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中國SARS疫情會逼退外資? P.109

中國SARS疫情會逼退外資? P.109

今年第一季中國經濟成長近一成,受到影響有限;然而,最倒楣的是香港,醫療及相關保險支出大幅增加,稅基也一點一滴流失。一旦珠江三角洲的經濟活動,因SARS縮減,目前尚稱活絡的港粵邊界不動產市場,必定會受到影響。

自從中國政府正式承認處理SARS出現重大暇疵之後,國際間投資人都關心一個重要問題:「外資會撤出大陸嗎?」在SARS還未有效得到控制的這個時點,一翻兩瞪眼回答這個問題,風險不小,不過以目前現有的資訊,推測幾個幾個可能的狀況,倒可收見微知著之效。首先得看看中國目前的經濟狀況。


首季經濟成長九.九% 全球無人能出其右

GDP反映的是過去一段時間內經濟活動的總合,其主要在於測量經濟活動的程度,是落後指標,真正左右一個地區或國家經濟枯榮的動力,當然是資金未來的流向。中國在今年第一季經濟成長率高達九.九%,這樣逼近一○%的表現,在世界上幾乎無人能出其右,直接投資外資增長率在今年第一季也從去年同時期的一二.五%成長至二九.四%。

摩根士丹利機構在四月十六日,就發表了一篇名為「SARS會將外資阻擋在中國大門外嗎?」的研究報告,報告中指出,SARS應該會拖慢外資湧進中國的腳步,但以長線來看,外資進入中國的趨勢,應不至於生變。主要原因在於,以生產競爭力、勞力供應、資金成本來看,目前全球還沒有一個國家,能與中國匹敵。

就勞力供給面來看,今年夏天大陸預計將有二二○萬大學畢業生投入就業市場,較去年增加了三分之一,在勞力及腦力供給力道持續上揚的情況下,薪資水準當然不增反降,使得企業能用同樣的薪資成本找到更多的人才。

中國的資金供給更是無缺,以第一季的狀況來看,中國民間的儲蓄增長率較去年同期增加了五四%,名目存款總額達到九二五億美元,占其GDP總額的七.五%,在游資氾濫下,企業借貸不僅方便,成本也相當便宜,像半導體這樣的高新技術產業借貸的利率水準,只在個位數的水準。利率只有個位數、經濟成長卻已逼近雙位數,中國目前的經濟成長態勢與九○年代後期的美國幾乎在同樣的位置上,使得中國經濟成長的火車頭在短期內很難停得下來。

以此觀之,除非SARS真的從華南及北京等感染比較嚴重的地區,快速向外蔓延,否則,中國經濟成長動力在短期內應該還向前是駛著。


SARS疫情影響擴大 香港聯繫匯率可能崩解

然而,這個讓亞洲國家在一個月內損失一一○億美元的SARS疫情,真要船過水無痕,像水漂兒一樣攪動幾個水波之後就平靜無波,恐怕也沒那麼容易,起碼對與中國日益密切的香港來說,最壞的狀況還沒有發生,如果疫情再持續擴大,最嚴重的話,可能波及香港持續二十年之久的聯繫匯率制度,如果聯繫匯率的可能崩解,變成大多數投資人的共識,那麼兩岸三地的資金就會產生挪移。

香港在這波SARS疫情中,算是受影響最深的地區。到四月中為止,可能感染病例已經達到一三二七人,更造成六九人死亡。《遠東經濟評論預估》SARS已經讓香港損失近六百億台幣,經濟成長率至少向下調降一成。

JP摩根看得更悲觀,在四月十日,將香港的經濟成長率,從三.七%調降至一.六%,足足降了兩個百分點。國際評等機構穆迪,在四月十七日也發表評論指出,如果SARS疫情在三個月至六個月內,沒有獲得有效控制,香港主權評等勢必得調降。

香港財政司長梁錦松在四月九日在香港立法會終於鬆口表示,由於SARS侵港,使得今年預估三%的經濟成長率可能無法達到,加上特區政府財務數字惡化,「增加了沽售港元、衝擊聯繫匯率的風險」,梁錦松公開承認維持聯繫匯率風險的言論,顯示特區政府維繫聯繫匯率的成本確實愈來愈高。

聯繫匯率一向是特區政府穩定金融的最重要手段,但最近一兩年來,隨著港府赤字加重、失業率上升、稅基流失,港元匯價是否應該持續釘住美金,成為主要檢討項目,香港政府的赤字,到二○○二年度為止,已經達到香港生產總值的五.三%。


