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理財 etf 台股 殖利率 AI

面對股市高點 還能定期定額投入嗎?

面對股市高點 還能定期定額投入嗎?

近期新聞常出現這類標題「美股創歷史新高」、「第5次台股萬點,是起跑線還是終點站?」於是許多相對應的評論應運而生「信不信由你,美股雪崩隨時都有可能」、「跟萬點Party說掰掰」、「不宜躁進,現金為王」。

文/ 財商教育實驗室 — 陳堯睿

 

正在定期定額投資或打算開始定期定額投資的朋友,很可能會思考現在還適合繼續投入或適合開始投入嗎?還是應該先暫緩,甚至在高點贖回呢?

股市崩跌前夕開始定期定額投入,多久可回到正報酬?

最近這20年,發生了三大金融危機,均讓股市有大幅度的下挫,分別是:

2000至2003:網路泡沫
2007至2009:次貸風暴
2011:歐債危機

我們以台灣、美國、日本及全世界為例,來探討在重挫前的最高點開始定期定額投入,多久可以回到正報酬?(以下分析皆採用MSCI每月總報酬指數,以當地貨幣計價,不計入交易成本)

 

台灣

首先,先看看台灣的情形,如下圖:

台灣網路泡沫前的最高點是在2000年的1月底,當時的指數是491,最低點是在2001年的9月底,指數是188,最大下跌幅度超過6成。

倘若有人不幸在2000年1月最高點時,開始每月定期定額投入在追蹤非常良好的指數化工具(例如ETF),經歷了大跌62%的洗禮,仍堅持每月定期定額,在兩年又一個月後,2002年1月底時,投資報酬率可回到正報酬

 

美國

看完台灣,來看看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美國,如下圖:

美國網路泡沫前的最高點是在2000年的3月底,當時的指數是4,417,最低點是在2002年的9月底,指數是2,378,最大下跌幅度超過4成。

倘若在2000年3月最高點時,開始每月定期定額投入,經歷大跌46%的洗禮,持續堅持原本的投資計畫,那麼將近在四年的時間,於2003年12月底時,投資報酬率回到正報酬

 

日本

再來看看經歷過房地產泡沫的日本又是如何呢?如下圖:

日本在次貸風暴前的最高點是在2007年的6月底,當時的指數是1,955,最低點是在2009年的2月底,指數是835,最大下跌幅度將近6成。

若在2007年6月最高點時,開始每月定期定額投入,經歷大跌57%仍按照計畫執行,那麼到了2013年1月底時,花了近六年的時間才讓投資報酬率回到正報酬

需特別注意的是,如果有人在1989年12月底,房地產泡沫破裂的前夕「單筆」投入,即使經歷了27個年頭,報酬率仍然是負的。因此,投入時間點的分散是重要的,或者是用更廣的資產配置,不要單壓在一個國家

 

全世界

最後來看世界整體的狀況,如下圖:

全世界網路泡沫前的最高點是在2000年的3月底,當時的指數是530,最低點是在2003年的3月底,指數是293,最大下跌幅度超過4成。

同樣地,如果在2000年3月最高點時開始每月定期定額投入,經歷了大跌44%的洗禮仍堅持不停扣,歷經46個月後可讓投資報酬率回到正報酬。(全世界的表現和美國非常相似,主因美國是世界最大的經濟體)

 

不用預測高低點,按照計畫向前行

許多人認為投資要擇時進出,避免買在高點被套牢,而產生龐大虧損。但要長期持續做到買低賣高,幾乎不可能。

 

前述分析彙整如上表,我們可以得知:

 

一、剛開始定期定額投資,無須擔心是否為高點

從近年的三大危機發現,即使開始投入是在崩盤前的最高點,若以定期定額的方法投資,除了次貸危機時的日本以外,其餘均在4年內就可以回到正報酬,沒有想像中那麼恐怖。這也突顯了另一件事:短期的財務目標(例如兩年後要結婚),不宜靠投資來達成,風險(變數)太大,乖乖用存的就好。

不過,若已經定期定額投資了三、五年,此時累積的金額就如同單筆投入,若馬上遇到大跌,雖需較長的時間才能回到正報酬,但投資前更重要的是做好「財務目標規劃」,清楚設定目標年期和需求, 愈清楚量化愈能堅定執行。如果是為了20年後退休金所做的長期投資,何必擔心這兩三年的大跌呢?

 

二、投入的時間需分散,投入的地點亦需廣泛

投入時間要分散,如果在日本房地產泡沫破裂的前夕單筆投入股市,至今的報酬仍然是負的。而投入地區也要廣泛分散,同期間若是投入全世界股市而非只有日本,績效將會穩健成長。

 

三、大跌莫驚慌,按照計畫向前行

碰到大跌而恐懼、擔憂在所難免,害怕自己辛苦累積的資產大幅縮水。然而,如果理解股票、債券市場的長期規律,並願意長期且定期定額地投資,那麼遇到股災時反而應該高興,因為我們可以用一樣的錢,買到較多的單位,可說是多年一次的跳樓大拍賣呢!

 

最後,必須要提醒的是,前述資料分析都是過去的結果,不代表未來也一定是這樣。另外,不是定期定額投資就一定能回到正報酬,若是投資單一國家、產業類股(底片、光碟片)甚至單一個股,定期定額投入再久,都可能無法回到正報酬的。

延伸閱讀

如何透過抽股票,幫自己賺年終獎金?

2017-09-26

為什麼多數人買投資型保單的經驗都不好?

2017-08-24

買對險種解決問題 – 壽險篇

2017-06-21

其實儲蓄險不適合絕大多數人,尤其是年輕人!

2017-06-20

新制上路 先釐清投資目標再找標的 達人教戰 台股定期定額怎麼買才賺

2017-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