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教出理財力 P.48

教出理財力 P.48

卡債風暴讓台灣社會驚覺,原來年輕一代對於金錢的使用以及對於信用的認知,竟是如此薄弱。究其原因,發現不管在學校或是在家裡,金錢和性一樣,都是被忽略的話題。「二十一世紀,不會理財的人,就像活在十八世紀不會種田一樣,人生是殘缺的。」只是學校不教,培養下一代理財能力的重擔,就落到父母的身上,該教些什麼、何時教、怎麼教,有沒有一些經驗值參考?孩子懂不懂理財,成為個人能否幸福退休的重要關鍵,即使不靠孩子養老,
也得確認孩子不會成為啃老族;因此,如何掌握美滿人生的最後一張拼圖,就要從現在開始,教出孩子的理財力!

六月初的台灣,天氣悶熱,知名理財作家劉憶如推掉一堆錄影通告,拾起行囊到香港度假。不過,她的目的不是遊山玩水,而是來回停步在香港灣仔、尖沙嘴知名的幾棟大樓看房子。這幾年香港房市回溫,她已經來過好幾回,只等一個適合進場的機會。

一趟香港行,除了看房子並休息外,劉憶如也在當地了解投資行情。其實,她的旅費,就是從投資在香港掛牌的A50中國基金賺來的錢支付。今年下半年開始,她將展開度假兼考察的旅遊形態,將自己轉型成一位十足的旅遊投資家。

以「理財」為業的劉憶如,除了寫書,股票、基金、房地產,都是她的投資工具,很難想像,現在靠買房收租的穩定收入生活的她,在初入社會工作的前幾年,卻是個只能羨慕同事買房子的月光族。

當時,劉憶如最羨慕的同事叫黃大明(匿名),他在工作四、五年後,就用自己存下的錢,買下一間房子。但沒想到六、七年後,孝順勤奮的黃大明因為媽媽生病,為了支付每個月近十萬元的醫藥費,在兼了五個差,還是負擔不起的情況下,竟然沒考慮以信用貸款救急,而申辦現金卡去借錢。

現在他身上除了四百多萬元房貸,又成了名副其實的「卡奴」,背上二百多萬元的卡債,生活被壓得喘不過氣來,無奈之餘,只好把他當時買的房子賣掉。
曾經在同一個職場工作的兩個人,劉憶如和黃大明因為「理財」這件事,各自往Μ型社會的兩端發展而愈離愈遠。

新文盲的危機站在M型社會哪一端?理財是關鍵

卡債風暴在過去兩年襲擊全台,五十萬卡奴,讓台灣社會從「大家都很會存錢」的舊有觀念中驚覺,原來年輕一代對於金錢的使用,和對於信用的認知觀念是如此薄弱,凸顯出台灣社會普遍處於「理財文盲」的危機。

究其原因,發現自小不管在學校,或是在家裡,金錢和性一樣,都被當成是私密的事而不被拿出來討論。而當「性愛學分」即將在九十八學年度納入高中選修學分之後,「理財」這件事,仍然是一個因無知而被忽略的話題。

然而,懂不懂理財,一樣是關係人生幸福的大事,如果缺乏正確的理財觀念,很有可能讓自己陷於負債的泥淖,嚴重者,搞不好還會讓家人同陷困境。

因此,財富觀念的傳承,必須比將財富交給兒女的那一刻更早開始;如果你只能負擔自己的退休養老,那更應該早一點讓孩子具備財務管理能力,免得孩子長大後,成為啃蝕你退休老本的啃老族!更有甚者,如果你想養兒防老,一個深悉理財的下一代,肯定才是你生命最後旅程的重要保障。也因此,教育子女正確的理財觀念,就成了你建構美好退休生活及圓滿幸福人生的最後一張關鍵拼圖。

在美國,理財教育早已是全民運動。美國央行甚至連續三年舉辦比賽,要人們將過去一年在電視上或電影上看到和理財相關的內容寫下來,投稿參加比賽;而從幼兒園開始的正規教育,也都將理財教育納入。

在台灣,翻遍教育部頒訂的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完全找不到和理財相關,有的也不過是稍稍談論到有關消費權益的內容。由前財政部長林全、前教育部長曾志朗等財經金融界、教育、社福團體組成的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於是參考美國Jump Start(成立於一九九八年,成員涵括了教育界、金融機構及政府部門等二十幾個專業團體)所提出的個人財務素養(financial literacy)指標,融合國內的財經環境,首先提出「九年一貫財金智慧教育指標」,希望教育部能將之納入課程綱要中。

當孩子的教練1鼓勵存錢 更教他「投資」的概念

只是,理財雖然重要,但學校沒教,民間社團推動又是緩不濟急,這項重擔也就直接落到父母的身上。但對於五、六年級的父母而言,教理財不似教孩子數學、英語,只要參考過去被教育的經驗,多數父母都能勝任有餘;至於如何培養子女的理財能力,沒有任何經驗值可參考,該給孩子什麼樣的能力?什麼時候教?怎麼教?

