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建立大台灣市場 P.54

建立大台灣市場 P.54

蕭萬長:二十一世紀第一年的多災多難,讓老闆與員工都有了危機意識。然而台灣經濟為何也陷入了空前的困局,我認為必須先找出原因並重新定位。過去幾十年中,台灣經濟也曾面臨問題與挑戰,而且勞資雙方都知道要轉型,至於如何轉型,以八○年代下半期新台幣突然升值為例,由於泡沫經濟浮現,勞力密集產業在薪資無法下降之下面臨競爭力衰退,此際的台灣只有轉型:勞力密集產業外移,新興科技資訊產業接替為主流。

台灣主流產業在前一次成功地轉型為高科技,順利地繼續帶動經濟成長,但今天又面臨了新的問題。在探討問題所在擬定對策的同時,一定要順應世界潮流做調整與轉型,否則台灣會被淘汰。至於世界經濟的潮流是什麼?是全球化與知識化。

台灣產業已不可能從研發至銷售全都在台灣了,因為無法適應全球化布局。在全球化的布局下,台灣只能做供應鏈,如何做供應鏈,廠商要各憑本事,但連結時一定要配合全球化的步伐,找到最有利之處並且主導。


台灣新定位:研發創新中心

至於知識化的力量,則在於提升技術。由於生產要素如土地、工資之低廉優勢條件不再,就必須提升技術,以知識投入生產過程中。這亦是高附加價值與高科技產業因應而生的原因。所以,今日的求生之道就是要掌握這兩個世界潮流。

抓住台灣有利的戰略位置,台灣經濟就能成功轉型與升級,這是今天要找的新定位:研發創新中心與運籌營運中心。台灣已具有優良的生產基礎,但因時空環境改變,有很多部分只能外移,要外移就得擁有研發創新能力。研發能力如果不強,馬上就遭人模仿,營運壽命也將有限;研發能力不斷提升,就掌握了產業主控權,「在哪裡生產」只是全球布局而已,不會有空洞化的問題。

研發創新這條路會走得很辛苦,但非走不可,否則台灣將難以立足。另外,可利用台灣基礎與優勢經濟戰略位置發展運籌中心,因為都看好大陸市場。大陸市場是否如此美好仍待商榷,但十年下來市場的確有潛力,但不確定性仍多、風險大,不少外商因此希望由台灣做為窗口提供資訊,而且先天條件台灣與大陸又是同文同種。

台灣若能發展研發創新中心與運籌營運中心,相信台灣會找出新定位,讓台灣經濟繼續保持,甚至有另一波的高成長。實際做法上,高科技與傳統產業繼續投入研發創新,保持競爭優勢,至於服務業,相對於先進國家法規上仍屬落後,還待改革,方式是建立運籌營運中心,建立後一定會有很多商機出現。

中心與戰略目標訂定後,政府要趕快發展整合資源機制。從全球的角度,有愈來愈多競爭者加入,而能脫穎而出的,都是能夠整合資源者。只做單純銷售或加工的時代已過,生產銷售財務等資源必須整合,而台灣的利基是憑藉著我們民間活力、耐力與能力,我們的機會高於其他國家。

執行面上,政府要先將政策講清楚,所有人配合整合資源,接下來則是民間須多參與整合機制,第三則為包括智慧財產權等研發創新環境要做好,並結合國際資源。因此,法令制度在做修改時要與國際制度接軌,不能關門自訂遊戲規則,否則無法接納吸收國際資源,未來台灣一定要有符合國際標準的法律規範,尤其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一定要修改,而透明化、公開化、國際化則是修法標準。


谷月涵:大陸很難很快取代台灣

谷月涵:台灣的機會呢?就是將這些投資資金先透過我們再進入大陸。外商要進駐大陸並不容易,因為外國公司認為可以買大陸公司的原料與通路,後來發現品質、信用問題一堆,改善方式不是再進口,就是建立庫存,所以外商在大陸一直不賺錢。

台商則否,因為台商可說是上下游一起搬過去並且地點集中,大陸對台商而言只是利用廉價的土地與人力。換言之,大陸只是台灣的殖民地,我們還是利用自身的經濟實力進行外銷。所以我為何強調現在談「大中華市場」還太早、現在要談的是大台灣市場,因為我們在大陸是跟自己人做生意。

我相信,台灣在大陸的通路市場將可建立,台灣商品慢慢也可以賣到大陸。此外在製造方面,外資知道台灣還是最厲害,尤其在大陸,所以訂單還是透過台灣。當然也有很多人擔心,大陸會很快地學會台灣的科技技術,但我認為沒那麼容易。

我有次參觀一家筆記型電腦公司,工廠生產線自動化且封閉,主機板隨著輸送帶運轉、零組件就會自動安裝完畢。我開玩笑地對這家公司的老闆說:「哇!做一台筆記型電腦這麼容易,只要把開關打開就可以了。」老闆說:「是啊,問題是能不能賣?你要賣給誰?」

二十年前我在台灣東海大學念書,當時台灣最優秀的大學生都跑到美國去念書並長住就業。後來這些人才回來台灣,自然而然地成為美國公司在台的供應商,通路自然打開。而大陸外銷產品約三成是電子產品,其中的三成中有六到七成是台灣公司在大陸的工廠製造,行銷通路亦是台灣的,因此大陸很難很快就取代台灣,台灣可以享受外資投資大陸通路的好處。

台灣也要努力。兩岸入會之後,大陸得給予台灣等同於其他外商公司的地位,雙方在商業上有爭議時,也有世界貿易組織可以進行申訴調停,因此台商所受保障將可提升,然而其他外商公司亦可獲得相同待遇。所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台灣一定要集中焦點在「法律」,以此先吸引外資,讓外資認為我們的司法制度較大陸有所保障,這才是台灣的機會。


延伸閱讀

複合商場開幕兩天吸三六○○萬 羅智先搶客策略曝光 劍指生鮮版圖 統一新店型叫陣全家、全聯

2024-04-24

高清愿幾十年前買老家千坪地,為何不建高樓賺大錢?羅智先親揭如何催生Par K* Avenue「連名字都洋蔥滿滿」

2024-04-20

跟著巴菲特最愛指標找標的!工程師自組ETF績效打敗0050:統一超、葡萄王、寶雅...19檔資優生出列

2023-12-20

統一超(2912)、全家(5903)...超商雙雄福袋跳樓大拍賣,為何反而是存股族入手的好時機?

2024-03-04

台積電、聯電、統一超…這8家上市公司連10年治理表現最好,進步最多名單曝光

2024-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