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於前次總統大選的政治利空,台股此次下跌是由經濟面利空引發,影響層面將更深遠,投資人需有不同的思維,才能在跌跌不休的陰霾中,看到投資瑰寶。
比較近期內兩次大跌的內涵,最大的不同點在於:三月大跌是政治性利空,投資人對政府不信任,也引發兩岸不安的聯想,但是景氣面尚無改變;最近的大跌是來自貿易依存度最高的中國及美國,是經濟面的因素。就投資操作面而言,經濟性利空比政治利空嚴重,需要更仔細、更久遠的觀察。
觀察美國及中國的作法,一致希望經濟降溫而非反轉而下,更何況美國十一月還有總統大選,中國是美國的主要進口國,如果能藉著中國降溫來平抑物價,反而可以控制升息的幅度,維持景氣繁榮,提高小布希勝選的機會。況且,美國升息也代表景氣的回升,不需要一昧視為利空,以目前利率僅一%,就算明年底升到二.五%至三%,應該還在承受的範圍之內。
中國的降溫僅限於鋼鐵、水泥、營建等重點產業,此舉有助於淘汰當地無效率的廠商,避免供給過盛,短期的緊縮將使經濟成長減緩,對於相關產業的衝擊仍有待觀察。長期則讓績優的廠商享有更大的市占率,一般預估,此次緊縮期約一到兩年,到二○○六至○七年再恢復活力,也正好是中國申奧的前夕。
既然此次是經濟上的衝擊,未來勢難避免等待一次又一次的經濟數據,來反覆測試成效,最佳的狀況當然是美、中都能「軟著陸」,因此,在大跌反彈之後,股市的盤整區間可能受限,目前以年線五八五○點到六六○○點之內,是專家心中的範圍。
由於台股融資減幅不足,外資又持續賣出,台股不排除跌破六千點,操作策略上有兩個方向,首先是搶跌深反彈股,選擇跌幅深、基本面未改變的標的,例如貨櫃航運、封測類股;其次則是在指數大跌,市場恐慌殺出時選擇績優股長期投資,以過去五年的平均獲利及本益比為標準,在股價超跌、本益比嚴重偏離平均值時介入,長期投資仍然是贏家不變的法則。(本文轉載自385期今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