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投信總經理換人做做看 P.46

投信總經理換人做做看 P.46

最近投信界有一種新現象,就是基金經理人紛紛「改行」當起投信總經理,和過去業務出身的總經理大不相同,基金經理人當總經理的投信績效會不會比較好?研究團隊的人員、經費配置會不會更高,更重要的是基金經理人會不會因此身價百倍?

針對這點,本刊特別走訪幾位基金經理人,順便訪察一下市場狀況,本刊發現,除了有幾家投信是由基金經理人當家做主之外,其實有很多家投信總經理懸缺很久,一直沒有適當的人選遞補,像大眾、群益、富鼎、花旗、聯邦、中央國際等幾位投信總經理一直由董事長暫代著,這些身兼二職的董事長表示,投信總經理真的很缺!

難道是因為投信總經理缺人,才輪到專業的基金經理人當家嗎?事實卻也不盡然,因為投信的管理本來就很專業, 沒有一個人知道要怎麼管才對,以前有幾位marketing 出身的投信總經理,上台之後,才發現原來他只懂行銷,其他統統不知道;過於倚重行銷的結果,造成旗下基金經理人覺得不受尊重,紛紛求去



投信總經理不夠用

所以,不管是那種出身的基金經理人,都會有適應的問題,最大的原因就在於國內投信業太年輕,歷史太短,能夠獨當一面、樣樣業務精通的總經理不多見。

基金經理人出線擔任總經理是投信最近一、兩年的事;包括元富蔡培珍、永昌葉清海、日盛吳火生、傳山張芳俊、倍立傳冠華、中信蔡念祖、群益陳欽源、中華林一銘都有相同的背景。比較不一樣的是,蔡培珍、葉清海、吳火生、張芳俊傳冠華以基金經理人身分當上總經理是最近的事,而蔡念祖、陳欽源、林一銘則是比較早期,而且他們因為很早就轉換角色,投入行政工作,早就不具基金經理人的身分。

這幾個從基金經理人升上來的總經理,除了蔡培珍、蔡念祖、林一銘是原單位升任之外,其餘都是跳槽之後才高升的;葉清海從統一投信轉到永昌才升總經理的;而吳火生是群益投信總經理葉志勇爆發藍天事件之後,臨危受命,接下群益,當時吳火生算是投信界裡最年輕的總經理,大家對他是否能夠帶得動群益裡面的老臣也抱高度懷疑,果然,沒有多久就因為和內部不和,跳槽日盛投信。

張芳俊也是研究員出身,早期在安和證券,後來大華投信成立,找學者劉壽祥出任董事長,張芳俊擔任總經理,沒有多久也傳出「外行領導內行」的爭議,張芳俊也迅速離開大華,轉戰永豐餘投資成立的傳山投信。

蔡培珍、傳冠華都是多年媳婦熬成婆的案例,擔任多年基金經理人,蔡培珍是在元富總經理溫堅離開,董事長王志雄堅持內升的原則下出線;傳冠華則是到新成立的倍立投信開疆闢土。


資產管理人壽命會越來越短

老一輩的基金經理人像陳欽源、林一銘,都曾經有過實戰經驗,只是後來轉戰行政、管理工作,遠離盤面已久。陳欽源從中華投信跳槽群益,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群益過去只有高績效,沒有實際的基金規模,陳欽源去了以後,大做行銷,比照怡富投信的行銷策略,讓群益的基金規模大幅成長,擠進前三名,顯示老牌經理人的實力雄厚。

傳山投信總經理張芳俊分析,以他自己的經驗,基金經理人當總經理確實要花很多的時間來調整,因為投信的業務很細,規定很繁瑣,很多地方都必須注意,他自己就花兩年時間,才完全進入狀況。

張芳俊說,對基金經理人來說,投信一些行政事務是很瑣碎的,大部分經理人會很不屑,但是,他們必須要想通一件事,那就是沒有業務是不行的,光會操盤、績效好,沒有業務人員促銷也沒有幫助,現在資產管理人的壽命越來越短。

一位投信總經理分析,一般說來,基金經理人與投信公司經營者之間的角色差異頗大,一個是要為基金受益人爭取最大權益,一個則是要衡量公司整體的資源配置,取得股東與員工之間的最大平衡。台灣多數的投信總經理是由資產管理和行銷業務這兩個範疇出身,也比較容易為人理解,除了專業之外,還要有管理能力。


非專業領域出身總經理越來越多

台灣由基金經理人升上來當總經理的例子不多的主要原因,第一個是經理人本身的專長在資產管理,管理面所花的心思就比較少,也可能經理人對行政管理沒有興趣,寧願偏在資產管理面。

