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致富之道只有一條:錢生錢

致富之道只有一條:錢生錢

2012-10-24 13:57

對「收入」這件事,你會這樣想:擁有一份每月都能固定支領的薪資就好,總是盼望著薪水加一點、年終多一點;不過,這種單純「想要錢」的模式,卻很可能會讓人淪落為新貧階級。

「歲末年終,許多企業陸續釋放出年終獎金有幾個月,或者明年度將加薪多少的新聞,上班族看到別人拿那麼多,在羨慕之餘,難免有入錯行的怨嘆;但老實說,我很不喜歡關注這類議題,我寧可把焦點關注在如何創造持續性收入。」

財富方舟學習平台創辦人吳建賢開門見山地點出:「關注焦點的不同,將影響財富累積的模式與速度。」他補充說明,「薪資成長幅度有限,就算每年漲10%、年終獎金好幾個月,但賺的還是有限。」

「『薪資收入』只占各類型收入的一小環,很難單靠每月的固定薪水與獎金達成『變有錢』的目的;然而,社會上的8、9成人都只專注這一點,這就是無法富有的原因。」

吳建賢認為,唯有增加收入來源,除了薪資收入、三節獎金、年終獎金、分紅獎金之外,還要全方位布建被動性的租金收入、投資收入、利息收入、其他收入等等,才有可能躋身金字塔頂端,變成有錢人。

建立「財源廣進」的被動式收入

「曾有一份調查顯示,3%的人工作賺錢並且管理錢和計畫錢;10%的人工作賺錢並且管理錢;87%的人只知道工作賺錢,並不是說87%的人不是好的工作者。然而,嚴酷的事實是,除非你和那些富人一樣行事:賺錢、管理錢並計畫錢,否則你很可能也變成87%中的一分子。」吳建賢呼籲。

在與有錢人接觸的過程中,吳建賢發現,3%的富人擅長「創造錢」;「有些人是做他們喜歡做的事賺錢,另一些人則是靠他們的投資賺錢,最聰明的人是這兩件事都會做。所以有兩種賺錢的方式:你可以上班,用你的時間和技能換取錢;或者你可以拿出你的錢,讓別人為你工作。」吳建賢提醒:「不要讓錢睡著,務必讓留下來的資金購買真正的資產,並且帶來正向現金流,才能讓錢滾錢。」

這就是「被動式收入」的基本觀念,所謂的持續收入,就是不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和精力,也不需要費心照顧,就可以自動獲得收入;在獲得「被動收入」之前,往往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勞動和累積。被動收入是獲得財務自由和提前退休的必要前提。

控管支出
形成正向現金流

在打造被動收入之前,有兩項前置作業必須完成,做到了,才有成功的可能,否則財富的漏洞一直存在,任何的努力都會徒勞無功。

首先,理財最重要的是累積財富,量入為出,甚至節儉都是有必要的。收入再多,若各項支出失控,無法造成正向現金流,將讓負面能量暴增,光是應付各項開銷都分身乏術了,怎麼可能有心情專注在賺錢這檔事上面?

其次,被動索取換成主動給予;想從別人身上多得到一點,你永遠覺得匱乏;但多給別人一點,你是富有的,金錢,就會自動被吸引來;比方說,你在工作上多付出、多努力,獲得老闆與客戶的欣賞,多賺一點的目標自然容易達成;比如當包租公的人,多替房客設想,裝潢美一點,家具齊全一點,套房出租率也就會高一點。

4方法
建構持續性收入

有了持續性收入的認識與概念之後,接著進入實際的行動方案;根據吳建賢的建議歸納出4方法:

方法1 利用下班時間

持續性收入系統的形成與你願意花多少時間、經歷有密切關係;願意下班後、假日時多兼一份差、多研究賺錢機會的人,成功機率絕對比別人高。

方法2 堅持下去不懈怠

賺錢系統的養成要花不少時間,更得承擔許多壓力以及責任,挺得過來的人,當然是富人的預備人選。

方法3 描繪使命、願景、夢想

夢想是奮鬥的目標,是調配資源的指導,有了願景,才有努力的方向,也才知道使命在哪裡;自然而然就會有行動力,完成自己想要的夢想。

方法4 整合各類資源

如果沒有獨特的技術、沒有顯赫的家庭背景、沒有豐富的人脈,那怎麼賺錢呢?答案是你一定要學會整合資源;擁有財富的人,一定是非常會整合資源的人。老闆要整合整個公司的資源變現為財富,商人整合客戶的資源變現為財富。看看現在的優秀企業家,哪個不是整合資源的專家。

最後,吳建賢總結,「綜觀所有的富人,沒有一個不是做到利用OPM(Other People'sMoney、別人的錢)、OPT(Other People'sTime、別人的時間)、OPR(Other People'sResources、別人的資源)賺到錢的。」

「賺錢之道,高段是錢生錢,中段靠知識賺錢,低段靠體力賺錢。」這條富人不說出口的潛規則,怎麼能夠不謹記在心呢!

等加薪?少得可憐!

錢,誰不想多賺一點;大多數的受薪階級無不把增加收入,寄望在老闆身上,但是:

★ 1111人力銀行的調查顯示,66.76%的企業今年「暫無調薪計畫」,僅33.24%的業者有意替員工加薪。

★ 探究有意調薪業者的加薪幅度,約5成6的企業表示,今年加薪幅度平均約為「2%以內」。

★ 中研院院士管中閔指出,過去10年,扣掉物價之後的台灣實質薪資年成長率僅0.1%。

看了以上的數據,你,還敢把賺大錢的希望,寄託在錙銖必較的資方身上嗎?

延伸閱讀

馬斯克生態系的最新AI拼圖—xAI

2024-04-24

AI巨擘的耶誕募資奇蹟

2023-12-27

如何才能提早退休?月薪32K小美工40歲財富自由:0050存股4步驟放大資本、年領300萬養老金

2023-07-26

0056漲到35元、00878創高21元、00713飆46元...該獲利了結?存股達人:高股息ETF遇3情況才賣股

2023-07-20

如何才能財富自由?他不到50歲提早退休,投資月賺7萬身家破億:從前我建議買房,現在要存股高股息

2023-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