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日本「單身寄生蟲」愈來愈多 P.110

日本「單身寄生蟲」愈來愈多 P.110

在那個自力更生的年代,對子女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是出自老爸爸、老媽媽最心疼與不捨的叮嚀;如今,人類進入史上最富裕的年代,但現代子女表現出「在家靠父母、出門擺派頭」的生活態度,卻成了高齡父母心頭上的無限辛酸與無奈。

若要在亞洲辦場「辛酸」大賽,日本人最具名列前茅的實力,因為以前有阿信,現在則有不事生產的兒女。

今年七月三十一日,日本總務省公布的一項數字,將這個事實具體化了:六月分完全失業率達五.四%,是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次高的水準,第一高被同年五月分的五.五%拿走了。這五.四%代表的是,有一百九十萬人完全沒有收入,其中有超過一百萬的年輕人主要是依賴父母為生。


年輕人失業 西方會不安 日本則很平安

在完全沒有收入的人口中,二十多歲到三十四歲的人居然占了一半。在西方,這可是會引起社會不安和動盪,但在日本或東方國家,這只是「傳統」的家常便飯,孩子不想獨立,父母不願被離棄,再嚴重不過也就是老爸養兒子,多半都會相安無事。

有些社會趨勢分析家表示,由於上一代父母的打拚,把日本拚成了世界第二大富國,讓這一代子女從小就過著最為優渥的生活,學者龍山豐永說:「他們不懂得飢餓!」於是就有人批評他們是「消沈的一代」。而東京學藝大學副教授山田昌弘更是寫了本《單身寄生蟲》來指稱和描繪這些年輕人的新生活與新價值觀。

在物質生活無虞與父母溺愛之下,像堅強、毅力、容忍、上進等被視為可取的日本精神全走進歷史去了,留在這一代年輕人身上的「長處」是:茶來伸手、飯來張口。在日本頗負盛名的廣告公司博報堂做的一項調查顯示,日本二十歲左右年輕人的每周花費達一百美元,而這些錢幾乎都來自父母。

不過,也有一派學者對這一代年輕人表示同情。前年,日韓文化基金會對四千八百位年輕人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有高達一半的日本青年過得不快樂,與父母關係十分疏離。


凡事既無不滿 但也都興趣缺缺

而細究其不快樂的根本原因是,在過去十年裡,這些年輕人聽到的、看到的都是日本經濟衰退的壞消息,他們根本就活在戰後日本經濟最衰退的年代。麥肯錫顧問東京分公司總經理大原康昇表示,「他們充滿了焦慮,缺乏面對未來的信心。」既然自己的現在與未來都搞不定了,學業、工作,乃至投票自然是愛理不理,博報堂的形容頗為貼切:「對很多事,他們既沒有太大的興趣,也沒有不滿」。

其實這「消沉的一代」跟美國的 X 世代(也被稱為嬰兒低潮世代)很像。 美國社會對 X 世代的刻板印象是: 不忠誠、不尊重權威、注意力不集中、對工作缺乏熱誠、自大、不願多費心力、不甘任勞任怨、過分重視從工作中獲得樂趣、過分重視個人成就。

學者布魯斯‧坦根分析美國會養出 X 世代,原因在於, 美國在七、八○年代間,受二次石油危機引發的經濟不景氣,導致美國企業外移、重整、裁員;加上離婚與單親家庭比率節節上升, 造成 X 世代成長期間的不安定與不穩定的人際關係。

此時,日本的「消沉的一代」面對的正是類似的經濟與社會氛圍。他們在長期焦慮不安下,對累積財富、發展事業和結婚都失去追求的動力。但他們會頻繁地在技術性或專業性低的工作間跳換,不然就是到便利商店打工賺點零用錢,或根本不上班,然後用大量的時間和父母的錢到各地旅遊。

政府不保護了 存款演出大逃亡

但在近幾年,日本金融機構的不良債權持續增加,國際調查機構不斷調降日本金融集團的信用評等,長期的低利率,再加上今年四月日本政府實施「存款限額保護」,也就是政府只保護存戶在金融機構某額度以內的存款和利息,超過的部分政府不承擔賠付責任。於是八月間,日本金融機構就出現存款「大逃亡」的現象,從公司到個人的存款,都從定期逃向活期,由中小銀行或地方銀行逃往大型金融集團,甚至從日系銀行奔竄至外資銀行。為了資產的安全,日本老父母們只好犧牲已屆零點的利息。

然而,就算資產捍衛地如此辛苦,許多社會學者對日本年輕人的好逸惡勞也看不下去了,但日本父母們還是不捨地跟在子女驕縱的行止後頭收攤子。所以留在他們身邊的子女,有工作可以不獨立,和父母同住不用付房租,至多繳個二、三萬日圓的伙食費,偏偏父母又還都替他們儲存起來。甚至還有老爸自願提前離職,好一次領得可觀的「退休金」以負擔家計。

這麼看來,在某種程度上,日本老父母其實是在深化子女對他們的依賴。只是,老父母卻忘了,如此過度保護子女,不但讓他們成為身無長物的廢人,面對下一波的經濟弱勢,甚至可能提前被競爭的社會所淘汰。


百萬自閉年輕人

撰文:劉萍

「真氣人,這些年輕人怎麼罵都沒反應!」這是許多父母和主管的共同心聲。

但別以為在被罵的年輕人心裡真沒有半點漣漪。最近,日本的心理學與精神健康專家就表示,日本的自閉症罹患率已躍居全球首位,而且飆升的態勢似乎才要開始。

在日本的自閉症病患中,將近一百萬人是年輕人。這些人自閉的時間從六個月到十幾年,有四一%的病患會自閉一到五年。他們大都把自己關在家裡,拒絕工作並避免參加任何社交活動,脫離社會。

東京精神健康研究所學者武藤正榮指出,這些年輕人可以脫離社會,是因為父母或家庭提供了機會。「在我年輕時,年輕人理所當然要外出工作。現在家裡都有一定的儲蓄,孩子就不必像我們以前一樣必須趕緊工作養家了。」六十一歲的安倍晶子說。安倍的二十五歲兒子就住在家裡,但她卻有六年沒見到他了。

京都學院臨床心理學教授山添正表示,自閉症雖是現代社會的產物,但其實也表明了,在日本戰後努力打拚讓經濟復甦的父母與趕上經濟大蕭條的孩子間,橫亙著一道無法逾越的代溝。山添正這樣的分析,是否會讓經濟處於停滯成長的台灣人心有不安,還是我們應該要對台灣人特有的樂觀保持信心?

延伸閱讀

台灣因應國際秩序新現實之道

2023-06-07

矽谷銀行倒閉帶來的警訊

2023-03-15

ChatGPT 年代 重新定義人的價值

2023-02-15

為什麼我對AI快速發展感到擔憂

2023-04-12

台灣關鍵基礎設施的脆弱

2023-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