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美國強勁經濟成長的大騙局? p.120

美國強勁經濟成長的大騙局? p.120

美國統計資料顯示,把工作移到海外並未損及經濟,但是那些統計資料是錯的。近年來美國國內生產力和經濟成長都被高估,這讓人質疑美國的競爭力,也解釋何以大多數勞工薪資成長疲弱;事實上,美國競爭力問題可能比大多數人想像的更糟。

每當反對全球化的人士抱怨美國的工作被外移到中國與印度等低成本國家,支持者便搬出美國經濟亮麗的表現來反駁。儘管最近一季有所減緩,官方數據顯示,自二○○三年以來,美國經濟一直維持強勁的三.三%年增率,這段期間內,自低成本國家的進口激增,而美國的國內製造產出也以穩健的速度擴張。表面上看來,委外(offshoring)似乎根本沒有什麼影響。


生產力和經濟成長被高估

但是,新的證據顯示,把生產轉移到海外對美國經濟造成的傷害遠大於統計數據所呈現的。美國《商業周刊》發現政府在統計委外的相關資料時有著嚴重瑕疵,這可能具有深遠的經濟與政治涵義。高階政府統計官員坦承確實有問題,而且可能很嚴重。

簡單來說,近年來美國的國內製造成長一直被大幅高估。這表示,生產力成長和整體經濟成長都被高估。這讓人質疑美國的競爭力,並且「解釋了何以大多數美國勞工的薪資成長疲弱,」W.E. Upjohn就業研究中心的經濟學家蘇珊.郝斯曼(Susan N. Houseman)表示,她即將發表一篇論文討論委外的扭曲效應。

問題就出在一個不為人注意的統計數據:勞工統計局(BLS)每月公布的進口價格。由於這項數據,跨國公司和外國供應商在海外所做的成本削減和產品創新都沒有予以妥當的計算。這構成一個陷阱,因為美國政府在計算許多其他重要的經濟數據時,都間接或直接引用有誤的進口價格資料,像是生產力、製造部門產出,以及實質國內生產毛額(GDP),尤其是後者應該是美國境內所生產的商品與勞務經過通膨調整的價值。

美國《商業周刊》分析進口價格資料,結果發現委外給低成本國家形成了「幽靈GDP」,亦即所公布的GDP成長與實際的國內生產不相符。問題在於其間的誤差到底有多大。「這是有問題,可是我們不清楚到底有多嚴重,」經濟分析局(BEA)局長蘭德菲德(J. Steven Landefeld)表示,該機構負責蒐集GDP數據。


幽靈GDP高達六六○億美元

根據美國《商業周刊》粗略的估計,委外可能造成○三年以來總計六百六十億美元的幽靈GDP。這將使得目前的實質GDP降低大約半個百分點。乍看之下,幅度雖然不大,可是六百六十億美元將抹去同期內高達四成的製造產出成長。

幽靈GDP的實際規模可能多也可能少。美國《商業周刊》的估計主要側重於製造業移往海外。不過,引進創新的進口產品或是研發、設計和服務委外,也會造成幽靈GDP,而這些領域目前並沒有足夠資料可供計算。「隨著這些低成本國家在價值鏈上不斷往上攀升,問題愈來愈嚴重,」麻省理工學院頂尖經濟學家傑瑞.豪斯曼(Jerry A. Hausman)表示。反過來說,GDP高估的幅度也可能小很多,外國供應商直接運給企業的機械和高科技設備,可能不會造成那麼多的幽靈GDP,因為它們統計的方法不同。

幽靈GDP可以說是全球化力量的見證,也印證長期以來的憂慮,端視你對委外所抱持的看法。美國經濟已不再具有優勢。全球企業時常將商業知識、管理策略、訓練等各類無形的資源,出口給外國供應商和子公司,而政府資料並未記錄這些。

這些新的數據讓生產力和薪資必須重新評估。官方統計顯示,生產力(每小時的產出)在過去三年以一.八%的速度成長。但若將幽靈GDP的效應列入考量,實際生產力成長率或許接近一.六%,大約和八○年代一樣。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國貿投資計畫主任羅伯.費恩斯特(Robert C. Feenstra)認為,顯然政府測量到的是貿易的成長,而不是生產力。


生產力成長但工資停滯不前

埃森哲(Accenture)顧問公司的全球執行合夥人派特.拜恩(Pat Byrne)甚至認為「至少一半的美國生產力成長都是拜全球化之賜。」但要量化這點很難,因為大多數公司不在意他們的生產力成長有多少來自國內,有多少來自海外。「或許他們根本不想知道。」

幽靈GDP也可以解釋為何公司變得更有效率,但美國的勞工卻沒有受益。公司享受到的成本撙節「並不代表在美國生產商品與勞務的美國工人的生產力提高了,」郝斯曼表示。相反地,高階主管的薪酬通常與獲利掛鉤,而獲利跟隨委外急遽增加。美國的公司確實享有強勁的獲利成長,但獲利成長或許不完全來自國內生產力提升。事實上,藉由把主要業務搬遷到海外以壓低成本,對於公司獲利的助益可能超過大家的想像或估算。

