等於是拿全人類的生命開玩笑。也有人質疑,Celera急著選在當天發表,緊接在美國的「新經濟」會議一天之後發表,實際上是該公司的股市造勢策略,為了在三月中英美高峰的基因專利修正傳言後股價腰斬後,及時挽回財務危機。

網路科技訴說動聽故事 生命科技超越聖經神蹟

正如五○年代基因工程與資訊工程的平行發展,尤其在控制論上的公司基礎理論(參考附文),未來的生命醫學將與網路科技的發展密不可分。而就「下層結」來看,兩類新科技對全球性的產業界及投資界的實質面影響也與日劇增,四月五日美國「新經濟」會議上,就以網路及生命兩大產業的發展前景為討論重點。也許以「繼網路科技之後的新市場期待第二個奇蹟」來形容生命科學,會使人更具體感受它的奇幻魅力。

在投資新市場上,網際網路的申請公開上市公司都得訴說一段動聽的科技「故事」,而生命科技界亦然,只是更具科幻性,往往是許諾信徒們超聖經式的「神蹟」。

Celera來的正是時候,如同奇蹟消息頗令投資者感到振奮,在當周頗受那斯達克向下修正影響的低迷氣氛中,一度氣餒的買氣也為之大振。Celera股價暴漲將近二二%,母公司PE公司的股價劇漲二十五元,以一百四十元收盤。美國和歐洲共兩百種上市股的新市場生物股指數,六日曾上漲六十五.八一,該指數今年以來的漲幅增至二六%。柯林頓總統四日向業界保證可以就基因的商業發現申請專利之後,那斯達克生物科技股指數五日盤中曾一度上漲一一%,最後則上漲了六.三一%。

如同網路科技,那斯達克生物科技股指數也在今年初開始雲霄飛車式地起伏。例如在今年二月,美國的HGS(Human Genome Science)就發布了一項編號為六○二五一五四的專利,這個人類基因組能控制人類細胞的某類蛋白質的生成,這類蛋白質將會成為愛滋病病毒附著的入口,所以用基因治療的方法抑制這個基因的功能,就能使HIV感染者體內的細胞不會再受到愛滋病病毒的侵占。當然這項「發現」的專利轉讓,關係著這項世紀黑死病的整治,是目前各大製藥及醫療機構高價爭取的項目之一。在該項新聞發布兩天內,HGS的股票就上漲了四八%,像這類與疾病防制有關的遺傳基因密碼專利,共有約四千多種疾病可由此測試檢驗,也就是投資人至少可以經歷四千次的神蹟顯現。

美國那斯達克生物指數由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底的二八七點上漲至六三○點,曾經帶來投資人無盡的樂觀想像,生命科技將會繼兩年前暴起的熱門網路科技類股,帶來市場的第二度高潮。這類的觀點,已傳遍歐美的股市。美國最大的基因公司Celera也及時公布了最新的計畫,在二○○○年夏季將完成完整的人類遺傳基因排列解碼。在一月底不到七九美元的股價,在二月中就乘著基因的翅膀飛升到三一五美元,以當時股市總值達到八三億美元,Celera被投資人比擬為生命新市場中的「美國線上」,有華爾街的分析師還評估會在六周至兩個月會內漲到三八○美元。Celera 從一九九九年初上市以來,最高點已是發行價的九倍。

布雷爾與柯林頓共同聲明被誤解 那斯達克生命科技股紛紛腰斬

不幸的是,這群投資人的生物科技美夢並沒有像網際網路科技那麼順利地成為現實,而且是被一場誤會而驚醒。英國首相布雷爾在三月中訪華府與柯林頓的高峰會議後,公開發表了十九行簡短聲明,公布雙方已經商討了近八個月的合作協議。在文中提及「基因研究是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科技計畫之一……所有的人類基因排列解碼資料都將免費提供給所有的科學家,作為研究及生物產業的用途。」在這段共同聲明發表之後,靠出讓基因密碼專利權為主要營收的Celera、Incyte、Human Genome Science 等公司的股票立刻像自由落體般下跌,Celera的股價馬上被腰斬。這個聲明的背後原因,就是在英美高峰會談的前一周,美國官方及英德的研究計畫Human-Genom-Project曾與生命科技業界協商過,將在二○○三年底結束所有的基因專利,免費提供「發現」的基因排列碼給官方的基因銀行,但未獲得肯定的決議。

