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四家烤肉一家香 P.36

四家烤肉一家香 P.36

是不是只要「股票漲」,就可以不顧原則了?聯電「五合一」的購併,就此打開「挾帶上市」的大門,稍一不慎,可能流弊無窮。


曹興誠一手主導聯電合併四家轉投資公司,真正值得批評的,是「挾帶上市」的問題。尤其是,九七年十月慘遭回祿的聯瑞積體電路公司,目前處於「沒有訂單、沒有營收」的狀態,卻因為曹興誠「一股換三股」的合併方式,一夕之間,聯瑞竟然成為一家總市值高達二八○億元的公司,殊不合理。


購併聯瑞 買貴了!

基本上,被購併公司的價值雖然沒有一定明確的公式,卻仍然有一定的「道理」可循。上市(櫃)公司購買未上市公司,被合併的公司經營狀況雖然都不理想,但是被購併公司多少都還有點價值,例如資產、市場占有率、生產技術或是經營團隊。

從這個角度來看,聯瑞除了帳上一百億元的現金,以及一間火災之後的廠房之外,生產技術都在聯電手中、市場訂單都掌握在曹興誠手上、經營團隊已經發配聯誠、合泰等公司,外資股東的股權幾乎全數出售給聯電。曹興誠必須向四十萬名聯電股東說明,「一百億元的現金加上一間廠房」,基本上完全反應在淨值「每股九.六一元」上面,曹興誠為什麼願意出一八.四元(聯電股價上漲之後還會更高),聯瑞為什麼有二八○億元以上的身價呢?

一個說法是,在聯瑞火災之後,聯電以及大股東們以每股九塊多元的淨值,向美國策略聯盟股東們買回聯瑞的股權,現在聯電持有聯瑞八成多的股權,因為聯電持股最多,所以可以高價買回聯瑞。這個說法,希望只是謠言,否則會有利益輸送的爭議。

聯電集團在購併的新聞稿中,並沒有具體說明,指說聯瑞「目前每股淨值仍有九.六一元」,現金部位超過一百億元」。這令筆者想起,剛剛在一個禮拜前宣布的另一個購併案,台積電購買德碁三成股權,與聯瑞有相當類似之處。



張忠謀用「淨值」買德碁 曹興誠「淨值加倍」買聯瑞

大家都知道,台積電以每股九.五元的價格,買下宏碁手中的德碁半導體股權,德碁的每股淨值也與聯瑞相近,就是九.五元。德碁是一家連續兩年虧損五十億元的公司,去年現金增資之前,淨值曾經跌落五元以下,後來增資之後每股淨值回升到九.五元,而台積電的張忠謀,就以「淨值」買下德碁的股權,取得經營權。

與聯瑞相較,德碁是一家還在正常經營的公司,有客戶、有經營團隊、有爭取訂單的能力,與台積電結合之後,獲得台積電的技術、管理、與商譽,能夠產生的價值可能會遠超過聯瑞併入聯電。

聯瑞「一比三」的換股比例,夾在聯誠、聯嘉中間,似乎看起來委屈,其實,如果以宣布購併當天的股價計算,聯電股東等於是以每股一八.四元、以「淨值的兩倍」來買聯瑞,也幾乎是張忠謀買德碁的兩倍價錢。

當然,如果聯電股價此後真的一路大漲,而且達到曹興誠在六月十五日所說的「突破百元」的目標,那麼,聯電股東等於是用每股二九元(一百元,除權後八十七元)、總市值四三五億元去買聯瑞!



聯誠股東 委屈了!

相對於聯瑞股東的優惠,聯誠股東雖然也享受到股價上漲甜頭,其實,聯誠股東卻難免有所委屈。

道理很簡單,聯誠去年每股盈餘高達二.八元,而且已經籌畫上市多年,預計明年就可以上市掛牌,以「本益比」的觀念來計算,聯電每股盈餘只有聯誠的一半,那麼聯誠股價應該是聯電的兩倍,但是卻在曹老闆一聲令下,以「一股換一股」的方式,犧牲掉上市的利得,換進聯電的股票,成為聯電四十多萬股東裡的一個小族群。