第二,資產管理業在台灣仍處於萌芽階段,四家老投信不算,真正開放是在民國八十一年,到現在籌設條件愈來愈寬,形成百花齊放的場面,在眾家財團都想進入這個領域裡來的情況下,總經理的來源就非常多元化,不是這個專業領域出身的總經理也日益增多。

第三,老闆自己兼投信總經理,親自下海玩玩看;前不久證期會曾經考慮對投信總經理及副總人選的資格作規範,但是條件一直定不下來,就是因為阻力太大的緣故。

基金經理人除外,製造業出身的基金經理人也是一個焦點,富邦投信總經理林福星是國喬石化業務經理,富邦投信早期對塑化股研究相當透徹,每逢塑化行情好轉,富邦總是第一個跳下去,基金績效也因此大好,當時市場判斷,富邦一定和產業界相當熟悉,果然,前幾年富邦果真把林福星找來坐鎮,只是,股市行情千變萬化,除了塑化之外,電子股當道,更需要對高科技產業敏銳的人才,不知道未來會不會有投信老闆乾脆把高科技主管挖來擔任總經理?直接從業界找人似乎能更快切入核心。

至於從金融業出身的總經理也不少,盛華投信總經理陳冀平原來就在美國運通負責業務;聯合投信總經理王關生,同時也是行政院長、副總統候選人蕭萬長女婿。當初投信剛剛成立,投信界就投以高度的關注,認定這家投信一定有特權,關生在台灣金融界沒有背景,是美國的銀行出身。黃宏慶是聯邦投信總經理,曾經待過交銀、太平洋證券、聯邦銀行信託部,再從信託部轉到投信,金融資歷完整。而京華投信總經理曹幼非則出身自大通銀行,也具有美商銀行的背景。


具行銷業務背景的總經理人數最多

至於另一個族群,企業家第二代部分,有德信王貴賢、富鼎林蔚東,前者是中王朝慶的兒子,王貴賢美國 NYU 畢業之後,便回國進入父親的金融體系裡,王朝慶對金融業情有獨鍾,買三商銀,參與新銀行籌設,至今他還是萬泰銀行常務董事,王貴賢也擔任華南銀行董事,同時還擔任德信投信總經理;王朝慶不止自己對金融業死忠,更全力培養兒子擔任其金融事業接班人。

林蔚東在大同家族裡算是比較另類的一位,林挺生對證券業十分沒有興趣,他認為證券是投機事業,但是,林蔚東卻從英國回國接下大信投信,改名富鼎投信,重新出發。林蔚東找來證券界資歷豐富的胡世芳擔任總經理,又找來幾位前國壽投資團隊的人員,擔任基金經理人,沒有多久胡世芳跳槽到國際投信,林蔚東只好自己兼總經理。富鼎在林蔚東操控下,目前看起來表現平穩,只是不知道林挺生對這個兒子的選擇是否滿意。

以投信總經理的出身類別來分,最大的族群應該是來自業務、行銷及證券管理相關領域了。業界最顯著的例子是怡富投信前任總經理、現任怡富投顧董事長宋文琪;早在十多年前怡富集團剛在台灣設立觸角時,宋文琪便成為台灣怡富第二號的員工,十幾年下來,宋一步一腳印,以跡近苦行僧的方式,見證了台灣資產管理的發展歷程,後來宋也爬上怡富投信總經理的位子。

有了怡富的成功模式,各大小投信不約而同以行銷企畫導向,再輔以投研的實力,成為業界現階段普遍的經營模式;當然也有部分業者對經營散戶市場這種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不感與趣,寧可把心力多放在法人身上,不過最後恐怕還是得回頭耕耘散戶市場。


怡富集團是總經理養成班

不少投信老闆也想走怡富的路子,於是行銷企畫人才便不可少,而在怡富受過完整訓練的高階主管也成了業界總經理的最佳人選。不提怡富現任總經理蘇英孝,像是光華投信總經理章嘉玉就是從怡富被尹衍樑挖角,另外業界具怡富血統的「總經理們」,還有彰銀喬治亞的柯世峰、國際投信總經理胡世芳、台灣投信總經理林建鋒,以及寶來投信總經理黃桂新。其中除了黃桂新本身管理過基金外,其餘總經理們都以行銷見長。

蘇英孝在出任怡富投信總經理之前是怡富投顧總經理,而宋文琪在怡富投顧董長之前是投信總經理,更早則是投顧總經理,由此約略可以看出台灣怡富集團循著「先投顧、再投信」的階梯式升遷管道,一步一步往上爬。

光華章嘉玉近幾年不時被傳出異動的消息,一說她有倦勤之意,一說尹老闆有意調動總經理人事;如今更有尹衍樑想賣光華,而新東家不論是誰,都將大幅更動光華高層人事的最新版說法。但是說歸說,至少到現在為止,章嘉玉仍在其位,反而是尹老闆要賣光華投信的消息淡了下來。

