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跟著法人的腳步賺紅包

跟著法人的腳步賺紅包
農曆新年將屆,百貨、航空、觀光是可以布局的重點。

吳美慧

股債前線

攝影/陳永錚

734期

2011-01-13 10:15

根據統計過去二十一年來,元月分大盤指數只有八次上漲,其餘都以下跌作收。因此今年元月分是否能夠破除魔咒?要在險峻的大盤走勢中趨吉避凶,為自己在農曆新年前賺取紅包,跟著法人腳步布局,不失為可參考的方法。

既然元月分大盤指數出現下跌的機率高,股海要能險中求勝,必須要更認真地觀察各項變數,尤其是去年第四季台幣匯率大幅度波動,對產品以外銷為主的公司而言,營收與獲利都會被壓縮。因此,在不確定因素下,外資與投信對個股的布局顯得格外重要。根據統計資料,外資與投信明顯地從去年十二月以及今年元月分迄今,針對個股都出現持續性的買超,這些個股也都是可以高度觀察的標的。

 

外資青睞金融、龍頭股

 

從外資近兩個月買進動作來看,金融、龍頭股最受青睞,並連續兩個月買超中信金、元大金、聯電、國票金、陽明、華通,以及揚子江等七檔股票。

同時,因為台幣匯率快速變化,比較外資在去年十二月與今年元月分買進個股名單中,可以看出外資對電子股的布局明顯下降,除了少數龍頭股如聯電、晶電、台積電等,要不是因為今年業績持續看好,或是股價已經修正,否則在去年十二月大買五.三萬張的廣達,以及六.二萬張的和鑫,已經看到縮手現象。

而在投信方面,從去年十二月到今年元月,投信對個股「死忠」程度,遠高於外資。連續兩個月買進的個股有台積電、台新金、東鋼、世界、旺宏、陽明、長榮、台星科、中壽及欣銓等十檔股票,而持股的標的從金融、航運到塑化都有。但與外資相同,投信元月分在電子股的布局已經出現減少現象,看來,台幣匯率左右外資、投信的選股方向。

有趣的是,外資與投信連續布局標的中,並無雷同股票,譬如外資積極買進聯電,投信則買進台積電,彼此看法接近,卻不願意為對方抬轎。此現象也出現在金融股上,外資與投信都看好金融股因ECFA(兩岸經濟協議)及中國「讓利」下,會有更好發展,但彼此布局標的也不相同,這是比較有趣的現象。

 

買超

▲點選圖片放大

 

投信仍積極布局電子股

 

從融資融券角度來看,個股若融資快速擴充,往往會成為上漲的阻礙。不過,從近期融資增減的情況,倒是可以看到外資大買的股票,卻呈現融資減少的健康現象。譬如華通、聯電、國票金等,代表這些籌碼隨著股價高漲,散戶獲利了結後,籌碼被「有心人」買走。儘管股價短線漲幅已高,只要這些穩定性高的持股人不把持股賣出,未來股價配合基本面或是題材面,還有一波走勢。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投信買超的持股上,代表這些個股背後買盤都是有實力的買家,加上今年股東會召開,不少公司將進行董監事改選,改選行情是否提前開打?值得追蹤。

 

其中,國票金將在今年六月進行董監事改選,依照規定,若要爭奪經營權,或是爭得董監事席次,必須要在股票最後過戶日前,也就是大約四月底前把股權買足。因此,國票金這段期間籌碼流向將成為焦點,也意味著國票金今年改選會很有看頭。

 

雖然近期台幣匯率成了干擾電子業獲利表現的重要因素,但在台幣升值暫告一段落,以及投信向來擅長操作電子股,因此近期可以明顯看到投信仍積極布局今年業績有機會大幅成長的標的,如智慧型手機、觸控面板、平板電腦、Kinect概念股與高價股等。尤其是今年的CES展(美國消費性電子展)的重點又是上述幾項產品,加上政府將採購平板電腦,只要台幣升值到一個階段後,股價已經修正的電子股,有重新抬頭的機會。

 

大展證券自營部協理吳文彬從法人籌碼分析,他認為,金融股是否有表現,需要看外資的臉色。他認為,大型的金融股必須要靠外資資金的推動,才有可能讓金融股有所表現。他也觀察到,大牛股國泰金可以連續強勢補漲,代表金融股與台股後市依舊樂觀。

 

此外,他也發現,最近投信或是自營商在傳產方面也頗多著墨,加上農曆新年將屆,航空、觀光、百貨是可以布局的重點。加上過去元月分下半個月通常行情會比較淡,這些和年節或是季節性需求相關的個股,應該是投信法人接下來會買進的重點。

 

買超

▲點選圖片放大

延伸閱讀

別讓電腦圖騙了你!用「這一招」避開看盤軟體的陷阱 讓科技真正幫你笑傲台股

2023-10-25

美股走勢疲弱,台股還有機會?數字會說話,投資人押寶Q4行情,愈跌愈買…「這族群」蓄勢待發

2023-10-22

股息一季從4萬暴衝12萬!00929、00878、00713..月月配如何賺的比薪水多?36歲存股哥:我做了這「2件事」

2024-05-07

外資連10賣,暴砍逾千億!台股回測萬六5個月新低…大盤要破底?陸行之:做多半導體股的辛苦了

2023-10-26

「台股第一家純電動車概念股」鴻華先進將上市,估明年營收雙位數成長!未來有這3大挑戰

2023-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