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亞洲基金後勢看俏 P.136

亞洲基金後勢看俏 P.136

儘管南亞地區突遭地震海嘯重創,亞洲主要國家股市卻絲毫無傷,印尼、印度股市甚至在日前一度創下歷史新高。在利空不跌的加持下,專家表示,○五年初的亞股將延續去年底的多頭氣勢。

小美看著報紙的基金淨值表,禁不住大感意外,「海嘯不是造成東南亞經濟受創,這些亞洲基金卻都不跌?」印尼蘇門答臘島外海發生規模九強震的次日早上,一起床就匆匆忙忙跑去銀行贖回基金的小美,表情十分錯愕。

海嘯影響有限──景氣維持不變


「海嘯災難對亞股長線而言,不過是個小波瀾。」摩根富林明JF亞洲基金經理人魏如宏樂觀表示,此次受海嘯影響最大的即是東南亞和南亞各國的觀光旅遊業。但除了斯里蘭卡外,以旅遊業占GDP(國內生產毛額)最大的泰國來看,也只有六%的比重,而印尼也只有三%,影響可說是有限。

二○○四年的亞洲股市在下半年人民幣升值題材的發酵下,其中又以印尼雅加達股市漲幅最為搶眼,去年累計上漲了四四%,即使扣除印尼盾貶值的因素,全年也有三一%的報酬。至於菲律賓為二六%、新加坡為一七%、香港為一二.六%、印度為一二%、南韓為一○.五%,而日本則有七.六%。

地震海嘯災難突發之時,投資人一度憂心當地經濟將重創,不過截至目前,市場對此次災難的衝擊評估仍屬輕微,使投資人對○五年的亞洲股市行情,依舊維持樂觀。

魏如宏指出,由於度假旅館、休閒場所等硬體設施短期復建不易,因此這些國家的觀光人潮銳減是無法避免,這從災後股市開盤第一天,亞洲各國的航空股紛紛重挫即見端倪,但現在來看,股價可說都已修正告一段落。此外,標準普爾信評公司表示,對該地區的主權信評並不會因為海嘯天災而有所改變,這對市況的衝擊已有減緩作用。

而新光亞洲精選基金經理人高仰遠更指出,這次海嘯沒有衝擊到麻六甲海峽的船運,且當天晚上即恢愎運作,可說是不幸中的大幸,。

從另一個角度看,重大災難雖然令人遺憾,但災後的重建,則隱含龐大的商機,保德信全球中小型基金經理人黃榮安表示,東南亞經過海嘯重創,要恢愎原狀必須投入大量的鋼鐵和水泥,對原物料概念股來說,會有許多想像空間。

此外,外資機構對各國今年GDP的預估值只有下降○.四%左右,代表著外資對東南亞景氣依舊保持正面積極的態度。

不過,荷銀投資管理亞洲債券基金經理人Adeline提醒,未來仍有一些值得觀察的變數,包括官方公布的經濟損害數據(因目前在全力救災而不是在預估損失)、重建所需成本及進度、觀光客回流的狀況對經濟成長影響的潛在評估、政府政策的反應及預算赤字狀況等,將是未來對經濟造成影響的重要指標。

亞股元月行情可期──產業表現因地而異


短期來看,隨著聖誕長假結束,外資已開始一一歸隊並有買超跡象,而避險基金也開始回籠亞洲資金體系。魏如宏認為,元月行情將開始演出,且會持續到農曆年前,只要美元不止跌反彈,亞股後勢仍是優於美股。

長期而言,亞洲景氣仍受制於中國的經濟脈動。高仰遠指出,今年三月中國當局將檢討宏觀調控的實施成效,屆時若不如預期,可能採取的行動才是投資人應關注的焦點。

此外,黃榮安表示,由於今年全球GDP成長將從去年的四%降為三.二%,油價預估會在高檔盤旋。加上美國聯準會將持續升息來抑制通膨,因此未來資金的配置應以高配息股、電信股、原物料概念股,以及零售業股為主要投資標的。

各國股市今年展望方面,香港因受到領匯掛牌延後以及中航油事件(註:中航油公司在財報上隱瞞衍生性商品操作損失,導致投資人的不信任)的影響,中國概念股和地產股將會走弱一段時間,不過零售業受惠中國開放居民到港澳旅遊,股價易漲難跌;南韓則因過去兩年景氣是由舉債消費來支撐,致使內需現在疲弱,科技股反而有表現空間。

至於印度,因去年民營化和大型企業陸續上市,造成一陣熱潮,但因政治不穩定,投資人應謹慎視之;泰國今年二月即將進行國會改選,政策作多意味濃厚,加上去年漲幅在亞洲地區相對落後,有補漲的機會。

而日本因受惠房地產價格回溫,且企業獲利回升到歷史高點,銀行股後勢仍然看俏。最後,以原物料和能源為生產大宗的印尼和澳洲,拜中國需求依然強勁之賜,相關個股今年仍有高點可期,投資人可伺機著量布局,以賺取合理的報酬。

延伸閱讀

紅鏈大肆竄入國際,台商零件賣價從1美元變3毛「薪資還漲5倍」…企業想活下去就得這樣做

2024-04-08

月薪6萬應該開賓士?薪資從5萬到25萬,存款卻越來越少...花錢兩大原則,不需省吃儉用也能提早退休

2024-04-22

大調薪時代!日本勞工薪資待遇大獲全勝,日企「春鬥」調薪幅度最高14%

2024-03-18

薪水趕不上物價漲幅…去年實質總薪資掉到53189元「7年來首見負成長」,年減創11年最大!

2024-02-19

每年報稅季就得做2個月白工!科技業工程師嘆:薪資高到一個程度非常不划算...累進稅率在懲罰勤勞工作的人

2024-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