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四指標 檢測你的投資致富DNA

四指標 檢測你的投資致富DNA

周岐原

聰明理財

shutterstock

668期

2009-10-08 14:30

世新大學完成的「投資人社會網絡調查」,研究出數個結論,例如網路、媒體雖然資訊繁多,但因為缺乏信賴,消息的可靠度比親友通報更低;另一方面,散戶轉寄訊息的積極程度,似乎和持股停損的積極程度成正比。

即時消息滿天飛的網路世界,幾乎已是多數股民進行投資的重要資訊與操作平台,然而,股民究竟如何看待網路上的爆炸資訊與多不勝數的投資專家?又該如何善用網路資源才能為自己的投資加分?世新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郭敏華最近完成的「投資人社會網絡調查」,研究投資人上網社群行為及持股行為,公布的研究結果,值得投資人參考。

本次調查的研究對象,是過去一年內曾買賣股票、且有上網習慣的成年投資人。結果顯示,投資行為與上網行為顯然有所交集,六八%受訪者表示,財經網站及社群是主要的投資資訊來源;至於最常瀏覽的財經網站前三名,分別是雅虎奇摩理財網、鉅亨網及本身開戶的證券公司網站。

 

理財
 

結論一 親友意見更得到散戶信任


不過,調查也顯示出一個有趣的現象,雖然媒體傳播及財經網站是網路族投資人最主要的資訊來源,但將問題換成「最信任的資訊來源」,親友推薦和理專介紹等選項反而領先網站及媒體。由此可見,對於「網路投資族」來說,網路資訊的功能只是資料蒐集,要觸動最終投資行為,還是要有「真人掛保證」。

調查受訪對象之一,今年三十六歲的莊小姐就表示,雖然每天上網時間長達十二小時,財經資訊網站從頭看到尾,專家的各類說法都不放過,但吸收這麼多資訊,落實到決策時,還是經常感到困惑,「聽專家建議買賣,其實沒有讓報酬率更漂亮」。

的確,在這份調查當中顯示,常聽從專家建議投資股票的受訪者,實際比率還不到二成;而有高達七成的受訪者認為,按專家建議操作,實際結果僅是好壞各半,「命中率」並不突出。

網路上的資訊只是參考,專家意見也不見得就是賺錢保證;不過,若能善用網路的人際互動功能,似乎能為個人的投資策略、投資紀律達到一定的加分效果。在本次調查中所發現的一個有趣現象,就是散戶主動轉寄網路訊息程度,似乎和買賣股票設立停損點的積極程度成正比。

數據顯示,較常主動轉寄網路訊息給他人的投資人,普遍較會設立停損點,比率接近五成;另一方面,轉寄訊息態度較被動、或完全不轉寄資訊者,對停損態度也較消極。

 

結論二 常轉寄訊息者越會設停損


郭敏華分析,轉寄訊息較積極的投資人,通常和網友往來較密切,等於是善用網路的互動功能,快速累積別人的成功與失敗心得,從中,能更深刻了解套牢對財富造成的風險;因此他們一旦陷入虧損,比缺乏網友互動、掉入股價陷阱的族群,更勇於認賠出場。

從以上的調查來看,網路之於投資的兩大正面功能,一是方便整理資訊與專家看法,而更重要的,則是快速擴大自己的投資心得交流圈,以此加強個人的投資紀律,克服人性問題。

事實上,守紀律是成功投資的第一步,在本次調查中可以發現,在資訊爆炸的網路世界,心有定見、嚴格執行停損,更是安身立命的必要條件。

若交叉比較受訪者的停損態度和金融海嘯影響程度,會發現,切實停損與個人在股市重挫時損失的確有關。以選擇「不太會停損」的受訪者為例,這群網路投資族認為金融海嘯對個人財力「有慘重影響」者占有四○%,是四種分類中最高的,足以看出緊抱持股不但不能順利度過海嘯考驗,反而更容易面臨滅頂。

有趣的是,隨著受傷程度降低,多數受訪者的停損態度也變得相對積極。例如認為金融海嘯「頗有影響」者,有四成選擇會設立停損點;認為「影響不大」者,也有四四%選擇會停損。

如果把觀察角度向上拉高一些,更能發現,停損態度甚至與個人財富狀況有明顯的正向關係。若將受訪者依照年收入狀況分為四大族群,然後分析各族群投資股票的停損態度,會發現年收入一百萬元以上高所得族群,傾向會停損的比率較高,合計有五二%。

和高收入族群對比的顯著例子,就是年收入二十至五十萬元者,不太停損及偶爾停損者比率達五九%;至於沒有收入的族群,消極停損的比率更高達六九%。也就是說,隨著年收入逐漸降低,股民對於停損的認真程度也逐漸下降,兩者的同向變化令人吃驚。從這個分布看來,有錢人的投資態度,確實和一般人不一樣!

