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股市還有多少未爆彈?P.98

股市還有多少未爆彈?P.98

股市才盤整三、四個禮拜,居然又冒出新燕聲請重整的消息,同一集團的國賓瓷也跟進聲請重整,重整能不能獲得法院通過還不知道,卻扎扎實實整了一大票金融機構,包括彰銀、合庫、世華、台企等各大行庫;一時間股市又瀰漫了去年下半年的肅殺氣息。

若說新燕在去年的大空頭環境下出事,大家比較不會覺得意外,反而是在股市漲了三個多月,股價上漲二千多點之後,才拉回三、四百點便不支倒地,便不免讓人懷疑,到底陳美龍的百年集團出了什麼狀況?



新燕出事絕不意外

我們從新燕今年第一季的財務結構來看,首季新燕的自有資本率僅有二四%,意思就是新燕公司每一百元的資產中,有七十六元是借貸來的,真正屬於自己的錢只有二十四元;新燕第一季的總資產為一七六.七五億元,股東權益僅四二.四一億元,這樣的槓桿倍數,如果是在景氣階段,用一塊錢的自有資金作四塊的生意,當然賺得不亦樂乎;可是一旦碰上景氣低迷,搞不好一塊都賺不到,還要支付三塊錢的利息,只要不景氣的時間拖長一點,出事絕不是意外,差別只在於時間快慢而已。

新燕自從百年建設入主後,將營建部門灌進來,使得八十六年出現每股稅後純益達二.八○元的佳績。但是就和所有借殼上市公司的命運一樣,引進營建業務有如飲鴆止渴,剛開始雖如威而剛般立即見效,但是終究脫離不了台灣房地產供需失衡的宿命。房子還是要蓋,案子仍舊要推,可是推一案套一案,以案養案的下場,只有走上絕路一途;去年新燕每股虧損五元,單單第四季的營業虧損就達一四億元之多,今年第一季繼續虧五.四七億元;於是民國五十七年成立,剛剛滿三十歲的新燕便因此走上重整之路。

我們檢查新燕近三季自有資本率的變化,其實已經透露出財務急速惡化的徵兆;去年第三季新燕的自有資本率仍在五成以上,第四季驟降至二六.六%,到了今年第一季再降為二四%。自有資本率下降只有二種情況,一種是負債增加,一種是淨值減少,不論如何,在景氣不明的階段,除非有積極性的投資擴產計畫,否則都不是好現象。
巧的是,這次跟著新燕一起下水的國賓瓷,第一季的自有資本率也剛好只有二四%,也同樣是連著三季呈現下降的趨勢。




哪些公司自有資本率超低?

大體說來,自有資本率愈高,應付不景氣的能力愈強。自有資本率低不代表公司財務會出狀況,但是財務出狀況的公司,其自有資本率一定偏低。除了金融業因行業性質特殊,只要符合國際清算銀行八%資本適足率的要求即可外,其餘在第一季自有資本率偏低的上市公司如大業(負○.六%)、尚鋒(五.五%)、大鋼(九.四%)、峰安(一三.四%)、三富(一八.六%)、瑞圓(二○.一%)、精英(二一.四%)、台光(二三.四%)等;在上櫃方面,管理股票羽田的自有資本率是負六八%,基本上已經不能算是一家公司了;正豐也只有一九.九%,這些清一色都是出過事的公司。

同時這些公司還有一個共同的特色,便是近三季的自有資本率幾乎都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而且股本都不大,最大的中強也不過五十六億元左右,其餘多在二、三十億元上下;股本小、借貸多,大環境若有個風吹草動,很容易就出局。像在市場被傳了多年的東雲,雖然去年財務確實吃緊,但是有二百多億元的股本當後盾,好歹總能多爭取些等待轉機或救援的時間。

自有資本少也就罷了,更糟的是,像新燕去年底的流動比率尚在一二九%,到了今年第一季
則降到九○.二%,等於未來一年手頭上可變現的資金沒辦法應付未來一年即將到期的債務,在這麼艱困的經營環境下,出事的機會當然增加。國賓瓷的例子更明顯,連著兩季的流動比
率都不到五○%。

其他流動比率低得離譜的還有高興昌(四四.四%)、峰安(二九.八%)、南港(三三.五%)、華園(二四.四%)、華國(九.○%)、六福(二七.六%)、遠東銀(二六.○%)、農林(一五.○%);另外上櫃的台聯(二四.一%)、全國(二七.一%)、欣高(四三.一%)的流動比率也明顯低於同業或其他公司。

看起來多數都與土地資產脫不了關係,像高興昌、南港、華園、華國、農林皆以資產聞名,而台聯、全國、欣高所需的營運土地也較多,或許因而造成資金過度積壓,資產流動性不足
的結果。

稍早前還有上櫃的中友百貨也傳出周轉出現問題,據悉是源自於營建部門因為推案不順而把百貨部門拖下水,這又是一個與土地有關造成資金積壓的案例。中友近三季的自有資本率都在三四、三五%左右,且呈微幅增加;但是再看看中友的流動比率只有九三.八%,或許已預告了這次出事的先聲。

以百貨公司收的是消費者的現金,付給廠商的是三個月的期票,理應不愁短期資金的周轉,但是當同業上市公司如萬企的流動比率是四八一%、欣欣為二四八%、遠百與統領稍低,同為一○九%、三商行也在二一三%;唯獨上櫃的中友不到一。此外,其他上市的百貨公司的自有資本率至少也有遠百的五五%,多的如欣欣八○%;這麼看來,中友的資金壓力沈重,經營相當吃力。

再看看近來飽受市場傳言之苦,五月間跌幅最深的幾檔股票,峰安、大業、金緯、瑞圓、國賓瓷、三富、順大裕、大鋼、源益、美格等,跌幅都在四成以上,其中除了源益的自有資本率達五五.六%外,其他都不到五成;不過源益的每股淨值才八元多,嚴格說來,財務結構也不甚理想。

除了產業股之外,金融股雖有八%的資本適足率限制,但是到第一季止,仍有上市的農銀、高企、交銀、竹商銀、台企銀、彰銀、南企、華銀、一銀、台開、高雄銀、北銀、中商銀、玉山銀、台新銀,及上櫃的僑銀、泛亞銀、寶島銀等共十八家金融機構達不到標準。

延伸閱讀

後AI時代的第二人生

2023-04-26

AI 與藝術:革命或新生?

2023-09-13

創業沒有「完全錯的決定」

2024-01-31

馬斯克生態系的最新AI拼圖—xAI

2024-04-24

AI時代「迷你獨角獸」崛起

2024-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