對於生命科學產業主要獲利的基因專利權將在三年內失效,這個還未被美國專利法當局證實的消息,造成了股市致命的慘跌。生命科技產業在短短的時間內流失了將近一半的資金。這個造成科技市場震撼的政策討論亦非新聞,事實上,早在一九七一年美國專利局受審第一件基因類的微生物案件時,生物基因類科技能否申請專利就構成司法界爭論不休的話題。

一開始,美國的專利法並不認定活物為科學的發明,所有關於自然界生物的研究分析結果,都只能算是「發現」而非「發明」,專利權只限於非生物類的新產品知識。在第一件改造基因的消化污油細菌專利案於一九八○年以些微的票數勝訴後,美國的基因工程研究界快速脫下學術的外衣,加入了股市。敏銳的華爾街在同年向投資人公開第一家遺傳工程業上市,一天內就募集了市值五億三千萬美元的資金,就像後來許多網際網路新公司上市一般,雖然基因工程對投資人還是動聽的神話,但是產品在哪裡都還沒看到呢!著名的生物科技評論家JeremyRifkin 就表示:「當時美國的投資界很清楚,法院判例已經確保了這個未來新科技的發展及獲利,人們已經開始逐漸地把自然界的遺傳事物視為私有。」

但是若換個觀點,沒有基因專利權的高利誘導,生命學界絕不會有這麼快速的發展。據估計,從一九七三年的研究所發現的一五○個基因排列開始,遺傳資料庫以每二十四個月一倍的速度快速增加中,在基因庫研究成果中美國機構占約九○%,其次是英國、德國及日本、中國。直至一九九九年底,全球共有一千六百家生物科技公司,年總收入將近一六○億美元,其中包括全球著名的傳統化工廠杜邦、拜爾、Novartis、Upjohm、Monsanto、輝慈都是基因研究業的下游廠,以每件二至五百萬美元的轉讓金買下基因使用權。那斯達克新市場BTK類股的寵兒Celera (五五五○個專利權)、Incyte (三五三個專利權)、Human GenomeScience (一一四個專利權)、Biogen (六○個專利權)、Amgen (四五個專利權)等,基本上都是靠基因專利存活而高速成長。歐洲的生物類市場也才在九九年的股市成為個別單元指數。

雖然柯林頓與布雷爾會談中透露的新基因專利政策,還沒有得到任何司法單位認可,柯林頓在四月五日的新經濟會上又澄清了誤會。但是長期來看,美國正與歐盟及中國、日本商討科技知識交流策略,必會使基因專利的界定重新修正,三年內專利法規應該就有機會明朗化。屆時生命科技可能又會大幅地向下修正。四月初生命科技股已經回升,整個生命科技股收復了自三月中旬以來的大部分損失。但是以長期發展來看,生命科技界勢必得著手於策略更新。

資訊與生命科技的融合改變人類產業文明

比爾蓋茨就在新經濟會議上對資訊與生命科學的緊密關係簡要地解說:「這是資訊時代,而生物資訊或許是我們在解讀、試著要改變的資訊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問題是如何去做。」不過,以往生命科學與電腦軟體業的發展方向正好相反,體工程師是編制一套套的語言基本碼,而基因工程師則是一層層地向內解析遺基因的密碼。儘管基因工程廠商Celera在今年三月中專利法修正事件受害最重,甚至失去了一大半資產,但是也在短短一個月內修正了過去的經營方針,在月二十九日的公開說明會上,該公司副總裁Peter Barrett 再度向化工業合作廠商、投資人及分析師們介紹Celera 的全新產業定位,將從基因專利獲利占本業大宗的研究形態,加以擴大企業本身的價值鏈,調整為提供各業界成套生命工程基因資料、基因訊息處理及分析的服務業。

