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台灣.秀色可餐 P.80

台灣.秀色可餐 P.80

這幾年,儘管台灣陷入邊緣化窘境,外資卻在其中嗅到賺錢。中國崛起,國際資金東流卡位,同樣地,也在台灣發現物美價廉、華人市場以及兩岸三通的三大價值,搶著低檔進貨。

知名的美資凱雷集團11月甫收購日月光;再早一個月,英商渣打銀行收購竹商銀,還有美資新橋、日資新生銀、奇異資融等無數低調的私募基金,絡繹不絕登台,不僅相中科技及金融業,更早就插旗房地產,形成一波洶湧的投資浪潮。

外資的軌跡正是獲利的方向,台灣的價值重現,台灣投資人不應缺席!

二○○一年,台灣對外資大解放,陸續撤掉了一道又一道的投資柵欄,開放外資可以持有本地企業百分百股權、可以購買土地,並解除外資資格以及投資額度的種種限制。柵欄一移開,原本就活躍澎湃在亞洲各地的國際資金,開始大肆「錢」進台灣,在台灣掀起千層浪,捲起大錢潮,動見觀瞻的程度,讓台灣的資金都不得不向之看齊、隨之起舞。


三個數字揭露外資壓境盛況

這一波錢潮沛然莫之能禦,氣勢多強呢?先來看幾個數字:根據花旗集團(CITI Group)的研究報告指出,到今年十月為止,國外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匯入台灣的累計金額已有一一二億美元,折合台幣三千六百億元左右,相較去年的十六.二五億美元,足足高出近六倍,同時也是台灣近二十年來的最高紀錄。

再看另一個數字,今年以來到十二月一日為止,外資買超台股四千九百三十七億五千萬元,而自營商買超僅八十四.五億元,投信甚至還賣超四六○億元,外資成為推升台股這波突破七五○○點的強勁主力。

第三個數字:四千六百億元。這是這兩年外資投資或購併台灣的地產、金融、科技、電信四個產業,僅約二十二個案子的成交金額。其中最近的一個案子發生在十一月底,凱雷集團以天文數字一千七百九十一億元收購日月光全部股權,私募基金從台灣手中買走全球最大封測廠,震驚台股市場之餘,讓所謂購併概念股也大行其道。

這些數字與現象無一不顯示著國外資金搶進台灣的盛況,而盛況空前顯然說明著一個簡單的事實:台灣有著賺錢的大好機會!

國際資金大軍壓境,在台灣大舉掃貨,兵分多路地從台股、地產、購併等多角度、多路徑地尋找賺錢機會,又大致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長期資金,追求穩定報酬,如退休基金;另一種則是短線資金,如避險基金,至於在台灣新紅乍紫的私募基金,則擅長結合政商關係與槓桿投資,被形容成最會賺聰明錢(smart money)的資金新貴。事實上,私募基金確實也是這波推升台灣價值上漲的大力士。

從一九九七年以來,外資就大肆活躍在亞洲市場。歐美資金為主的私募基金先後在東南亞金融風暴、韓國金融危機中,大撿便宜貨,外資透過有效率的管理經驗,高槓桿的財務工程設計,讓韓國銀行業浴火重生,價值再現,最後私募基金並以倍數獲利出場,締造了無數類似的傳奇戰役。

而當日本陷入資產緊縮危機,歷經景氣頹靡不振的「失落的十年」,卻帶來日後外資進場搜括低價房地產、金融事業的「活躍的五年」;中國經濟崛起,充滿蓬勃新興市場的活力,國際的資金活水東流,想方設法進場卡位。同樣地,外資在台灣身上看到物美價廉、華人市場崛起、以及兩岸三通的三大價值,大力看好台灣,搶著低檔進貨。


三大理由:低價、三通及華人市場

儘管這幾年台灣陷入邊緣化之苦,金融、科技、地產等各有各的困境,外資卻在其中嗅到賺錢良機,鼎鼎大名的美資凱雷、美資新橋私募、日資新生銀、星資淡馬錫旗下的亞洲金融控股、龍星昇、奇異資融、克隆尼(Colony)、黑石(Black Stone)等以及無數低調神祕的私募基金,絡繹不絕,大舉東來。

