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透視梅鐸的媒體大夢 P.130

透視梅鐸的媒體大夢 P.130

新聞集團(News Corp.)何以在平面媒體式微的時刻,以超乎常情的高價收購道瓊公司?答案在於一位76歲媒體大亨對成功典範、世人尊敬的追尋,以及他對商業力量罕見的直覺。

聽聽梅鐸(Rupert Murdoch)三個月前對《華爾街日報》的看法:「我很擔心。」身為新聞集團(News Corp.)執行長的他如此說:「我會嘗試一些和他們過往不同的作法,我想《華爾街日報》的機會在於它有一個強有力的品牌,而且在重要的國際和國內新聞上能夠和《紐約時報》一較長短。這是我個人的想法。我不知道是不是能夠買下它,我也不認為他們真的會要出售。」

梅鐸這招欲擒故縱震懾了《華爾街日報》的所有員工,以及所有虎視眈眈的私募基金和上市媒體公司。他在五月一日正式宣布願意以每股六十美元的價格買下《華爾街日報》的母公司道瓊公司(Dow Jones & Co),這個價格比競標當時的股價高出六六%。不過,開出如此高價也正是為了讓道瓊公司的大股東班克福特家族(Bancroft family)沒有拒絕的立場。梅鐸知道就連市場上資金最為雄厚的私募資金也很難提出相仿的價格。


開出超高價阻絕競爭者

而這次出手的時機,也是典型的梅鐸式風格。在道瓊擔任執行長多年,同時也是梅鐸好友的肯恩(Peter Kann)之前剛離開公司董事會,而新任執行長薩尼諾(Richard Zannino)才剛上任十五個月,不過他「在重整公司方面做得很不錯。」擁有道瓊股份一五%的T.Rowe Price旗下基金經理人萊納翰(John Linehan)表示,「道瓊的發展前景看好,梅鐸也看到了這點。這樣的話你當然想要及早競標,而不要拖到最後。」

不過六十美元一股的價格比市場分析師預估的三十六美元仍舊高出太多。那麼這位澳洲出身的媒體大亨為什麼會願意在報紙逐漸失去讀者和廣告主的時機,付這麼高的價錢買下這家以平面媒體為主的公司呢?這個問題的答案結合了成功的典範、追求世人的尊敬,以及對商業和經濟力量罕見的直覺,換言之,它將帶你走入梅鐸的內心世界。

七十六歲的梅鐸多年來一直以洞燭先機聞名。這樣的才能也讓他建立了一個橫跨報紙、衛星電視、網路、電影公司和書籍出版的媒體王國。去年他主掌的新聞集團創造了二百五十三億美元的營收,和二十三億美元的淨利,兩者都較前年有所成長。集團累積了約五十四億美元的現金,對一位一心想要購併其他企業的老闆來說,剛好可以派得上用場。


看好金融資訊「錢」途

梅鐸看到了在全球化的潮流之下,金融資訊才是能夠賺錢的東西。二○○五年購併了MySpace(知名社交網站)顯示他終於體認到網路的力量和可能性。而每天早上當他閱讀《華爾街日報》的時候,梅鐸都夢想著把這份報紙最強的商業新聞內容用在他王國當中的網路、衛星和電視媒體當中,後者還包括今年秋天即將上線的福斯商業頻道(Fox Business Channel)。「梅鐸每天起床就想著如何改變媒體世界,還有哪裡有尚待填補的空間。」克斯凱媒體顧問公司(Kreisky Media Consultancy)的總裁克斯凱(Peter Kreisky)表示,「他心中早有計畫,能夠讓道瓊的資產在他手中發揮出最高的價值。」

除此之外,這個決定還涉及了個人因素。梅鐸目前擁有的多半是中低評價的媒體,包括《紐約郵報》和福斯新聞網在內。試想他如果能夠擁有美國最受推崇的商業報紙的話,該是多麼令人心滿意足的一件事情。此外,梅鐸相信他和他旗下的集團對於世界面臨的議題也應該扮演應有的角色。他對稅務、戰爭、內政和外交政策等等都有強烈的個人看法。梅鐸建立媒體王國的方式之一,就是勤奮不懈地和有力人士建立關係。而《華爾街日報》在發揮影響力方面,則是一項無價的工具。