「我們將轉型為生命科技業界的Bloomberg。」在Financial Time 的專訪中,Barrett介紹了生命科技的新經營哲學。就像是商情資料中心Bloomberg,大數在Celera總公司的基因資料都將由網路直接提供給客戶,大多數的專利基因密碼都可以免專利費地下載,用戶只要定期付上訂閱費,就能在網路載入整個因圖譜,他表示,向化工廠的收費將以百萬元計,向學術機構的收費則只要幾千元。而Celera更進一步地將對基因的個別「功能」提出諮詢服務,將採計件收費的特別服務,代為分析新基因圖譜涉分析的龐大數據資料處理。除了資料庫的低費公開外,Celera也將在網路上做B to B形態的承包外製,在服務網上處理的各研究案進行相關連結,也就是除了開放的基本基因資料庫外,該公司將進行更多的基因改組及基因混編的新企畫,研發生產新機能的基因組合,加速轉型成為新基因生成工廠的「工業化的生命科學」是Celera重新出發的產業定位。


修正產業定位擴大經營價值鏈 長期經營生命科技仍然值得加碼

麻省理工生命科技及創新研究中心的教授Cornellius Herstatt在FinancialTime三月二十八日一篇標題為「如何定位生命科技產業未來」的文章中評論道,興起了十多年的基因工程業應修正基本核心價值,未來的生命科學產業也該不再是競速式的發現基因密碼,尤其是參與新市場的高風險資本的短期起落炒作,這些目前的新市場操作方式反而會扼殺生命科學的成長。

他認為,生命科技產業應該要努力去發現具長期發展深廣度的市場,也就是生命科技的市場新經理人的角色將重於明星式的科學家,在某個程度上回復「傳統式」的生化產業模式。例如一項成功的藥品至少需要整整十年的研究時間,平均每項產品要花上五億美元的研究費;使用病毒注入法,高危險的基因治療臨床實驗,也可能要耗費百億美元、花五至十年才能穩健成熟地操作。但是這些真正有關於全人類生命福祉的「生命科學」卻可能會在新市場中變質,因為投資形態的誤導。

Herstatt呼籲生命科學界經理人達成的改革任務:一、足夠的工業經驗,使研發的科技,有效地市場化。二、與各產業平行連結式的經營,使生命科技與醫療、藥學、人造農牧業、優生學等緊密配合,可採取交互投資的關係。三、多元性的規畫及策略聯盟,為減低生命科技研發的長時間及高額投資的風險,生命工業從研究、生產、市場規畫、行銷都應多元導向及結盟。

也許,在擺脫了創業投資家的哄抬及專利的保障後,生命科技才能再度新生,也才是長期投資獲利該投入的契機;台灣剛起步的生命工程業也許該攻取他山之錯,該有長遠發展的計畫及使命感,而不是隨著別人而起舞。

延伸閱讀

年化報酬率逾30%,他如何做到?60億操盤手傳授私房招式,找到「一直漲的股票」

2022-04-26

黃仁勳、蘇姿丰家族圖曝光,原來台南幫祖師爺侯雨利也是遠親!表舅坦言不熟外甥女「但以她為榮」

2024-06-05

友達(2409)、群創(3481)...股價跌近6成,還能存股?達人揭「面板雙虎地板價」,4理由不悲觀

2023-08-23

AI之王就是狂!輝達上季營收飆新高、財測超預期,台廠供應鏈跟著嗨…一文看業績有多讚

2023-08-24

輝達研發中心落腳處未定,台灣分公司先搬家,砸29億租10年,離黃仁勳超愛的夜市有多近?

2024-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