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外資作厝邊 房市笑嘻嘻 P.108

外資作厝邊 房市笑嘻嘻 P.108

在一片慘澹聲中,已如一攤死水的國內房地產市場,最近卻出現陣陣漣漪。首先是內政部宣布,將修訂土地法,大幅開放外國人投資我國不動產。內政部的動作,有其冠冕堂皇的理由,根據官方的說法,是為了因應我國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並配合國際化、自由化腳步,及為了落實全國經濟發展會議的結論。內政部官員對外強調,希望透過此一開放政策,提振國內低迷的房地產市場。

或許有許多人對政府官員的說詞沒有太大的信心,可是,種種跡象顯示,外資對國內不動產市場已經開始蠢蠢欲動。去年十月,負債達二百億元的鴻禧集團張秀政,開始將他所擁有的秀岡山莊土地切割出售,遠雄集團趙藤雄率先買了一塊之後,陸續又成交了幾塊土地,據了解,摩根士丹利公司就買了其中一塊土地。最近宏國集團找中華開發協助拍賣希爾頓飯店,結果竟然出現八家外資公司表達競標意願。

外資頻頻來台探路

除了外資以外,中資機構也頻頻來台投石問路,北京萬通實業集團及哈爾濱工大集團,與台灣某些營建上市上櫃公司合作開發不動產,也逐漸浮上台面。而台北市內湖六期重劃區,也傳出數家港資公司為了要來台設置大型數據中心,頻頻與開發商探接觸,並頻頻探詢廠辦大樓的租售行情。從這些蛛絲馬跡中,敏感的市場人士似乎嗅聞到有一些不尋常的味道。

長久以來,台灣的政府官員對於有意投資不動產的外商,一直視如蛇蠍。外資如果想要投資國內不動產,基本原則是「平等互惠」,根據土地法第十八條:「外國人在中華民國取得或設定土地權利依條約或其本國法律,中華民國人民得在該國享受同樣權利者為限」。

除了平等互惠原則以外,對於外資投資不動產,還有種種嚴格關卡。公司法第三七六條也規定:「外國公司經認許後,得依法購置因其業務所需用之地產;但須先申請地方主管機關轉呈中央主管機關核准,並應以其依本國法律准許中國公司,享受同樣權利者為條件」。而「華僑及外國人投資不動產業審核作業要點」第三條之規定:「華僑及外國人從事不動產業,應以本國公司名義為限」。

因此外國人必須設立本國公司後,方能投資台灣不動產。除此之外,國外盛行的退休基金及不動產基金( Real Estate Fund )、不動產投資信託( REIT )等主要不動產投資者,由於目前仍不具有法人地位,所以也無法直接進入台灣不動產市場。

鍾榮昌:房市景氣今年觸底反彈

最近,內政部根據去年底全國經濟發展會議做成的「宜允許外國人投資我國不動產」結論,開始著手進行土地法條文修正,根據內政部官員表示,未來外資投資我國不動產,將不必局限於原條文規定的八項「自用」限制;而且不必先設立本國公司後再投資,得以直接以外國公司名義投資國內不動產。

內政部的開放政策,被國內房地產業界人士視為「久旱後的甘霖」。但是,開放外資投資國內不動產,對房地產市場到底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果?

華固建設董事長鍾榮昌對於產業前景相當樂觀,他認為,台灣進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外資及中資會相繼投入,台灣的不動產市場將會因為注入新的資金,而開始活絡,進而擺脫低迷的景氣。鍾榮昌說:「房市景氣將會在今年觸底反彈」。

過去做房地產業,資金需求少、技術層次低,因此進入障礙不高,什麼樣的人都可以做房地產,因此市場秩序也相當混亂。可是,經歷前年爆發的本土型金融風暴後,業界便進入淘汰的高峰期,近兩年來已經淘汰掉八成以上體質不佳的建設公司,剩下來還能維持正常運作的,大多是經營實力還不錯的建商,鍾榮昌形容這樣的狀況,就像是「置之死地而後生」。

市場機制將因淘汰而趨於穩定

他認為,由於產業規模急速縮小,不僅供給量大幅減少,市場競爭者也大量減少,因此產業未來的發展將會比較健康,而市場秩序也有機會導入正軌。這時候,又開放外資投資,國內房地產市場將因此出現新的轉機。

但是,開放之後,外資真的會進來嗎?戴德梁行協理薛惠珍表示,目前台灣不動產市場平均租金報酬率只有四.五%至五%之間,甚至比銀行定存還低,吸引外資的誘因實在不夠強烈。可是,看事情不能從表面看,薛惠珍指出,因為台灣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再加上兩岸三通也可望突破,這兩項變數被外資公司視為兩大利多,因此事實上有些外商已經開始反向思考,重新評估台灣市場。

薛惠珍說:「開放外資對於一般住宅市場的助益不大,但對商用不動產卻有相當正面的影響」,她認為,進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再加上開放外資進入國內不動產,辦公大樓及商務住宅這類符合外資公司自用需求產品的租賃市場,一定會先被帶動。

另外,AMC 及投資銀行等著眼於投資的外商,也將直接帶動辦公大樓、飯店、購物中心、商場及商務住宅等具收益性不動產的交易市場。薛惠珍指出,目前台北市辦公大樓市場受網路泡沫影響,空置率稍有回升,但是對租金行情卻未造成即刻下滑的壓力, 去年第四季全市 A 級辦公大樓平均租金較上季竟然微升一.九%。

從表面上看,台灣不動產市場景氣仍然低迷,可是,相對的市場規模已經大幅萎縮,而體質不佳的業者也大量被淘汰,存留的業者大多數的體質及財務狀況都還算不錯。因此,過去超額供給的情形,可以說將因市場淘汰機制而趨於穩定。此時,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兩岸三通及開放外資投資不動產等三大利多,如果再相繼祭出,也許台灣不動產真的會出現一番新的面貌。

延伸閱讀

今周重磅》AI旋風再起!輝達黃仁勳再訪台,AMD蘇姿丰馬上到...賴政府首份經濟預測出爐,能穩守GDP成長3.5%?

2024-05-27

看好台積電上千元「大家以為開玩笑」,謝金河:黃仁勳帶世界往前跑!輝達市值暴增,5台廠股價跟著轉

2024-05-28

不只黃仁勳!AI四大天王Computex全到齊,台股催下去?台積電、華碩、技嘉…大摩點名14檔看俏

2024-05-27

啦啦隊員「高齡」40歲,樂天女孩遭酸「阿姨團」...30歲強制退團合法嗎?勞動律師怎麼說

2023-05-29

黃仁勳、蘇姿丰齊聚Computex!台積電、鴻海、廣達…電子股怎布局?專家:抓緊「這檔基金」,一表掌握績效

2024-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