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南韓靠賺人民幣拚經濟 P.102

南韓靠賺人民幣拚經濟 P.102

去年南韓在中國的投資高達四十四億美元,首度超越美國在中國的投資金額,而且中國已取代美國,成為南韓第一大出口市場;南韓許多企業將產業移師中國,經濟上依賴漸深,如今萬一大陸經濟一感冒,恐怕南韓經濟將噴嚏連連。

走訪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不消幾分鐘,你便能迅速窺知南韓在中國大陸的野心
究竟有多大。十個月前,南韓第二大財團樂金集團( LG )在當地開闢一座年產
高達三百六十萬片液晶顯示器的面板廠,也就是說每條生產線每二十秒就能壓出
一片面板,往樂金路(中國官員特地改名,感謝樂金在當地的投資)的對街望去
,映入眼簾的是另一座樂金的電漿顯示器廠房。

依賴日深對中貿易成長五○%


總計,迄今樂金在中國大陸的總投資金額已達二十五億美元。在南京樂金工廠上
班的二千二百名高技術員工,每月平均薪資為三一七美元,收入較中國大陸一般
工廠工人高一倍,但僅僅是南韓同類性質工作薪資水準的七分之一。南京樂金電
子公司負責人金仁基(譯音)表示:「若未能在中國大陸建立可靠的據點,企業
將無競爭的本錢。」

南韓政治動盪近來常常是亞洲的頭條新聞,在總統盧武鉉被彈劾及國會議員在議
場上演互丟東西的暴力事件後,南韓很難不登上國際新聞版面,而政治癱瘓對急
需企業改革及重整消費者部門的南韓而言,是一件立即面臨的大問題。

然而,若每個韓國人都能用幾分鐘的時間,看看中國大陸南京樂金路的情況,他
們將了解什麼才是韓國真正第一要務。這個答案全都圍繞在中國身上,如何從中
獲利?如何與中國共同成長?最重要的是,如何靠中國生存下去?

在中國大陸的陰影下,南韓上演的政治戲碼看起來是危險的自我放縱的脫序行為
,南韓政治人物所應著眼的是因應自韓戰以降,對南韓既是最大機會同時也是最
大威脅的經濟情勢。儘管亞洲金融危機當時有多麼嚴重,但它對韓國的影響恐將
不及中國大陸,韓國進出口銀行的海外經濟研究處副處長金冑永表示:「無可諱
言,中國是我們當前最大的挑戰。」

南韓經濟財富已與中國密不可分,除了台灣外,韓中經貿關係遠甚於全球其他國
家。去年南韓在中國大陸的商業投資達四十四億美元,金額已超過美國企業在中
國投資的四十二億美元,中國去年也取代美國,成為南韓第一大出口市場,今年
這個差距還會進一步擴大,南韓對中國出口額將成長三成五,至四七五億美元,
高於對美出口僅成長七%的三六七億美元。事實上,要不是對中貿易蓬勃,南韓
經濟去年早就陷入衰退,二○○三年南韓對中國貿易成長五○%。

淪為附庸技術將被迎頭趕上


韓中經濟關係的轉變不可謂不大,不過十年前,南韓外貿重點發展市場還在美國
,外交關係也是以華府馬首是瞻,如今不但三星電子及現代汽車等大財團紛紛鎖
定中國為下階段的企業成長希望所在,甚至韓國人也開始將中國視為在外交及國
力的區域領袖,特別是北京正試圖化解棘手的北韓問題。南韓總統對北韓經濟關
係委員會秘書長嚴鐘植表示:「我們現正身處重大轉變的第一階段,期間中國正
不斷的證明其經濟、外交及文化各方面的影響力。」

兩國的商業關係發展之迅速已到了牢不可破的地步,目前約有二萬五千家南韓中
小企業在中國設有生產據點,每天還有十幾家以上的企業簽訂前進中國大陸的合
約。 韓國拉鍊領導廠商 YBS 去年在中國大陸的拉鍊產值達二千萬美元,服飾代
工業者 JS 國際公司去年結束南韓生產業務,目前每年在中國大陸的襯衫產值達
八百萬美元,公司總裁朴昌翼指出:「原因無他,韓國染織生產成本太高。」

到現在為止,中國毫無疑問是南韓企業的一大福音,但部分人士則質疑好日子可
能很快就會結束,這類人士的論點是,如果南韓過於依賴中國,她將淪為中國的
附庸,導致南韓喪失繼續成長所需的競爭優勢。這一方面已有初步的警訊浮現,
南韓科學技術委員會去年十二月發表一份報告指出,南韓在整體科技方面僅僅領
先中國一‧七年,而且預估在五年內就會縮小至零差距,以重要的手機市場為例
,南韓企業在新產品及技術方面只領先中國競爭對手約二年,南韓商業部表示,
到○七年,中國業者必將迎頭趕上。