不論哪種外資,都對台灣市場的投資價值提出正面評價。亞太金融控股公司北亞及大中華區總經理陳聖德就熱忱十足地說:「台灣是全亞洲最便宜的市場之一,只要能把台灣拉到亞洲布局的層級,台灣價值將有超乎現在的表現。」奇異資融管理長Jim Slavik坦言:他們對台灣的消費金融最有興趣。

Jim Slavik說,正崛起中的華人經濟體中,台灣既是不可忽視的橋梁,也是重要的市場,奇異尤其看好有通路和客戶的消費金融機構。

而漢鼎亞太創投董事長徐大麟不但有相同看法,甚至預言,未來一年,整個亞洲包括台灣,每個禮拜都可能傳出私募基金購併企業的消息。徐大麟在看好之餘,更身體力行,結合購併金童──漢鼎亞太董事總經理郭明鑑,募集了五億美元的私募基金,鎖定北亞的投資機會。


三大標靶:科技、金融及資產

市場也確實不平靜,十月、十一月短短兩個月,台灣科技業與金融業就分別傳出購併大事,日月光被凱雷購併是一件,而在此之前,英商渣打銀行收購竹商銀也對金融市場投下一枚震撼彈。

竹商銀今年一到十一月的營運成績是赤字,渣打銀行卻仍然願意以每股二十四.五元的天價收購,溢價高達五成,竹商銀一經外資加持,換上外國衣服,身價便成倍翻漲。

外資不但在科技、金融業連連出手,更是台灣房地產市場的大戶,早就叩關台灣地產業,大吃便宜貨。光是一家龍星昇(Lone Star)資產管理公司,到去年為止,已經在台灣收購了一千三百億元資產,在台灣擁有的不動產遍及北中南,涵蓋飯店、辦公大樓等各類標的,這家美資的私募基金不僅從標售台灣的不良資產中獲利,也在台北、台中市中心大買數棟黃金地段的辦公大樓,享受穩定收益。

不只龍星昇,全球最大的不動產私募基金之一的克隆尼、隸屬奇異集團的奇異資融(GE Capital)均已在台灣投入四、五百億元以上,外資在台灣至少投資超過兩千億元的資金在不動產上,台灣這波資產上升,早就是最大的受益者。

外資認定台灣秀色可餐,一如徐大麟所說,是看上台灣將成為進軍大陸的前哨站,同時基於對兩岸未來三通的樂觀預期,然而,這幾年台灣好不容易才從資產緊縮的黑暗期走出來,又碰上雙卡風暴,消費力、經濟力都顯得壓抑不振,台灣投資人顯得謹慎,外資卻在低迷的氣氛,看到便宜進貨的良機。

外資用具體行動大肆投資,本土的投資大戶榮安邱(邱明宏)去年也開始看好台灣地產價值,他認為,只要大陸觀光客可以到台灣、兩岸投資限制解禁,台灣資產將具有難以抵擋的魅力。

遠雄集團董事長趙藤雄更不改多頭本色地說:「土地標價一直創新高,房價能跌到哪去?明年房價會繼續漲!」當站在遠雄位在台北市基隆路上的企業總部頂樓看出去,東北方向的南港、信義計畫區正是外資穿梭不絕的地段,來往車潮人潮彷彿都成了外資義勇軍的化身。何況對外資來說,台灣還提供低廉的資金成本。


資金成本便宜 有助股市反彈

台灣目前年利率水準僅一.八四%,外資在台灣借一億元,只要年付一八四萬元的利息,而隔壁的香港利息則是台灣的一倍以上,要付高達四百萬元的利息。除了資金成本低,台灣的辦公室租金也比亞洲其他地區便宜,根據高力國際的統計,新加坡辦公大樓租金價格是台灣的三倍,香港更是台灣的三.四倍,這不但顯示台灣的便宜程度,也意味著未來一旦兩岸關係改善,台灣相對偏低的價值將彈升到應有的評價。此時外資來台灣尋找賺錢機會,正好大享低廉的資金、辦公室租金,台灣提供著亞洲最便宜的投資成本,此時進場,報酬豈會不甜美?

