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眼明手快 讓股市大戶為你抬轎 P.168

眼明手快 讓股市大戶為你抬轎 P.168

經驗豐富的散戶跟著主力進出,長期下來的勝率超過賠率。當主力精心布局、拉抬股票之時,難免留下蛛絲馬跡,投資人若能察覺,就有機會搭上便車。而從下單狀況、技術線型等等,投資人均可發現主力的蹤影。

百密必有一疏,當主力精心布局、拉抬股票之時,難免會有疏漏的地方。雖然,一般投資人很難在主力買進之初,就洞悉其企圖,但透過一些蛛絲馬跡,「搭上主力的便車」,並非一件難事。

一位長期觀察主力進出的券商李姓經理指出,主力進場的用意就是炒作股票,對投資人而言,致勝的關鍵是在主力進出過程之中,迅速地發現主力進場的痕跡,並且安全地出場。若將波段漲幅區分為一到十個階段,散戶能夠在上漲時的第三階段時進場,下跌時的第七階段時退場,就算很厲害了。就機率來看,具有豐富實戰經驗的散戶跟著主力動向進出,長期下來的勝率仍超過賠率。

如何觀察主力的進出可是一門大學問,目前從事代操的統一證券專案經理簡美玉提供一簡單的觀察方法。簡美玉表示,主力的單筆買進或賣出張數通常較一般投資人多,投資人可透過精業看盤系統個別公司「最近十四日進出排行」,研判個股是否有主力進場的情況。


研判主力的「藏身地」

不過,因為該系統係監控單筆張數超過成交量千分之八的單子,所以大額買賣單除一般主力外,亦有可能來自投信、外資等專業法人機構。

在「最近十四日進出排行」項目下,若「差額」為正,且「買進家數」少、「賣出家數」多,顯示主力似在進貨;反之,則主力似有出貨的現象。當「累進量」持續正向增加,則表示主力持續拉抬行情之中。

簡美玉指出,投資人透過上述方法若發現主力進貨的跡象,可再進一步觀察券商買賣情況,加以驗證。一般而言,主力為了防止人多嘴雜、掩人耳目,通常習慣在小券商下單,若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券商有大額買超的情況,則主力進場的機率就相當高。

依照上述邏輯,包括飛宏、南緯、正隆、義隆電、全國、復盛、敦南、宏全、華航、大同、思源、開發金、廣達等中低價股票,似乎都有主力著墨跡象,當中具題材性者,主力染指的嫌疑又提高幾分。

除了上述方法之外,透過K線也能略微洞悉主力的動作。李姓經理指出,主力通常會針對股價整理過一段時間的股票下手,一出手往往股價得漲升五○%以上,主力才能全身而退,而攻擊發起訊號出現的特徵,通常是價量均突破前波套牢的高點,拉出一根長紅棒,此舉代表主力願意以套牢最高價向散戶買進手中的持股,以便後續能全力拉抬股票。

以環電為例,股價十一月十四日帶量突破前波套牢高點之後,股價便一路向上飆升,投資人若順利於次一個交易日開盤即買進,截至十一月二十四日為止,約享有二○%的獲利,還算不錯。

李姓經理進一步指出,依經驗法則來看,像環電這種漲升角度陡峭的個股,股價通常不會一波到底,環電近期股價回檔應該是受到交易所將其列為「警示股」,部分主力因擔心主管機關調查,提早下車所致。環電股價近期高檔震盪之後頻頻出現下影線,後續應該還有「故事」。


逢低壓寶被關照的個股

除透過技術面觀察主力的動態,還有一些小技巧也可「偷吃主力豆腐」。譬如說,投資人可打聽主力在哪家券商下單,然後觀察個股進出狀況。

據說,高價股狂飆之時,有投資人打聽到張大軍在某券商下單,觀察相關個股在該券商的買賣單變化,因而搭上順風車發了一筆小財。

此外,留意那些每年都會被主力「關照」的個股,趁著股價回到相對低檔的位置進行布局,等待主力拉抬也是可行的辦法。當然,針對一些「特殊現象 」進行布局,也有可能剛好搭上主力的便車。例如近幾年當年度磐石會會長所屬公司的股價,如喬山、廣隆等,表現都不錯,這種類似「魔咒」的現象就值得多加觀察、追蹤。

「偷雞不著蝕把米」,投資人想要「搭主力的便車」前,或許得先有這樣的認知。因為高明的主力往往會刻意操控線型,製造進出假象,誘使投資人掉進他所設下的陷阱,等到察覺的時候,已經住進「套房」。

其實,根隨主力的動態進行投資並非投資的「正道」,不但獲利七折八扣之後所剩不多,而且這樣的錢賺起來常會心驚膽跳,投資人想跟主力鬥智得三思而後行。行動之時,至少得先留意個股的基本面狀況,挑選基本面良好者下手,縱使有閃失,日後也有反敗為勝的機會。

延伸閱讀

老後全靠退休金,每年花掉一點...活越老越害怕!40歲大叔年領200萬股息:退休規劃4步驟「讓退休金長大」

2024-01-25

100歲也不退休!金氏世界紀錄「最高齡藥師」聊人生意義:對未來不安時,先認真面對眼前的事情

2024-03-07

家庭主婦32年沒勞保,退休竟能月領1.5萬!做對1件事,勞保國保「雙年金」同時領到老

2024-02-14

54歲突收到公司優退通知,60歲退休計畫全亂...跟資遣有何不同?勞保年金請領秘訣、職場中年關鍵9問一次看

2024-02-20

存夠退休金、搬到離醫院近的房子...老後只剩混吃等死?她40歲學理財身價逾億元揭「台灣人退休規劃最大錯誤」

2024-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