投資人對港元信心動搖 一旦急貶將有通膨之虞

輿論一再呼籲特區政府應該放棄這個「神主牌」,反應實值經濟面的狀況,讓港元自由貶值,香港居民全體減薪,用比較低價的商品及服務,吸引更多外資及遊客入港。其中倡議港元貶值最烈的就是香港人大代表李鵬飛,他在今年三月中人大開會時,就不斷向北京及特區政府喊話:「港幣至少要跌三成……原因就是香港『太貴了』,失去競爭力,什麼金融、服務、旅遊、物流中心,都太貴了……我們現在還在滴血」,他更表示如果不這樣做,「我們等著瞧吧!」

但特區政府卻仍以金融穩定為理由,死守聯繫匯率,表示香港民生所需都是以進口為主,一旦放手讓港元急貶,會將造成物價上漲,香港可能會有通貨膨脹之虞,這樣人民的痛苦指數(失業加通膨)會更高。

主控港幣匯率的特區政府金管局總裁任志剛,在梁錦松發表「聯繫匯率風險增加」言論之後,隔天立即在太陽報讀者投書表示,SARS對經濟的振蕩只是過渡性的影響,不致造成結構性的衝擊,「我想不會真的有人以為把港元貶值,就能消除SARS的影響吧!」

以目前特區政府手上還掌握一千億以上外匯基金(相當於台灣的外匯存底)來看,只要情形不惡化,特區政府確實來有實力維繫港元,但投資人的心理可能就沒有這麼有把握,去年十月,在港府赤字惡化的情況下,港元對美元匯率波動指標(forward premium)從年中的五十點上升至三七○點,目前則維持在二四○點的水準, 雖然離九八年索羅斯空襲港元時的六八○○點,還有一段距離,但投資人對持有港元的信心愈來愈匱乏,卻是不爭的事實。

何況,就算SARS能立刻受到控制,對香港經濟的衝擊已造成,香港失業率在SARS之前,就已超過八%,更在大陸於台面下令禁止赴港觀光之後,損失慘重。以往五月大陸觀光潮的黃金週收入,已經確定至少將損失十億港元。


中國防SARS心態可議 港府一樣阿Q

而在SARS未受有效控制之前, 港府對醫療及相關保險支出大幅增加,稅基也隨不景氣及失業一點一滴流失,特區政府的財務負擔愈形加重。一旦珠江三角洲的經濟活動,因SARS進一步縮減,目前尚稱活絡的港粵邊界不動產市場,必定會受到影響,終究匯讓銀行逾放提高,因此包括JP 摩根在內的外資,對匯豐銀行以外的香港本地銀行,都調降其投資評等。

目前SARS對香港的影響還是在一些零售、航空及旅遊業,最壞的狀況,可能在一兩個月之後才會顯現,如果真的傷及香港的金融命脈,那麼聯繫匯率會愈來愈沉重。最壞的假設是,港府撐到最後不得已放手港元急貶,那麼九七年泰國金融風暴就可能在香港發生。為了不讓這種情形發生,特區政府目前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計成本守住象徵政府決心的聯繫匯率,如果港元失守,資金一定開始大挪移,屆時波及的不僅是香港,甚至大陸、台灣都會受到影響。

《紐約時報》在四月十七日發表了一篇名為「獨裁政權與疾病」的社論,文中充滿對獨裁政權隱瞞病情的嫌惡,並譴責中國在SARS疫情上的駝鳥心態,甚至連中國實施大躍進時,死了三千萬都被提到。想不到,現在這種不願面對現實的阿Q心態,竟然也被香港特區政府全然接收,反觀台灣百花齊放的民主價值,在這次SARS疫情控制上卻充分體現,不僅留住了人心,在未來發展上,相信也是留住企業及資金的重要憑藉。誰還能說政治與經濟是沒有關係的?

延伸閱讀

6萬人上街抗議國會擴權!國會調查權二讀通過,被調查者可請律師「要立院主席決定」,綠批:偽君子條文

2024-05-24

「台電應該靠自己努力賺錢」!2年補貼4千億要繼續?經長郭智輝:電價一定要反映成本,將提解決方案

2024-06-06

場外數萬民眾要求停審…藐視國會法、國會調查權、人事同意權卻二讀全過!修法傷害有多大?

2024-05-22

魏哲家喊要秀給黃仁勳「台積電價值」、讓員工更快樂!接董座首場40分鐘問答…張忠謀給哪些建議?

2024-06-04

對景氣抱持信心!台灣美國商會2023調查報告:88%會員公司計畫在台維持、擴大投資

2023-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