重視願景甚於財報數字

梅鐸一向重視願景甚於對財務數字的計算。多年來,梅鐸打造媒體王國的一貫手法很簡單:那就是尋找對手成長速度緩慢,或者害怕不願涉足的領域投資。在一九八○年代,梅鐸熱切地想要挑戰當時的三大電視網。在滿腔熱血和不顧風險的慷慨激昂情緒下,梅鐸和當年的垃圾債券大王米肯(Michael Milken)合作,在一九八五年投下了超過二十億美元的巨額資金買下了七家主要市場當中的電視台。過大的財務槓桿操作差點讓新聞集團在五年後幾乎面臨存亡的生死關頭。不過幸好最後公司順利度過難關,其表現也讓梅鐸顯得有先見之明。

他在一九八六年推出的福斯電視網提供年輕族群喜愛的節目,讓其他電視網飽受衝擊,沒等多久,梅鐸更砸下十億美元的巨資,從CBS電視台處搶得職業美式足球聯盟的周日賽事轉播權。

在影響大眾視聽上極具敏銳度的梅鐸發現,美國中產階級對既有的三大電視網,以及他們對政治的評論感到很不滿意。所以他透過福斯新聞創造了一種截然不同的風格,在收視率上很快地就超越了CNN,從此之後也對美國政治產生巨大的影響力。

不過梅鐸的水晶球偶爾也會讓他出糗。在一九九○年代晚期,他覺得電視應該不只是用來播放節目而已,相反地,觀眾應該還能夠和電視互動,透過電視遙控器買衣服或者披薩。於是他被另外一位媒體大亨馬龍(John Malone)說服,把新聞集團的《電視指南》股權和少為人知的Gemstar公司合併。這家公司原本主要負責製作電子節目指南,幫助有線電視用戶選擇節目。此舉是梅鐸少數的失敗之作。這個想法不僅超越時代太多,Gemstar的股價更由於違反會計準則的指控而一落千丈。在二○○二年,新聞集團在這項投資上認列了高達六十一億美元的損失。


察覺版圖中失落的一角

不過一時的失敗並不會令他灰心喪志。梅鐸之後花了五億八千萬美元買下MySpace,這個價格跌破了其他舊媒體時代大亨的眼鏡。不過梅鐸看到了這個社交網站對福斯節目的主要收視年輕族群有多麼大的吸引力,於是獨排眾議,完成了這筆交易,而MySpace之後也沒有讓他失望,讓Google與其簽下三年九億美元的搜尋合約,耀眼成績也讓批評者啞口無言。

隨著他體認到網路的商機無限,並察覺到自己的媒體王國當中少了商業新聞這一塊拼圖,梅鐸在去年開始重燃對道瓊公司(Dow Jones)的興趣。長久以來,梅鐸一直沒有明白對外表示對《華爾街日報》的興趣。他甚至不會諮詢親近友人的意見,這些友人包括新聞集團的總經理暨營運長錢寧(Peter Chernin)、財務長狄佛(David Devoe)和負責福斯新聞網,同時以保守風格深受梅鐸信賴的亞里斯(Roger Ailes)在內。

在涉及這種重大決定之時,梅鐸總是自己一個人做出決定。根據一位親近友人表示,買進道瓊股權的決定,是「典型的梅鐸作風」。他在四月的某一天走進辦公室,然後宣布「是時候了」之後,他也只諮詢過《倫敦時報》總編輯湯姆森(Robert Thomson)的意見,一般認為他可能會接下經營《華爾街日報》的重責大任。

梅鐸告訴狄佛說他想要提出對方無法拒絕的價格。「家族大股東通常都很難纏。」梅鐸的一位友人表示,「而且梅鐸想要嚇走潛在的私募基金競標對手。」

假設梅鐸真的說服了班克福特家族,而拿下道瓊的經營權的話,他的下一步棋會怎麼走呢?最顯而易見的作法,當然就是先將《華爾街日報》和道瓊的新聞資源和集團旗下的平面與網路媒體共享,或許進而透過新聞集團旗下的各個電視頻道,推出打著《華爾街日報》名號的電視節目。

或者甚至把他手上新的有線電視頻道命名為「華爾街日報電視」。有些人認為他還會進一步購併其他財經資訊媒體,一位前新聞集團主管就深信梅鐸遲早會試圖買下倫敦《金融時報》,以打造更為堅強的全球化陣容。