當然,聯誠的員工與股東們,原本就應該對母公司心存感念,更何況還曾經有街頭巷尾的「傳言」,說聯電集團原本為了把聯誠「拱上市」,因此把集團裡面最有利潤的訂單,都交給了聯誠,如此才創造出聯誠每股二.八元的高獲利能力,現在如果聯誠要併回母公司,那麼把股價的利潤還給母公司似乎也是應該。如果是因為如此,那麼,不正好坐實了聯電集團「財務不透明」的傳言。

為什麼高獲利的聯誠,只能與聯電「一股換一股」,曹老闆也必須向聯誠股東說明。



合泰合理股價值多少 爭議大


至於影響人數最多的合泰,每股四十元的股價到底合不合理,倒是有很大的討論空間。

合泰的每股淨值,是聯電集團裡面最高的,雖然連續兩年賠錢,但是去年每股淨值十六元,比聯電還高,今年以每股二十五元現金增資之後,每股淨值更升高到二十二元。合泰的問題與德碁有點類似,原本做 DRAM 的公司,受限於技術無法提升,連續兩年虧損,今年在聯電集團的經營下,預計仍然要虧損十四億元。

根據本刊了解,聯電接手合泰之後,發現問題比想像中來得大,晶圓「投片」下去之後,產出的良率卻一直無法達到標準,逼得曹興誠指派大將劉英達進駐合泰。合泰原有股東必須仰賴曹興誠的關愛,才有轉虧為盈的機會,這是形勢比人強,怨不得誰。

當然,曹興誠說四十元的合泰「是炒作出來的股價」,也有道理。合泰與德碁狀況將近,與德碁相比較,德碁只有一個八吋晶圓廠,產能每月三萬片,股本二○七億元,以每股九.五元計算,市值一九六億元;合泰有一座月產四萬片的五吋廠,以及一座月產二.五萬片的八吋廠,產能與德碁相去不遠,如果以一○六億元的股本、有四十元的股價,那麼合泰的總市值將高達四二四億元,足足是德碁的兩倍多,即使計算合泰的「上市溢價」,似乎也不合理。

曹興誠「五合一」購併更重要的意義,是在台灣股市開了「挾帶上市」的先例。原本預計上市的聯誠,以便宜的價錢賣給了聯電;沒有業績的聯瑞,用淨值的二、三倍套給聯電;還沒有上市計畫的聯嘉,因為合併可能在明年一月就突然上市;至於合泰,因為合併而股價重挫,小股東叫天不應、叫地不靈,成了最悲慘的一群。

沒錯,剛在五月十八日修改的「台灣證券交易所營業施行細則」,修正第五十一條之後,使得上市公司相互合併得以不必下市;同時,合併未上市公司時,如果被合併公司原本就符合上市資格,交易所也會放行;萬一被合併公司不符合上市資格(例如聯瑞、聯嘉),只要合併後的公司,「每股淨值高於原上市公司」,交易所也會放行。聯電基本上符合新修改的交易所營業施行細則。

可怕的是,這個先例撞開上市制度的一個大漏洞,曹興誠可以說是為了聯電的長期發展而挾帶四家子公司上市;不過,如果其他企業集團援引聯電的例子,例如殷琪要求「大陸工程合併台灣高鐵」,那麼台灣高鐵是否就此上市?例如曾正仁要求「順大裕合併廣三SOGO」,是否也可順利上市?再例如「遠東倉儲合併東森多媒體」,證期會要不要准?

曹興誠抓到政府鼓勵合併的空窗期,做了宣布合併的大動作,股票市場也以大漲來反應,但是,其中太多的疑點,需要曹興誠對所有股東清楚說分明,「挾帶上市」的副作用,也需要主管機關再做更細密的防範。

股價上漲是好事,但是,不能因為股價上漲,就放棄原則,不是嗎?

延伸閱讀

存夠退休金、搬到離醫院近的房子...老後只剩混吃等死?她40歲學理財身價逾億元揭「台灣人退休規劃最大錯誤」

2024-02-29

100歲也不退休!金氏世界紀錄「最高齡藥師」聊人生意義:對未來不安時,先認真面對眼前的事情

2024-03-07

家庭主婦32年沒勞保,退休竟能月領1.5萬!做對1件事,勞保國保「雙年金」同時領到老

2024-02-14

別光下指導棋、老是要員工先檢討!新時代領導人需要做到這4件事

2018-07-06

重大決策不再「一人說了算」?鴻海有意導入輪值CEO制度,知情人士透露:互相制衡,避免過度集權

2024-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