柯世峰在離開怡富之後, 先是在 AIG 集團籌備友邦投信,等到友邦第一檔基金募集後,又轉往 ING 集團籌備彰銀喬治亞投信; 日前喬治亞新募平衡式基金的成績不錯,其股票型基金的績效也在新投信基金之上。

寶泰正在找出總經理制與董事長制共同頻率

胡世芳在證券圈的經歷相當完整,離開怡富證券後,也曾在萬盛證券任職,後來大同少東林蔚東買下出事的大信投信時,邀胡出任總經理;大信後來改名為富鼎投信。半年不到,國際投信董事會改組,總經理蔣國樑離職,鄭世松出任國際董事長,並找胡世芳出任台灣第一家投信的總經理。

至於台灣投信的林建鋒則在離開台灣怡富後出國一段時間,後來應台灣投信老闆吳東賢之邀,回國出任總經理一職;台灣投信在前總經理黃李越離開之後,總經理一職一直由吳東賢兼任,吳的身體不好,腦部還曾經動過手術,在找來林建鋒之後,總算輕鬆一點了。台灣投信去年的表現績效不錯,旗下基金績效排名都在全體基金的前三分之一,只可惜少了明星基金和經理人,以致市場回響不如預期。

寶泰投信在阿不拉找來會計師林尚愷出任總經理之後,形象和績效顯著提升;此後阿不拉不但逐漸淡出,最近甚至出清手中寶泰持股,經營大權轉由厚生徐正冠在握。過去兩年多成功把寶泰拉拔上來的林尚愷雖然號稱是超級業務員,但是當勤於任事的徐正冠出馬後,寶泰如何從舊的總經理制與新的董事長制之間找出共通頻率,大家都睜大了眼睛在觀察。

投信人才供需嚴重失調

金鼎投信總經理呂芳燿早先在群益證券作承銷,後來轉到公誠證券出任總經理,一年多前被張平沼延攬至金鼎投信至今。友邦投信總經理陳嬋虹先前在友邦投顧負責行銷企畫業務,前兩年友邦的績效不見起色,陳嬋虹找來國際投信的明星基金經理人趙冠宇帶投研部,績效已見明顯好轉。

金亞太總經理林洪澤原先在光華投信台中分公司,管的是業務部門;金亞太成立一年多以來,第一檔創業基金金亞太股票基金,因為經理人頻頻換手,以致績效普通,連規模也逐漸萎縮。日前董事會找來前富邦投信明星級經理人龐厚元加入,龐又拉來另一位明星級經理人官大●進駐,看來頗有準備大幹一場的架式。目前龐厚元掛的是常務董事,據說即將接下總經理一職,官大●則接副總職,而林洪澤則升任副董事長;如果此事拍板定案,投信界又將多了一位投研出身的老總。

建弘總經理江文佑一直都在建弘證券體系發展,先前在建弘證券各部門,資歷相當完整,也是董事長洪敏弘的得力助手。

改名不久的台育投信,總經理為郭根在;郭根在這幾年的際遇幾乎可以用「顛沛流離」來形容,先在統一期貨待過,再轉到統一投信,接著先後在幾家保險公司任職,也曾待過德盛投顧,然後到了台育;原本台育要拿下金亞太的經營權,於是郭根在成為台育先行進駐金亞太投信的先遣部隊,不料陣前生變,於是又退回台育,直到台育正式取下泛亞投信的經營權,郭根在總算在新生的台育投信落了腳。

事實上,投信業不但面臨總經理人才荒,連基金經理人也其缺無比,很多研究員沒有幾年資歷,就趕鴨子上梁,挑起大樑,新設投信又要向老投信挖人,不但總經理要挖,基金經理人也要挖,還要挖研究員,尤其是電子產業的研究員都是新投信老闆挖角的重點,據了解,目前還有不少集團、外資看準台灣小額基金的潛力,打算來台灣成立投信,看來投信業的人才荒還看不到滿足點。

延伸閱讀

「不是已全面限定繼承,為何超過爸爸遺產的債務也要我還?」律師真心勸:辦理繼承這1動作不要省

2023-08-31

爸爸留下10億遺產,但分產沒共識,有部分繼承人不肯先繳遺產稅怎麼辦?地政士傳授1招解方

2023-08-07

媽媽遺產房子全留弟弟,還叫我拋棄繼承...商場女強人放下「爸媽偏心的不甘」:我不是為了錢才孝順

2023-08-11

老公走後辦繼承要繳400多萬遺產稅,我只是個家庭主婦哪拿得出那麼多錢?地政士提出4解法

2023-09-07

兩個1億元財力的富爸爸,為何人走後子女繼承的遺產差距高達554萬?會計師看遺產稅節稅最好方法

2023-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