整合資源後的下一步

同時梅鐸在平面媒體上也有不錯的機會。根據德意志銀行的估計,《華爾街日報》目前的廣告收入大約是《紐約時報》的一半。不過在結合了道瓊和新聞集團本身的資源之後,梅鐸有機會提供極具競爭力的跨平台行銷資源,進而吸引更多的廣告主進駐。「此舉將能夠讓廣告主接觸到各種不同的媒體。在商業新聞的領域,還沒有別人能夠做到這點。」媒體企畫公司MindShare的資深合夥人諾爾(Maggie Knoll)表示。梅鐸相信自己還有二十年左右的時間能夠主掌大權,不過接班的問題仍舊是外界矚目的焦點。

他的長子、三十五歲的萊克朗(Lachlan Murdock)雖然目前仍是新聞集團的董事,不過兩年前傳出和公司大老亞里斯不和的負面消息。所以大部分的人看好現年三十四歲,目前職掌BSkyB衛星電視業務的次子詹姆士(James Murdock),人稱「小梅鐸」的詹姆士是和老梅鐸最為相像的一個兒子。可能成為接班人黑馬的是梅鐸的現任妻子鄧文迪,她和梅鐸育有兩名尚年幼的子女,如果梅鐸忽然提早撒手人寰,那麼接班問題可能會變得非常複雜。

不過可以想見的是,接班問題應該不會對梅鐸造成什麼困擾,畢竟惟一能夠吸引他注意力的只有更多的購併計畫,和他願景當中的數位未來。(By Tom Lowry, Ronald Grover, Jon Fine)


從兼併到整合
雖然過程中偶有挫折,但梅鐸一手打造的媒體王國仍在不斷擴張當中。

■1977以3千萬美元買下《紐約郵報》。雖然他在1988年將《紐約郵報》賣掉以買下電視台,不過在1993年又把它買了回來。該報頗受好評的報導推升了銷售量,不過這家小報依舊持續虧損中。

■1985從Metromedia以15億5千萬美元買下七家電視台。這些電視台加上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成了梅鐸打造福斯電視網的跳板。

■1988花了30億美元買下《電視指南》(TV Guide),之後將其與電視互動公司Gemstar合併。但之後由於發生質疑公司採取不法會計程序的訴訟,2002年其持有41%的股權價值滑落,損失高達61億美元。

■1989 在英國推出四個頻道的Sky TV 衛星服務。次年與虧錢的英國衛星廣播公司(British Satellite Broadcasting)合併。雖然虧損金額超過20億美元,並且讓梅鐸的企業陷入財務危機,不過現在BskyB依舊是英國最大的付費電視服務網。

■1993花了5億2500萬美元買下香港衛視(Star TV)63.6%的股權。今日Star TV在全球53個國家,針對3億人口播送新聞集團的節目。

■2003在競價失利,支付68億美元買下衛星電視業者DirecTV的38%股權之後,梅鐸對美國的衛星業務失去興趣,在一筆總金額118億美元的交易當中,將DirecTV的股權賣給Liberty Media,以換取其持有新聞集團之股份。

■2005斥資5億8千萬美元買下社群網站MySpace.com。隨著流量和廣告業務大幅成長,業績於2007年達10億美元。Google與其簽下9億美元的搜尋合約,已超越當初的買進價格。

■2007大膽標購道瓊(Dow Jones)藉其強勢的《華爾街日報》品牌運用在不同的平台上,包括即將推出的福斯商業頻道(Fox Business Channel)。

延伸閱讀

房產過戶後,子女鳥獸散?資深代書:晚年分財產這樣做,防子女不孝,還省下房地合一稅

2023-03-16

「不好好念書,將來就做工人!」黑手的女兒:只有我自己知道,這句威脅對我起了多大的作用

2021-11-10

「我們屏東人,不是做小吃,就是北漂...」一個56歲工人的告白:18歲離鄉,回家這條路我走了大半輩子

2020-11-14

媽媽遺產房子全留弟弟,還叫我拋棄繼承...商場女強人放下「爸媽偏心的不甘」:我不是為了錢才孝順

2023-08-11

退休教授養出8個博士,92歲被棄養老人院,渾身尿騷長褥瘡嘆:讀到博士,連孝字都不會寫

202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