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金融股化身人氣指標 P.114

金融股化身人氣指標 P.114

受到原物料價格回檔,加上在長榮法說會取消、台塑集團申讓台化股票,以及中鋼官股釋出等利空消息陸續出爐後,台股自八月下旬開始上漲的第四季行情嘎然而止,不過隨著立委選舉行情日近,以及二次金改列車啟動,未來金融股將擔綱主流,成為多頭人氣所在。

美國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曾在課堂上問學生:「企業經營的目的是什麼?」說穿了,就是讓企業可以長青,在全球將面臨不景氣的階段,這句話尤其重要,美國S&P五百指數的成份股,都是中大型企業的代表,但從指數成立到現在,長存的有幾家?而台灣的上市公司中,很多股票代號,如一四○四、二三○四,早已消失且被遺忘,企業「能不能活下去」,才是最關鍵的目的。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曾說,「景氣震幅大,淘汰賽開打」現在全球景氣在往下走,企業正進行殘酷的淘汰賽,如果公司體質不夠強,商場上的叢林法則自會判決出局,這就是自然的淘汰;此外,如果產能過剩,市場的餅無法同步擴大,政府也正研擬股市退場機制,讓經營不善的雞蛋水餃股下市,資金有效率配置。

整體經濟環境來看,美國經濟領先指標已經連續四個月下跌,台灣也早在五個月前就創下高峰,如今仍沒有反轉向上的跡象,此外,代表半導體景氣的B/B ratio值(訂貨出貨比)早已跌破一,雖然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曾說半導體下一個谷底在二○○六年,但何時是高峰他卻沒有說,我認為應該已經過去,今年四月大陸宏觀調控的政策仍持續擴散,企業老闆如果在不景氣時,鋌而走險去做高槓桿財務操作,會將公司和股東推向萬丈深淵。


原物料股、航運股、面板股應保守操作

去年以來不斷漲價的原物料和石油,至今已嚴重影響企業的獲利,雖然初期上肥下瘦,但隨著下游企業轉嫁成本不易,已有往上游擠壓的現象,就像電子股終端需求不佳,晶圓代工產業榮景也不會持續太久。

上周原物料股開始回檔,由於跌幅過多,短線會有反彈空間,不過很多原物料股的市值都已經超過股市萬點時的行情,股價要創新高的機會恐怕不大,二、三年前漲勢凌利的中國概念股如中華車、裕隆、正新、建大,也是在市值站上萬點後拉回,因此原物料股後勢應保守操作。至於隨原物料行情上揚而受惠的航運股,股價也會受影響。

電子類股中交投最熱絡的TFT-LCD和DRAM兩大族群,則受限融資浮額過多,籌碼凌亂,形成上漲的包袱,尤其TFT產業明年南韓、日本、大陸接連有新廠開出,生產廠商將由現有的八家變成十三家,屆時殺價情況恐會重演九○年代塑化產業的夢魘,只要價格在變動成本之上,就會不斷殺價,形成殘酷的淘汰賽。


合併題材持續發酵──金融股後勢看俏

日前總統陳水扁宣示,明年底前台灣要有三家金融機構市佔率達十%以上外,官股金融機構至少減為六家,後年底前十四家金控要減半,估且不論是否會如期兌現支票,但透過政策的引導,把金融市場的超額供給緊縮,杜絕over banking的現象,將是值得樂觀期待的。

最近中央存保公司準備標售中興銀行,就是要減少供給,中央存保公告開放國內外法人、需設立銀行分公司的國內外金控參加競標,依條件內容,投標者最少需有五十億元才夠資格,顯示銀行的據點通路日形重要,價值已突顯出來,尤其金管會主委龔照勝希望參考日、韓引進外資的經驗,讓國內金融市場有外資參與併購,相信金融股股價是不會寂寞。

雖然銀行家數減少,但台灣自二千年開始就陸續成立金控,家數仍嫌過多,每家金控賺錢不容易,外資持有的金融股比重,相對MSCI指數underweighting,像南韓才十多家銀行,日本也併到剩下三家大型金控,外資投資的興趣高,因此台灣的金融機構必須再次整併,我預估明年是金控整合元年。

不過金控規模較大,且競爭激烈,在併購上反而比二千年金控成立時更加艱難,因此我認為政府唯一能順利執行的應是官股金融機構減半,因此像彰銀、農銀、台企銀,都是近期法人看好的合併題材個股,此外,過去曾被大型金控覬覦的建華金和遠東銀,也是值得留意的標的。

未來台股指數的漲跌空間不會太大,主要仍是看金融股的表現,現在大家都預期人民幣會升值,只要人民幣一升值,亞洲貨幣就會跟著升值,屆時熱錢就會源源不絕進來,亞洲內需股如金融股和資產股,將因此注入資金動能,不過外銷概念股將受害,投資人務必謹慎小心。

投資策略應保持資金的流動性,讓自己在股票超跌時擁有加碼空間,投資標的也應慎選流動性佳的個股,成交量不足的股票應儘量避開,由於美國雙赤字嚴重,加上美股指數已有作頭的疑慮,投資人最好等景氣循環末端再行切入,如此自能持盈保泰,立於不敗之地。

延伸閱讀

巴菲特最新致股東信/93歲股神示警「現在市場像賭場」!日五大商社和這3檔繼續堅持:耐心會有回報

2024-02-25

老牌雜貨店沃爾瑪 兩大痛點變翻身契機

2020-03-18

向亞馬遜宣戰!沃爾瑪進軍寵物遠距醫療市場,搶攻訂閱服務市佔率

2023-05-24

從顧客介面到物流 每個環節都植入人工智慧 沃爾瑪拚AI 「不性感」機器人大軍就位

2022-11-30

廣告規模十年內衝千億美元 谷歌、亞馬遜爭搶 82%美國家庭盯著看 聯網電視掀浪潮

2021-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