近三年,台灣股市的表現跟亞洲鄰近國家一比,亦是遠遠落後,三年來台股漲幅不到三成,而韓國的漲幅遠超過七成,香港也漲了近五成,怎麼比,台灣都是相對落後的市場,所謂蹲伏是為了跳躍,壓抑後的反彈往往更大;怎麼看,在外資簇擁下,此時此刻的台灣均醞釀著強勢的彈升力道。

台股十年線也呼應這項事實,台股不論是在狂飆的八○年代,電子網通泡沫的九○年代,指數都站在十年線之上,但九一一之後,台股跌破十年線,除了○二、○四年曾分別闖關十年線而未竟全功,大部分的時間指數都被壓制在十年線之下徘徊。不過,這「失落的六年」,台股的底部也越墊越高,愈墊愈堅實,就在今年六月,台股再度挑戰十年線,這一次台股從六月迄今已有五個月的時間,指數站在十年線之上,隨著量能逐步放大,可確定站穩十年線,配合著豐沛的資金動能,這一次,台股幾乎可確定踏著穩健的步伐向上走。


資金私募化形成趨勢

外資是這波推升著台股向上的中流砥柱,但早自二○○一年起,外資的身影就活躍在台灣各大產業領域,幾年下來,外資的經營風格也漸漸衝擊著台灣的投資面貌。

外資投資台灣的限制解除後,投資彈性高、財務槓桿大的私募基金手法蔚為風潮,私募可以透過出價、收購、整合、包裝上市或轉賣等各種手法獲利退出,再不斷轉戰下一個標的,令不少傳統的投資資金心嚮往之,其中,不但大股東的私人資金改以私募基金的形態自由遊走市場,也引發創投業的轉型念頭。台灣不少創投不是打算轉型為私募基金,就是有意賣給私募基金或是跟國外私募基金合作。譬如像精業黃宗仁的永威創投早就化身外資,怡和創投也展開跟國際知名私募基金合作的動作,即將委身下嫁私募公司。

怡和創投總經理楊邦彥分析認為,私募基金在台灣動作越來越大,除了台灣股價偏低及企業想擺脫大陸投資限制外,很重要的是產業模式的改變。過去科技業崇尚技術導向及垂直分工,認為小就是美,但現在產業進行垂直與水平整合,大者恆大的趨勢更為明顯。例如鴻海集團大肆收購企業,不僅創投無法跟鴻海比,也導致企業主有強烈意願把公司賣掉,如此一來,正好提供了私募基金能夠大展身手的環境。

這種環境下,難怪台灣資金興起學習私募運用低成本資金,槓桿融資擴大資金規模的方式,大發聰明財。


外資購併概念將大行其道

不論如何,私募基金這幾年像八爪章魚般把觸角伸進台灣各領域,挑精揀瘦,搜括不少超值好貨,只要私募基金有興趣的領域或是標的,往往就引發一陣市場效應。譬如,擁有四百三十億美元資金的美國知名的私募基金黑石,曾經看上茂矽、高鐵、一○一大樓,都曾引發高鐵、茂矽的股價騷動。日月光被凱雷購併,封測股股價便應聲起漲,竹商銀被渣打收購,金融股有購併題材也都漲聲連連。可見,未來不僅購併概念將大行其道,外資概念乃至於外資購併概念,都將是未來投資熱點。

眼見著這些聰明的國際資金前浪帶著後浪,如風捲殘雲橫掃台灣,形成一股不可忽視的投資浪潮,浪潮已指引出投資方向,台灣投資人正可檢視外資的投資軌跡,趁機循跡探訪,跟著外資聰明錢,找到自己的大賺機會。

延伸閱讀

為何力積電跨足日本 不像台積電自己蓋廠 而是走IP授權模式?黃崇仁今天在東京「這麼說」

2024-04-02

力積電銅鑼新廠只做到28奈米 未來如何因應大廠夾殺?黃崇仁對3D IC超有信心 因為力積電有「這」法寶

2024-05-02

力積電3千億蓋銅鑼12吋晶圓廠,拼3年完工啟用!黃崇仁打趣道「一定要在蔡英文任滿前完成」…2利多成未來動力

2024-05-02

黃崇仁再度與法國總統馬克宏同框!力積電下一站是法國?銅鑼新廠5月初啟用典禮 原來已現端倪

2024-05-14

50歲存股都來得及!她月薪2萬多、中年才存養老金,退休後月領1萬股息遊山玩水:想,都是問題;做,才是答案

2024-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