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率與關稅衝擊下,外銷型台廠正面臨挑戰,透過整體財報數據與獲利結構,揭開台股企業的真實體質。
2025年上半年,台股面臨多重考驗:新台幣匯率劇烈波動、國際關稅壁壘升級,加上全球利率政策未明,幾乎每一項變動,都直指台灣以出口為主的企業核心競爭力。
雖然短期市場雜訊頻繁,但市場的情緒起伏,不等於企業的真實體質。
我用整體評估的方法看,不論是巴菲特最在意的年度ROE(股東權益報酬率)評比排行榜,或者是季報的「三率」指標,2025年第一季整體表現依舊穩健,甚至延續自 2020 年疫情以來的成長動能,截至目前,尚未出現明顯衰退。
關鍵指標觀察-毛利率、營利率、淨利率
從2020年至今的整體獲利率圖表中,進一步觀察「毛利率、營利率、淨利率」這三項核心獲利能力指標,可以發現:
- 毛利率(紫色):2020Q1(14.97%)→2025Q1(18.88%),期間峰值達20.25%
- 營利率(灰色):2020Q1(4.8%)→2025Q1(9.43%),期間峰值11.54%
- 淨利率(橘色):2020Q1(5.5%)→2025Q1(10.16%),期間峰值12.36%
雖然淨利率有著明顯的下滑,但因為本業營業利益仍然成長,可以推斷業外虧損確實增大不少。
以全體為鏡,再看個股的節奏
投資人常陷入「見樹不見林」的盲點,在選擇個股操作前,若能先建立對整體市場的輪廓,將更有助於釐清自選股的相對位置:
1. 大盤健康度:若多數企業仍處擴張期,而你的持股明顯偏弱,需重新評估基本面。
2. 定期追蹤:觀察企業「三率」的穩定度,或者「月營收」,若營收成長但毛利率下滑,可能代表成本控管出現問題。
透過方便的小工具用「一眼判讀」的方式,快速掌握整體與個股的財報健康度。https://www.gorich.com.tw/market/AbovePro/整體財務分析?y=2024&top=30&pavId=PavilionAbovePro
這不是為了一次就做出決定,而是讓你在每個季度甚至每個月,都能有一個參照座標。若後續發現股池中,某些持股持續落後或營運趨勢轉弱,那麼,也許正是重新檢視或汰換的提醒時刻。
投資的穩定感,來自大局的清晰
情緒是股市的一部分,但不是投資的依據。穩定的投資策略,始終來自於紀律與驗證。面對當前外部變數頻繁的環境,回歸財報本質、檢視獲利結構與產業趨勢,才是我們真正能掌握的「可預測性」。
「台股的韌性藏在細節裡——當業外干擾放大時,營業利益的持續成長,才是企業真正的護城河。」
而這份信心,來自持續觀察,而非單一季度的判斷。
專欄作者小檔案:徐黎芳
◎學歷: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
◎經歷:證券分析師(CSIA)、嘉實資訊(XQ)總經理、投信電子研究員
◎現職:豹投資創辦人、今周學堂講師、台大創學程業師
投資理財内容聲明
※文内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筆者分享行為。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筆者投資決策之推薦及建議。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本公司係遵守個人資料保護法相關規範及今周刊隱私權政策,蒐集、處理或利用您的個人資料,我們會確保您的資料安全和隱私權不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