 

理財

▲點擊圖片放大
 

結論三 高所得族群停損態度積極

 

「講是這樣講啦,但是實踐起來喔,真的很困難耶!」被問到停損,謝先生有些不好意思地說。年收入在二十萬元以下的他,每天上網約二、三小時,謝先生買股的方式,是在閱讀股票雜誌和親友分析後,選定適合標的中長期持有,至於目前的持股,沒有一檔是套牢的。

乍聽之下,謝先生的投資績效應該不差,然而實際情況卻相反。謝先生目前沒有套牢的股票,原因是去年行情低迷時,已經將部位認賠殺出,將剩餘現金換股再戰;另一方面,謝先生也無法做到有紀律地停損。據他自己解釋,原因是盤勢發展經常出乎意料,等到做出反應時,股價往往已經跌深、「砍不下去了」。

現年四十歲的李小姐,則是另一個不懂得停損的典型個案。由於李小姐目前待業,她每天瀏覽網路的時間,平均長達四、五小時。正因如此,李小姐獲得投資訊息的管道,多半來自銀行、鉅亨網及雅虎奇摩理財等熱門網站。

研究投資時間更長,但李小姐落實停損的程度,和謝先生一樣乏善可陳,「偶爾啦,頻率不高」,李小姐承認。因為狠不下心,現在她除了有幾檔減資剩零股的標的,甚至有已下市的公司,追究原因,全都是無法認賠惹的禍。

李小姐少數實踐停損的例子,發生在金融海嘯,當時她需要現金調度,只好將多年來的持股全部賣出,結果慘賠八成。「賣掉之後很多都漲回來啊,讓我很後悔」,李小姐忍不住抱怨,自己好不容易做到關鍵步驟,台股隨後卻大幅反彈,完全看不出停損的意義何在。旁觀者因此推測,對停損相當沒信心的李小姐,日後再次停損的機率大概不高。

 

結論四 低頭認賠者海嘯受傷較輕


針對調查結果和上述在調查中受訪的真實案例,郭敏華分析,停損態度往往會和個人收入間有所連動,高收入族群口袋深,即使認賠出場,多半還能保留實力;但收入較低的族群,往往因為沒有退路,因此用「拗拗看」的心態抱到底,而這也就是人性在投資上造成的錯誤。

如何克服?這或許又要回到這份調查中所得到的重要結論:多方吸取旁人經驗,透過別人血淋淋的失敗案例,讓自己深刻體認不停損的殺傷力,也才能在進場投資之前,就先做好部位管理與風險評估,先求安身,再求獲利。


理財達人的私房網站


發掘資訊,堪稱是投資過程中最關鍵的步驟,經常左右成敗。許多投資人長期辛苦搜尋,仍無法做出判斷,可見找出有效資訊,本身就是一項頗具門檻的工作。這種蹲馬步的基本功,理財達人們怎麼完成?

 

「先將訊息歸類,然後盡量養成閱覽習慣」,以「獵豹財務長」為筆名的財經作家郭恭克說,自己每天接觸大量訊息,為了避免混亂,他會將訊息分別整理,然後再一一細讀。有心研究理財訊息者,郭恭克建議瀏覽內容完整的yam天空理財網;另外,財經新聞可以參考北美新浪網,至於商品行情,郭恭克推薦介面簡潔的StockQ網站。

 

知名部落格「法意投資團隊」成員滑滑輪,同樣推薦StockQ網站。滑滑輪認為,StockQ提供的數據橫跨股市、債券、原物料及匯率,內容豐富且完全免費,如果認真研究,可以對國際行情了然於心。

 

另一方面,申報公司訊息的公開資訊觀測站,是滑滑輪認為須徹底研究的重要網站。因為公開資訊觀測站的寶藏甚多,如果能逐一研究公告內容,對個別公司或產業了解肯定大為進步。

延伸閱讀

學生較缺錢…劉德音一句話,共享機車優惠給4萬大學生!全球首見,台積電Gogoro佈建綠電電池交換站

2024-04-17

一筆「教育同路人」百萬捐款,讓同濟中學校長手發抖哭了…老師不支薪、董事賣房解定存苦撐,只為讓學生畢業

2024-03-21

真「貴」族學校?世新大學宿舍一學期9萬 學生酸「世新大飯店」、校方出面解釋

2024-04-20

學生快速交作業,還可以開一人公司!全能「AI Agent」時代來臨,將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2024-03-04

少子化有多慘!私校大限將至,2028年大一新生恐剩「15.7萬人」,未來8成學生可讀公立

2024-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