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現金為主 防禦型股票為輔 P.120

現金為主  防禦型股票為輔 P.120

2004-06-17 11:27

全球投資市場正面臨股債齊跌的特殊現象,台股近日在回檔一千點後,也呈現狹幅盤整的格局,其實這樣的結果也沒有什麼不好,只要沒有太多不正常的預期和不尋常的意外,台股仍會有守得花開的時刻。

隨著升息、油價高漲等利空消息逐漸沉澱,現階段台股成交量萎縮至一千億元以下,指數並在五四○○點與六○○○點之間狹幅盤整,由於台股國際開放腳步日益加快,與全球經濟連動性也跟著攀升,近期全球股市走勢不佳,股債齊跌,相對台股也沒有好起來的理由。

現在外資圈均認為下半年景氣沒有上半年熱絡,尤其是半導體產業有趨於緩和的跡象,之前高盛證券調降晶圓雙雄投資評等,瑞銀證券(UBS)則是更進一步大幅調降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投資評等,其中晶圓雙雄台積電目標價由九十元調降至七十六元,聯電由四十五元調降至四十元。

調降晶圓雙雄股價的理由主要是中芯將擴增十二吋產能,導致晶圓代工產業將變成超額供給,短線來說,雖然半導體產業第三季會因季節性因素而有不錯的表現,但自第四季起,經濟環境可能不利,自然會有人賣股壓抑股價表現。周一台積電除權,外資仍然站在賣方,態度趨向保守。

保本至上
金融股具備防禦功能

台灣的電子股一直背負著成長的包袱,往往只要個股成長率減緩,就會引發賣壓出籠,對股價毫不留情,面板股即是一例,不過面板產業漲勢上半年已充分反映,且下半年預期沒有上半年成長強勁,現在不容易有更好的消息出現,法人自然吝惜給予高的股價。

現在台股預期不會有太大的行情發生,而且會維持這樣低迷的格局一段時間,時間不會太短,我是建議最好持有現金為主,或者防禦型的股票為佳,台灣防禦型的股票不多,只有金融類股比較符合這樣的特質,金融股近來表現相對其他類股抗跌,長期趨勢是往上走的。

台灣現在的大環境對本土銀行的發展十分有利,甚至會威脅外商銀行的生存空間,過去金融股靠合併題材帶動股價的重要性將逐漸式微,隨著金控公司陸續成立,重複的人力精簡,通路不斷擴大,只要金融服務不斷創新,客戶的理財、借錢需求持續旺盛,除非客戶將錢擺著不動,否則金融類股的獲利將源源不絕。

理性看待
調高權重不是特效藥


至於六月中旬的MSCI(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機構)調整權重,我覺得投資人對它預期太多,也猜測太多,不妨等它調了再說,況且調整完後,摩根士丹利還會給六到十二個月的緩衝期,所以外資基本上都不會去臆測,很多人對MSCI都不甚了解,其實現階段MSCI的實質意義不大,只有象徵性的意義,現在對外資而言,MSCI權重的調整,只是代表台股與國際接軌的進度和開放的程度而已。

台灣的新聞對避險基金的形容也是流於誇張、過度解讀,這段時間避險基金在台股市場所占的比率很有限,一個基金規模最多也只有幾千萬美元,不會是影響行情的主要原因。

不過短期而言,由於避險基金會借錢操作,且會集中火力進出衍生性金融商品,所以才讓投資人注意到它的存在,但是避險基金很重視流動性,買股票一定是以大型股為主,而像友達資本額那麼大的公司,避險基金如何能影響股價,所以討論避險基金對台股漲跌的影響,價值性不高。

近來美國的總體經濟不斷傳出好消息,不過股價反應卻很冷淡,大家都在觀望美國聯準會的升息,升息的幅度任何人其實都很難去猜測,但只要真的有調整,不確定性因素消失,就是利空出盡,預期心理也才不會一直懸在那兒,下半年美國將進行總統大選,美國和台灣不同,是無法用政治手段去影響美股走勢,也不易辦到,但至少不會有什麼大事發生,這在任何民主國家都一樣,現階段只要沒有太多意外,如恐怖攻擊事件,自然對股市是正面的。

綠色效應
看整體大過個股考量


中國宏觀調控則要一段時間來觀察,由於是採選擇性的信用管制來調整過度投資的情況,加上中國大陸幅員廣闊,中國政府當局需要過些時日再做調查是否有效降溫,如果七、八月仍然壓不下來,則可能會再採取更激進的動作,雖然塑化、鋼鐵等原物料因降溫政策而受波及,不過需求仍然存在,就像一條潺潺的河流,儘管部分受到阻隔,但是整體是持續流動的,只是速度減慢而已。

最近大陸傳出壓制綠色台商的聲音,導致某些個股重挫,但對外資而言,這種訊息並不像台灣人認為的那麼重要,外資看待兩岸關係是站在國際的視野,講究地緣關係與地緣政治,這和台灣本地投資者的中心觀點是不同的。

就像你投資南韓基金,你注意的是整個東北亞的局勢,甚至擴大到中、美、日三國對朝鮮半島的態度,並不會去注意南韓國內的示威或抗爭,台灣也是一樣,外資對於綠色台商也不太在意。然而,由於本地投資者仍占台股七成投資比率,短期台股走勢仍會深受其影響。

延伸閱讀

有錢人都開什麼車?就是不愛超跑,為何他們更愛二手TOYOTA、Honda?專家分析背後原因

2024-02-12

買哪種車最容易被偷?10大車款好險沒有TOYOTA 出自亞洲「這國」好慘!被盜機率高2倍 

2024-05-11

張瑜珊上任滿周年,網家第2季續虧…專家:規模萎縮是必然趨勢,「不可能再回到過去榮景」

2023-08-15

養車成本比一比!10年保養費最便宜是這品牌「不是Toyota…」養豪車花費可買一輛平價國產車

2024-04-26

台積電熊本廠光索尼CIS晶片及TOYOTA需求,訂單吃不完!為何連美、德及中國車廠,都關注這新廠?

2024-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