從事會計工作的劉佳儒,透過基金、股票、期貨、外幣等金融商品的投資,讓他的資產淨值每年都享有二到三成的成長。這樣一位極會理財的爸爸,對於女兒的教育從小就鼓勵存錢、培養她們對於花錢的正確觀念。但他沒有想到,女兒慢慢長大後卻常向媽媽吵著要把錢從銀行領出來,小腦袋裡只認得放在小豬公裡的錢才是錢;這樣的情況,讓他擔心女兒將來的理財競爭力。

於是,從女兒小學六年級開始,劉佳儒在每個月收到銀行寄來的對帳單時,就把女兒一齊找來看看上面的數字,順便講些投資的概念,建議女兒把從小存下來的壓歲錢拿來買基金,沒想到女兒一口回絕他,深怕自己小豬公裡,以及存摺裡的錢因此變少了。

對此,劉佳儒再想一招,自掏腰包,就像其他父母會做的一樣,用女兒的名義買基金,希望借由對帳單上寫的是女兒的名字,能讓女兒注意到投資金額的變化。也就是透過如此每個月短短的「對帳單時間」,女兒發現基金賺的錢果真比存放銀行生的利息還要多。

終於有一天,女兒對他說,想要把存摺裡的錢轉到基金。於是父女倆一齊到銀行領出十萬元,買了兩筆基金。劉佳儒知道,女兒在這樣的過程中,更清楚理財的比較利益觀念,也讓她向成功的投資理財邁出第一步。

劉佳儒看著女兒跨出的這一步,足足等了一年多。小女生對於不同理財工具產生理解的改變速度,其實就像上一代父母只相信存錢是惟一管道一樣;不過就在十幾、二十年前,銀行利率高達十幾「趴」,現在降到二%,加上通貨膨脹的逆襲,不僅是這一代當父母面臨的生活難題,更是下一代子女要面對的生存挑戰,因此不懂得理財,想要幸福退休、安度晚年,簡直
是天方夜譚。

當孩子的教練2教他設目標 認識財富與時間的關係

掌握投資趨勢能力絕佳的富邦投顧董事長丁予嘉,老大今年升高二,一天到晚問爸爸:「怎麼樣才可以更有錢?」但他教給孩子的不是報明牌,他只告訴孩子三件事,第一是存錢;第二讓孩子設定目標去存錢。前兩點是讓孩子知道存錢的觀念,同時了解財富累積需要時間,並懂得理財要有財才能理的道理。

第三點,他告訴孩子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如何運作,讓他有基本的認知,例如當父子倆一齊看NBA籃球賽時,就會討論著電視上那些穿短褲的億萬富翁,為什麼他們可以賺那麼多錢?他告訴兒子,這是供給和需求的問題,大家就愛看邁可‧喬丹飛起來,那是他天賦異稟,這是很有限的,當供給極有限、看的人又多,價錢就上來了。

丁予嘉順勢告訴兒子充實自己的能力,對於未來職涯選擇有怎麼樣的影響力,這也就攸關未來的收入。從邁可‧喬丹的稀有性,談到為什麼現在一位研究生畢業只有三萬多元的薪水,其實丁予嘉也回答了兒子「如何才能更有錢」的問題;就是因為求職者很多,職場需求有限,因此薪資的談判空間就小了,所以他告訴兒子,要想盡辦法把自己的競爭力弄到前四分之一,那麼做什麼就不用怕。

丁予嘉自信兒子學會了他教的這三招,上大學、出社會後,就足夠他在豐富的金融世界中做出正確的判斷。

父母要想啟蒙孩子的理財金頭腦,必須透過和小孩大量的互動與溝通,而且身教重於言教,把握所有的機會教育,會比正經八百的坐在一起談話,效果會好更多。因此,談的也許只是生活上的瑣事,甚至可能是在一趟回外公外婆家的旅程。

當孩子的教練3以生活小事為例 機會教育比說教好

保誠人壽業務襄理羅燕儂端午節和剛考完基測的兒子,臨時搭舅舅和舅媽的便車回高雄外婆家,在車上羅燕儂問兒子,「弟弟,你說說,到高雄有哪幾種交通工具?」算完搭台鐵、高鐵、巴士、飛機的票價後,弟弟接著問舅舅的汽車:「一公升汽油可以跑幾公里?」比畫著手指算了算,他說,「小舅舅還好你載我們,我和媽媽幫你省錢!」在羅燕儂和兒子的對話中,不但把學校學的數學完全生活化,也讓兒子知道,搭乘不同交通工具,要付出的代價也不同。

