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資金行情展開 指數上看五千二 P.98

資金行情展開 指數上看五千二 P.98

激情的選舉塵埃落定,股市的慶祝行情也開始反映,台灣工銀投顧副總經理黃偉杰認為,大盤終將回歸基本面,掃除了不確定因素之後,盤勢往上攻堅的趨勢不變,台股元月效應已經來臨。

目前看來,明年總體經濟趨勢往下,估計第三季基本面才會好轉。對股市來說,每年十二月都會有一段元月行情,因為新的一年有新的想像空間,資金又特別充裕,從歷史來看,過去十二年中,有十一次的元月行情,今年利率超低,更有可能促成這波資金行情。

由於基本面不好,資金行情僅能維持到明年二月,指數目標為五千點至五千二百點之間,二月以後,不排除有較大向下探底的機會,可能跌破今年三千八百的低點,除非總體經濟趨勢往上,第三季末才有往上的空間。


資金行情延燒至明年二月──第三季基本面才會好轉

今年第二季以來投資趨勢已經有了明顯的改變,過去十年,主流轉到美國的高科技股,台灣受惠於美國高科技的飆漲,但當二○○○年那斯達克從五千二百點下來時,就注定是另一次泡沫破滅,而且需要一段調整時間;若以美國歷史來看,調整期可能會有五至十年,直到改變生活的新應用領域出現,電子股才能「重生」。美國那斯達克指數在還沒有漲破二千點時,面對台灣或全球高科技股上漲,都只能視作跌深反彈,操作策略是逢高減碼。

投資市場主流已經從電子轉向至「中國內需收成股」,不是將中國當成一個工廠,而是以中國為銷售市場的公司,將是未來五年至十年的長線主流,整個投資勝敗則是誰先發現這個主流,誰就是贏家。

中國內需收成股絕對不是短線,而是走長期上升趨勢,過去台灣在高科技產業無法建立屬於自己的品牌,因此無法接觸到最終端的客戶,但在中國大陸就不一樣,像正新輪胎可以建立自己的品牌,接觸與建立自己的客戶,這跟過去電子股的價值完全不同。根據這兩、三季觀察,這些中國內需公司,在經營績效上,貢獻回母公司的獲利都有顯著的成長。


有如十年前的鴻海──中國內需收成股可長期投資

宏觀整個經濟局勢,美國勢力逐漸消退,中國大陸逐漸崛起,再從微觀的獲利角度來看,以內需為主的公司,每一季都有強勁的成長力道,例如,過去裕隆大陸的風神汽車每年僅貢獻幾千萬元台幣,今年光第三季獲利就有十億八千萬元台幣,這是實際支撐股東的報酬。未來投資的勝敗不在指數空間,而是在於你是不是能夠站在趨勢之上,或是被趨勢淘汰。

今年裕隆、中華雖然已經有兩、三倍的漲幅,但回顧十年前,鴻海即使當時漲兩倍,現在來看卻還是漲很少,只要獲利持續向上成長,就是可以長期投資的公司。

雖然在中國大陸發展的公司很多,但真正有獲利貢獻回來的卻不多,比較看好的除了所謂的中國內需收成股的 F4 ||裕隆、中華、正新、建大外,還有永大機電、勤美機械、建國、宏全、櫻花,以及化工類股的南璋、紡織類股的得力等內需股,而不是以大陸為工廠做外銷的公司。


原物料是過渡時期主流

中國的崛起,對台灣是機會也是威脅,如何掌握機會、避開威脅,是台灣政府應該重視的問題。政府不斷說要企業根留台灣,我們投資界的想法是,若把大陸想成一塊茁壯的土地,企業應該將根伸向大陸,吸取那塊土地的養分,把豐厚的果實留在台灣,貢獻給台灣人民,否則台灣企業跨不出去,可能因而萎縮死掉,更不要債留台灣,錢進大陸,對人民都不是好結果。

除了長線看好中國內需收成股外,短線上,原物料是過渡時期的主流,民國七十年至八十年趨勢從資產轉到電子時,原物料股就成為短暫的主流,例如,八十三年塑化股的大漲,主因就是前波的主流已退場,新的主流還未出現,資金無處可去之下,原物料就在交替時間創造出大行情,今年的鋼鐵、水泥、塑化、紡織等上游產業都可能是尋找主流過程中的墊檔角色。

至於電子股目前是跌深反彈,因為當下沒有一個新應用可以撐起高科技每年一○%的成長,加上美國消費端需求不是那麼強勁,為了爭奪市場,價格戰變得激烈,廠商的利潤愈來愈薄,資訊展筆記型電腦的殺價競爭就是一例,顯見微利時代的來臨。


投資減少──IC 產業逐漸回升

電子股並不是完全沒機會,一是台灣有些產業還在取代美、日的過程中,其競爭對象都是國外的廠商,在國內尚無太多競爭對手;另外則是有新應用的產業,如數位相機與彩色手機等,然台灣能夠從單色到彩色手機獲利的公司並不多,旺宏應該有機會,在數位相機方面,未上市的華晶應有機會。

電子股明年看好的重點在上游,特別是 IC 產業。所羅門美邦證券半導體首席分析師喬瑟夫觀察半導體景氣,是以 IC 出貨金額產值成長率來判斷,二○○○年時,他看到 IC 出貨成長率超過五○%時,判斷 IC 景氣會衰退,因為大家已經在 IC 產業上盲目投資,將導致產能過剩。

以同樣道理觀察,去年 IC 設備出貨成長率是負二五%,今年約負三○%,連續兩年呈現負成長,這是歷年少見,透露了大家投資 IC 產業的力道已經縮減不少,顯見 IC 景氣快要回升了。不過,未來的主流畢竟已非電子,市場賦予的合理本益比將會比較低。

延伸閱讀

比輝達還猛!「AI妖股」美超微狂噴600%,麗臺、廣達...一表看「9家台廠誰最有機會分一杯羮」

2024-02-05

去年6月舊金山的一頓晚餐 促成美超微砸百億回台設廠

2019-05-02

繼黃仁勳、蘇姿丰後又一AI巨星誕生!同樣出身美超微的台灣囡仔 謝金河:出身嘉義的他最感謝這位「台灣部長」

2024-02-04

聯準會第二季降息,春節後台股行情可期,郭恭克:輝達、美超微持續上漲,將帶動台股相關概念股走高

2024-02-06

美國伺服器大廠帶頭打造綠能機房 回台擴產力拚龍頭 美超微擁抱綠色運算 13年營收逆勢增七倍

2021-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