郝斯曼首先發掘委外造成的統計數據問題,她的主要重點在於製造業生產力,官方數據顯示自二○○○年以來成長了三二%。雖然這部分的成長有些是真實的,但其中亦包括大量委外的產業大幅提升的生產力,例如家具業和電視機等視聽設備。「在一些部門,生產力成長可能不是美國勞工在國際市場上多麼有競爭力的指標,」郝斯曼表示,「而是他們多麼不具備成本競爭力。」例如,家具製造近年來大量外移。美國家具進口在二○○○年為一百七十二億美元,○六年時已增至三百零三億美元,增加的金額幾乎全數來自低成本的中國。而家具業在這段期間已流失二一%的工作。

然而,華府的官方統計顯示,家具業的每小時生產力在二○○○年至○五年間成長了二三%,產出增加了三%。這些數據令資深業界顧問亞瑟.雷蒙(Arthur Raymond)感到困惑。「碩果僅存的工廠並沒有任何資金投入,」雷蒙說。「怎麼會有人說國內生產水準維持不變,我實在想不通。」

公開上市的霍克(Hooker)家具公司執行長保羅.湯姆斯,最近關閉美國本土最後僅存的一家木製家具工廠。這是一段始於二○○○年的扭轉過程的結局,當時該公司大多數的產品還是在美國本土製造。湯姆斯並不想去國外,但他無法忽視海外製造可節省的二○%到二五%成本。

大公司同樣受到委外的吸引。埃森哲的拜恩正在替一家大型運輸設備公司規畫,在未來數年把半數以上的零件採購都移到海外。其中大部分將是在中國。「我們談的可是三○%到四○%的成本削減。」他說。

可是,不論你再怎麼努力,你都無法在進口價格資料找到委外的成本削減效應。家具業的經驗再明白不過。儘管來自中國的低價桌椅激增,勞工統計局仍報告,家具進口價格自○三年以來升高了六.七%。

中國進口品的數量亦與實際不符。過去三年,進口總額增加了八九%,因為美國的公司急著利用巨大的成本優勢。但在同期內,來自中國的商品進口價格指數卻只下降了二.三%。 


全球化效應比預期還深

依賴進口且產品循環快速的產業也可能造成幽靈GDP,因為進口價格資料跟不上快速的變化。外國供應商在不加價之下便接手進行產品設計等工作時,就可能造成幽靈GDP。美國採購者有效地削減了成本,可是勞工統計局卻無從統計起。

幽靈GDP的效應大多集中在過去三年,這段期間委外加速進行。實際上,這個名詞第一次出現在美國《商業周刊》是在○三年。在那之前,中國和印度充其量只是對美國小規模出口。
最易出現幽靈GDP的是資訊科技業。生產委外到亞洲在九○年代後期蔚為風潮,因為一九九七年的資訊科技協定大幅削減了IT設備的關稅。「九○年代後期的生產力提升,至少有一部分應該歸功於進口價格下跌,」加大戴維斯分校的費恩斯特表示。

幽靈GDP對決策者有何意義呢?首先,聯準會(Fed)用以引導貨幣政策的經濟統計數據應該受到質疑。如果國內生產力成長在過去幾年受到高估,這表示美國的長期可持久成長率可能比想像中低,聯準會降息的空間也減少了。

就貿易政策而言,美國的競爭力問題可能比大多數人想像的糟很多。只要國內成長保持強勁,貿易赤字的問題很容易被淡化。但萬一進口暢旺實際上只是一種成長的表象,那就麻煩了。這也讓思科系統(Cisco Systems)執行長約翰.錢伯斯等企業領袖更具說服力,他們一直公開對美國的競爭力表示擔憂,同時大力領導委外的潮流。

從更廣泛的角度來看,統計數據的問題顯示出,以國家為中心的傳統美國經濟觀點已落伍到不行。今日,我們生活的世界已存在緊密整合的供應鏈。

基於這個理由,BEA局長蘭德菲德認為,或許委外的成本削減已有部分被納入GDP。在某些個案,新產品或服務的研發與設計等無形活動是在美國進行,即使生產工作是在海外完成。因此,供應鏈的生產力成長應該算到美國頭上。蘭德菲德表示,那些利潤是公司自己賺來的。可是,郝斯曼反駁說:「這不代表美國的生產更有效率。」

BEA局長蘭德菲德和郝斯曼一致同意的是,全球化浪潮已使美國經濟產生基本變化。所以,測量經濟的方法也需要與時俱進。

延伸閱讀

自學程式設計,機器人GO GO GO

2017-06-05

一個化學方程式 把暖化元凶變資源

2016-11-17

實戰中的利器:創新方程式PDCA

2017-11-20

技術分析》 戴柏儀用雙線 找出最優進出場時機 他慘賠數千萬元後 悟出的獵股勝利方程式

2017-04-27

想去蘋果上班要哪些能力?「不會寫程式沒關係」CEO庫克曝光錄取標準 首度鬆口談接班人

2023-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