當孩子的教練4讓他懂得「未雨綢繆」和如何節流


在經過五個小時的車程,返鄉交通的話題並沒隨著抵達外婆家而停止,晚餐後,外公說,台北到高雄搭高鐵兩小時,票價是一千五百元,因此,如果一個人一個小時賺不到七百五十元,那麼搭高鐵就比較浪費。

於是弟弟又問了媽媽一個月的薪水是多少,算了一算,最後決定,回台北時,媽媽提早搭高鐵返回工作崗位,而弟弟則多待兩天,自己搭台鐵自強號回台北。外公用心良苦,用搭高鐵來告訴外孫,一個人的消費水平和收入水平要相等。

類似的討論,在羅燕儂和兩個孩子之間隨時都在發生,從孩子還在襁褓中,她就背著他們上郵局、銀行,每做一件事,不管孩子懂不懂,她都會跟他們講,媽媽現在在做什麼?等孩子大一點,跟她能互動了,有時她只是先起個頭,孩子就能不停地思考,她再從旁引導。

有時和孩子一齊出門,因為受不了炎熱的天氣,孩子多會要求媽媽搭計程車,她會反問:「為什麼要搭計程車,而不搭公車?」「時間趕不趕?搭計程車要花多少錢?搭公車又是多少錢?」她拋出問題,讓孩子知道,錢是父母辛苦賺來的,學習如何節省。

羅燕儂說,很多孩子拿父母的錢拿得理所當然,她常聽到朋友要求小孩擦窗,結果小孩回說:「要給我錢!」「擦窗子對我有什麼好處!」在她的家裡,孩子分擔家事是沒有錢拿的,她把在EMBA學到的那套管理運用在家事的分配上,將所有家事列出來,而且列得很細,光是煮飯這件事,就可以分成買菜、洗菜、做飯、擺碗筷、洗碗……,家事在她家,就可以拆成三、四十樣,再讓孩子勾選五、六樣,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做的家事,比他們多太多了。

擁有兩個兒子的新聞主播沈春華,也擔心自己的下一代,將寬裕的物質生活視為理所當然。有一回她發現兒子手機帳單費用高了一點,問他後才發現,原來兒子申請手機下載服務,後來沒用了,也沒去停掉該項服務,仍讓電信公司繼續扣費。孩子也許是粗心疏忽,也許是覺得反正電話費是爸爸媽媽在繳,所以多扣了也沒感覺,但沈春華在發現後,就要他去停掉該項服務。

沈春華希望從孩子小時候就將正確的金錢觀念落實在生活教育上,她也和孩子討論對自己未來人生的規畫,媽媽為他們存教育基金,讓他們了解「哦!原來讀書這麼貴!」從而思考自己的人生規畫是什麼,開始投資自己,儲蓄未來。即使幫孩子在銀行開戶,主要的目的,也是讓他們在使用金錢的時候也要懂得「未雨綢繆」。

對於理財,永豐金控副總經理蔡致中認為:「二十一世紀,不會理財的人,就像活在十八世紀不會種田一樣,人生是殘缺的。」

當孩子的教練5透過三張表格 一齊學習財務管理

從小就灌輸孩子理財的重要性,給予正確的金錢、消費觀,並提早讓他們學習一些理財語言,《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作者羅勃特.T.清崎說,這樣他們才有機會融入理財高手的群體之中。在他設計的兒童版「現金流」遊戲時,就直接使用「資產」、「負債」的專業辭彙,但也用更口語的方式解釋它們的涵意,告訴孩子「資產」就是:向你口袋裡放錢的東西;「負債」則是:從你口袋裡掏出錢的東西。

理財教育,還是要透過理財的方法來進行,世新大學財務金融系主任郭迺鋒也認為,如果以為讓孩子玩玩點鈔機就是理財,也太小看孩子的智商了,因為只有有步驟的教導孩子理財能力,他們的學習力常會超出大人的想像。

不少專家整理歸納,教育孩子的理財力,有三張表格應該隨時拿來參考;如果把自己當成人生的CEO,他也需要從小演練這三張表格:財務目標、編列預算表及資產負債表;這三張表格的記錄過程,應該也是孩子財務人生的成績單,透過這三張日常生活消費及財務表格的記錄,和孩子做充分的討論,就可以把想要給孩子正確的理財觀念自然地傳遞。

擬定財務目標:這是孩子為什麼要存錢的目的,也許孩子零用金不多,但擬定財務目標,是訓練他存錢的好方法;學會忍住不花手上的零用錢對孩子是痛苦的,但當他達成他的財務目標時,就可享受這遲來的報酬。