惟有提升競爭力才能讓南韓繼續保持領先,韓國國際貿易協會發出警告,韓國目
前對中國還享有一百三十億美元的貿易順差,但預計到了二○一一年就將轉為逆
差。漢城大宇證券研究部門主管金柄洙表示:「中國確實是一隻會下金蛋的鵝。
」就是因為太重要了,所以他去年便要求公司所有分析師在研究報告中都必須有
「中國影響」的相關分析,金柄洙直言:「南韓能繁榮多久,端賴企業可以讓這
隻鵝活多久。」

迄今,中國的好處大多數都歸向南韓企業,而不是勞工,勞工法及工會契約也來
不及變化調整。自一九九二年以來,南韓共流失七十七萬個工作機會,同一期間
,南韓企業在中國大陸創造一百萬多個就業機會,韓國產業聯盟協會資深主任李
正植表示:「從去年開始,企業決意出走的情況已加劇。」該協會會員數目前約
八十九萬人,較六年前減少十一萬人。

產業外移企業破產數目創新高


然而,中國的魅力實在誘人,為了賺人民幣,南韓企業紛紛在中國大陸建立生產
平台以便就近一個繁榮中的市場。相關的投資也開始開花結果,樂金電子已訂下
○八年成為全球第三大電子公司的目標,中國就是該目標能否達成的關鍵,樂金
現今在中國的勞工人數約三萬一千五百人,去年在中國市場的電視、液晶螢幕及
手機等產品的銷售額達七十億美元,較前年跳增五六%,占全球營收約四○%之
強。三星電子預估,今年中國市場銷售額可成長一九%,至八十億美元。現代汽
車預估今年在中國的銷售量可達二十三萬輛,○八年時年銷量將破九十萬輛。

在中國大陸行銷上,客戶研究是相當重要的一環,以三星電子為例,該公司一九
九九年就在北京設立一座手機研發中心,以便抓住中國青年族群的時尚品味,三
星為中國消費者設計出一款外型像化妝盒的紅寶石色 SGH-T508 手機,產品一上
市便造成搶購熱潮,絲毫不受該款手機訂價四四○美元的高價影響。中國大陸每
人國民生產毛額也才不過一○九○美元。

雖然南韓企業的銷售量及營收頻創歷史新高,但國內勞工不安的情緒也同步增溫
,數十年來南韓經濟建基在低成本的製造上,但該國的紡織及製鞋等低技術製造
產業已大量外移至中國,未來五年包括石化、鋼鐵、低階造船、一般生活用品,
甚至電子業等都將面臨相同的問題。

智庫韓國發展研究所資深經濟學家禹昌植表示,上述這些產業雇用的勞工數占全
南韓逾半,因此如何在服務業及高階製造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顯得格外重要,
他說:「中國的需求將只嘉惠少部分的大企業,對於其他大多數的南韓企業而言
,中國所代表的是威脅,而不是機會。」該威脅甚至已反映在南韓企業破產上,
根據韓國銀行協會的資料,今年一月南韓企業破產數目創下十三萬三千一百九十
五件的歷史單月新高紀錄,較去年同期增加一四%。

跟隨投資中國的潮流也無法保證獲利。許多韓國小型企業在無事先準備及充分認
知下一窩蜂轉進中國大陸,但根據韓國貿易部官員指出,當中員工規模少於三百
人的小型企業,有半數無法撐過四年,而關掉中國的營運據點。國營的韓國貿易
投資局及韓國商會已為有意願至中國設立據點的南韓企業開設為期三個月的課程
,訓練他們作較好的商業決定,增加在中國市場生存的韌性。

( By Moon Inlwan in Nanjing, with Dexter Roberts in Qingdao )

延伸閱讀

美股T+1結算新規上路,玩融資券小心「追加保證金來得更快」…華爾街面臨哪些挑戰?影響一次看

2024-05-28

美股13F報告總整理!巴菲特加碼清單揭曉,全球最大避險基金橋水看好科技股,沙國主權基金卻逆勢減碼

2024-05-16

股債市下挫,反向ETF殺出!你買的有上榜嗎?回顧2022年漲幅最強10檔,績效都有15%

2023-01-03

鮑爾一改超鷹論調,12月升息放緩...道瓊大漲逾700點,全球股市跟漲,老謝:全球股債市喘口氣

2022-12-01

資金回流+AI列車衝出兆元商機 台灣企業市值大洗牌堪稱空前!謝金河:金融業、半導體「2匹黑馬」出列

2024-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