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大型法人進軍選擇權市場 期權避險將成主流 P.118

大型法人進軍選擇權市場 期權避險將成主流 P.118

為控制投資風險,提高投資收益,過去法人均依賴期貨市場進行避險操作,不過隨著選擇權交易擴增,結合股票、期貨、選擇權三合一的避險交易策略,目前中信局已決定採用,預料將吸引更多大型法人進入選擇權市場。

三月二十一日,總統大選後隔日,原本不用上班的時間,卻因為選後爭議、藍綠對抗,許多證券期貨自營商、投信基金經理人與銀行投資部門,紛紛召開緊急會議,商討選後因應對策。
面對滿手的多頭部位,大部分操盤人束手無策,只能在辦公室來回嘆息踱步。對照這些法人的愁雲慘霧,位於台北市內湖新湖二路上的寶來集團,卻顯得老神在在。

原來,在總統選舉前一刻,寶來內部擔心選舉詭譎多變,除了原有的股票、期貨部位外,還增加選擇權的操作部位,以買進「跨式交易策略」、同時買進相同履約價的買權與賣權,使用在預期大盤即將大漲或大跌的時候,作為選後可能出現變局的因應之道。
選後重挫


選後重挫
選擇權避險現威力


沒想到,台股選後因選票及槍擊案等爭議問題使得指數兩個交易日急挫一千點,寶來期貨自營部卻因這項選擇權跨式交易的避險短線獲利逾三億元,由於在股票、期貨、選擇權三個投資工具配置得當,當月結算時合計仍大賺三億元,一舉超過該部門全年預定獲利二.八億元的目標,成為大選後證券市場的少數大贏家。

隨著金融工具和財務工程竿頭日進,現在的法人機構在操作上其實已逐漸擺脫過去「大散戶」的姿態,不再單純地在股票上追高殺低,而是要求必須能兼顧避險與績效,簡單說,就是要活用金融市場上所有工具,在可容忍的風險下,創造最高收益。

這種交易策略在國際上早已司空見慣,包括英國寶源、美國美林集團等外資機構在交易員電腦內,都灌有風險控制軟體,透過電腦程式計算,可以快速計算出投資組合的損益變動,讓交易員可以找到風險最低、卻能獲得最高報酬的進場點和賣出點。只是這些由券商或資產管理公司開發出來的軟體均只限於企業本身使用,並未對外公開。

其實這些軟體的最大特色就是善用期權避險,也就是結合期貨和選擇權的不同特性以改變原有的損益線,讓報酬率再提升。至於期貨與選擇權最大不同,在於期貨和股票一樣,屬直線報酬關係,選擇權卻是曲線報酬,加上選擇權可以透過不同的履約價,組合成不同的交易策略,彈性較大,因此選擇權可以做更有效的風險控制。

不過國內法人以衍生性金融商品規避手中股票風險,遲至去年才開始略見雛形,這可從期貨市場成交量窺出端倪,去年台灣期權市場每月平均成交口數約二六○萬口左右,但今年開始,一月分成交口數就暴增四十六%達到三八○萬口,三月更大增一.七倍來到七二○萬口。


期貨避險
難以滿足法人需求


其中,期貨自營商成交契約數同步成長,從去年每月平均一四○萬口,成長至今年三月最高峰達四百萬口,增幅高達一八五%。而選擇權市場法人占有率已有三至四成,反映出法人避險需求有增加趨勢。

由於壽險公司、投信法人往往有最低持股限制或周轉率不得太高的壓力,使得這類法人不能像散戶說清倉就賣光手中持股,避險因而成為法人操盤必備的交易策略,但單靠期貨避險,有其盲點存在。

舉例來說,今年股市從高檔滑落約二千點,許多投信基金,因受限持股不得低於七成限制,於是開始大量放空期貨以減少股票下跌損失,但若遇台股反彈,又因期貨避險部位過大,反而抵銷掉現貨反彈的收益,導致淨值遇到大盤反彈竟然會逆勢下跌,這都歸因於期貨的損益為線性,無法完全控制住風險。

選擇權的特性卻可彌補期貨這方面的缺陷,主要是因為選擇權最基本觀念即是「下跌有限,上漲無限」,比方說選前雖然看好台股後勢,但又擔心可能有突發事件,則可以將部分股票多頭部位,轉換成買權,即使後來大盤意外下挫,最多只有損失權利金,不像股票或期貨,要靠人為停損,萬一賣不掉,損失還會不斷擴大。

以現在台灣大型券商推出的法人下單平台來看,大部分僅提供專業法人可同時看到股票、期貨、選擇權三者混合報價、期貨價差套利程式交易、選擇權理論價偏離警示以及選擇權指標分析等,其他功能則與散戶下單系統無異。與寶源、美林等國際資產管理公司相比,交易策略太過陽春。

看準此一市場,寶來集團推出整合期權避險操作、並進行損益比較與風險監控的避險平台軟體,目前已獲負責勞退基金管理操作的中信局採用,加上國壽、中華郵政等法人也在評估這套軟體的功能,未來隨著法人使用者增加,對吸引大型法人進入國內選擇權市場將有直接的助益。

寶來期貨自營部經理陶宏德表示,寶來會想到做這個平台,是受到三月總統選舉前妥善投資布局股、期、權成功有關,如果法人部位風險獲得有效控制,其實就不用擔心像總統選舉爭議這種「凸槌」的意外再次發生。

國內法人操盤避險模式愈來愈複雜,不但國內券商結合財務科技公司摩拳備戰,國際主要報價系統廠商如彭博、路透 ,本身也有試算軟體和部位管理機制,隨時可能加入戰局。隨著法人透過電腦程式有紀律的下單投資,散戶如果只憑第六感作戰,恐怕不是上策!

延伸閱讀

薪水趕不上物價漲幅…去年實質總薪資掉到53189元「7年來首見負成長」,年減創11年最大!

2024-02-19

大調薪時代!日本勞工薪資待遇大獲全勝,日企「春鬥」調薪幅度最高14%

2024-03-18

每年報稅季就得做2個月白工!科技業工程師嘆:薪資高到一個程度非常不划算...累進稅率在懲罰勤勞工作的人

2024-04-30

月薪6萬應該開賓士?薪資從5萬到25萬,存款卻越來越少...花錢兩大原則,不需省吃儉用也能提早退休

2024-04-22

紅鏈大肆竄入國際,台商零件賣價從1美元變3毛「薪資還漲5倍」…企業想活下去就得這樣做

2024-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