也許是一雙NIKE球鞋、一台Wii遊戲機,也許是一趟日本近畿小子演唱會之旅,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他們的目標也會跟著「長大」,變成一輛汽車、一間房子,也許是結婚基金,或是子女教育基金,甚至是更遠的退休養老金。和他一齊討論他的夢想,設定一個踮著腳尖就能搆得到的目標,這能讓孩子從小就養成為了目標,有計畫的存錢、賺錢。

台北富邦銀行理財區督導鄒旭珍的兩個兒子,最近就想添購Wii的軟體,價值一千六百多元,她要他們用自己的錢買,以一周五十元的零用錢,全部存下來一個月二百元,兩人商議好一人出一半,不過光是這樣,也要花他們一個學期的時間才能達成夢想;也就是說,一整個學期必須忍受經過便利商店不能進去買飲料喝,不過相信等他們玩到Wii新遊戲的那一刻,這一切就都值得了。

編列預算表,讓孩子理性消費:有計畫的預算編列,可以簡化花錢的決策過程,幫孩子成為一位理智的消費者,不被那種不需要、又不是真正想要的物欲所左右。編列預算時,買小東西的計畫,和買大東西的計畫是同等重要的。一星期的零用錢怎麼花,一個月的飯錢怎麼用,一學期的生活費怎麼分配,一年的家庭生活開支怎麼編列,而為了達成財務目標而擬定的存錢計畫,也可以納入預算表裡。

預算表上支出項目,哪些是必要,哪些非必要,和孩子一起討論讓他分辨「需要」和「想要」;若選擇多喝一瓶可樂,就可能讓這周的收支陷入不平衡,買Wii軟體的時間可能就要被迫延長,讓孩子了解機會成本,懂得如何做選擇。

和孩子一起編列預算時,很多父母煩惱該給小孩多少零用錢?台北教育大學教授楊文貴在家裡定出一個給零用錢的方法:爸爸收入的1/1000×小孩的年齡∥每個月的零用錢。他認為,零用錢其實是讓孩子分享爸爸辛苦工作獲得的成果。而透過這個方式傳遞給孩子預算分配的概念,讓孩子知道,給他的零用錢,都是爸爸預算表中的一個項目,希望他在運用零用錢時,也能學習爸爸如何分配金錢。

財務報表,錢進錢出,了解一個人的身價有多少:很多父母幫孩子購買基金股票,透過每個月或是每年一次的資產檢視,善用對帳單,以跟孩子說明不同投資工具所帶來的風險;而財務報表的編列,也可以讓孩子檢視自己在過去一段時間的花費是否超過收入,有沒有確實儲蓄,哪些投資是可以讓他的資產繼續增加,哪些花費可能造成超支,甚至帶來負債。

人生的選擇權具備財務素養 揮灑起來更自由

透過資產淨值的整理,也可看出自己的資產是否以一定的速度在成長,印證到之前擬定的財務目標,估算目標的達成是否按計畫在進行著。如果發現速度慢了些,也可以和孩子討論還有哪些方法可以增加收入,也許是幫爸爸洗車,或者幫妹妹補習功課。

在教孩子理財同時,父母也必須隨時進修,確認自己教給孩子的不是錯誤的觀念,才不至於將孩子導向相反的人生方向。

時代基金會副執行長趙如媛的大女兒今年十八歲,正是愛漂亮的年齡,偶爾也會和媽媽談到同學誰又背了名牌包,她總是跟女兒講:「那是她爸爸的錢,錢要自己賺才是真正自由,用自己的錢才會開心。」透過對話,趙如媛傳遞自己的價值觀給女兒,更從而她知道,當一個人還在花父母的錢之前,是沒有什麼身價可言的。

性和金錢,是人類欲望的根源,過去人們因為怕欲望沉淪,而忌諱談論,但其實只要有正確的知識,性和金錢又何嘗不是人們通向幸福的翅膀。

Jump Start對財務素養的定義:「一個人必須具備運用知識和技能有效管理並健全其個人財務的能力。」財務素養也許不能給孩子人生的答案,但從小打好基礎,具備選擇的能力,孩子邁向成功人生的機會就愈大,更能自由選擇他所想要的人生,成為他想成為的人。

延伸閱讀

0056是高股息大財主!她存股162張0056、季領息12萬、42歲提早退休:3個理由,我從第一金改存高股息ETF

2024-04-02

存股00929、台新金(2887)...省下養1台雙B車的錢,10年後月領6萬股息:晚10年耍帥,換提早退休

2024-04-29

存3千萬才能退休...這輩子只能工作到死?工程師47歲提早退休、10年後分享心得:存600萬也能安穩退休

2024-04-18

40歲不婚住家裡,存款1千萬靠存股領股息,可以提早退休嗎?理財教練:500萬就夠了,揭退休3大迷思

2024-04-01

退休只存到600萬,如何月領4萬被動收入?00878、00929...工程師47歲提早退休:能長期穩定領息2大投資組合

2024-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