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投保3原則 買保險不用花大錢

投保3原則  買保險不用花大錢

藍文彬(大有財務規劃顧問公司首席顧問)

保險稅務

戒掉呆保單

2012-09-14 10:02

30歲的 Emily 剛從日本留學回來,幸 運的找到一份在日商公司擔任總經 理秘書兼翻譯的工作,起薪 4 萬左右,年薪約莫 50~60 萬,比起大學畢業比她多工作 2年,仍然月領 3 萬多的同學好很多。但最近的她,卻為了錢的事苦惱,因為在保險公司
任職的阿姨知道她沒買保險,積極的勸說要她趕快為自己買一份保險。

另外,還有幾家銀行和保險公司的電話行銷人員不停的來電,推銷保險兼儲蓄功能的保單,讓她有點心動想買。只是兩者保費 1年總計將近 30 萬(詳表 1),讓她不知道該不該買?加上她已經答應男朋友的求婚,預計 2 年內結婚,也在計劃買房的事,擔心未來保費繳不起怎麼辦?她苦惱著保險到底要
怎麼買?怎麼現在的保險都這麼貴呢?

台灣保險費在過去20年,的確呈現越來越貴的趨勢,主要原因在於存款利率下降,國人罹患癌症和重大疾病的機率提高,使得保險公司的醫療理賠率的上升,因此保險公司只能調漲保費,支應營運成本的增加,同樣的保險商品,保費漲幅為 3 至 15%不等,因此不少人會像 Emily 一樣深感保費越來越貴,荷包越難以負擔。

不過,即使保險費率已經「回不去了」,只要掌握聰明買保險的 3 大原則,還是可以用有限的預算,替自己規劃足夠的保障。

原則1
先買純保障型, 再考慮養老還本型

保險商品顧名思義就是提供「保障」,但是商品越來越多元化,意味著保障的功能越來越多元。例如,傳統的「壽險」,若是加上「還本」,就代表有儲蓄功能,可以累積保費;投資型或增額型等壽險,則是在保障之外還有投資增值的功能。同時,如果你希望有住院醫療、意外、癌症、重大疾病等不同的健康照護的保障,各式各樣的醫療險都會有不同的保障內容。

此外,保險商品的費率與「保障期間」有關,因此「終身保障」的商品一定比有時間限制的「定期險」來得貴,例如以30歲女性為主,同樣100萬保額,20年終身壽險的保費是 20 年定期壽險的 15 倍,而純終身壽險的保費,則是養老還本壽險的一半(詳表 2)。由此可見,保險功能越多、保障期間越長,保費自然也越高。

當你發現業務員提供的保單計畫書出現多種讓人眼花撩亂的保險商品時,最重要的是先了解自己需要的保障額度,再來考量不同的保險商品,找出自己能夠長期負擔保費的商品排列組合。

以 Emily 為例,如果她只想先擁有基本壽險保障,那不妨可以先規劃定期壽險,等到日後手中資金更寬裕,再逐漸增加其他的保險商品,讓保障更完整。如此,也不會擠壓到其他人生目標的金錢準備。

原則2
選擇定期壽險 → 先買優體保單 → 再買正常保單

所謂的優體保單是指,在相同的年齡、性別等條件下,針對身體狀況良好、沒有抽菸習慣的人,可以提供較低的保費。購買的人,需要先通過體檢、血液、血糖測試、尼古丁測試等健康檢查。和一般保單不需要體檢就可以投保相比,略嫌麻煩。但是優體保單的保費比一般保單便宜 20%至 50%不等,也不失為可以降低保費支出的選擇之一(詳表 3)。

原則3
核心保障為主約,衛星保障用附約

相信許多人在購買保單前的保險計畫書裡,一定不明白為何有的保險是主約,有的是附約?其實是功能可能大同小異,但保費卻相差甚多。

以「重大疾病險」為例,同樣是30歲女性、保額 100 萬,購買 20 年期重大疾病險主約,年繳保費為 35,500 元;如果是附約,年繳保費則只需20,100元,而1年期附約,保費則可能只要 3,000 元。如果以同樣繳費20年來計算,繳交總保費差距可觀(詳表4)。

主約和附約的保費差別在於,主約險種通常具有「保單價值準備金」,附約則沒有。具有「保單價值準備金」的主約,當有資金需求時,可以作保單貸款,甚至在中途解約時,還可以領回部分費用。但是附約就是「依附」在主約身上,一旦主約保障不存在,附約的保險效力,也會跟著消失。

如果 Emily 想要擁有基本壽險保障再加醫療保障,保單組合可以最重要的壽險保障為主約,再以重大疾病定期險為附約,這樣也可以省下不少保費。

對於像 Emily 一樣,想要同時準備多重理財目標的人來說,在進行保險規劃時,不妨先滿足基本保障需求,再慢慢增加不同功能的保障,而不是在收入有限的情況下,就被高保費的保單壓得喘不過氣來。

根據上述 3 大原則,重新調整 Emily 的保單規劃,用保費較低的定期險打造適合他現階段保險需求的「基本款」,年繳保費只需要 6 萬元,和最初的規劃相比,1 年可省下22萬元保費。如果妥當運用省下來這筆保費,假設投入年複利 5% 的投資工具,20 年下來,累計省下的金額都足以買房。

保險規劃需要隨著人生不同的階段調整,對於預算有限的年輕人而言,不妨「先求有、再求好」,將手中較多的資金,先拿去達成短期需要高額現金流的理財目標,例如購屋。等到未來日後收入增加、或是婚後家庭責任變大時,再因應不同階段的保障需求再增加,一步步做到保障與財富都能兼顧,才是聰明買保險的終極目的。



.






















延伸閱讀

00881今年股價17⭢24元「輝達概念股最高ETF」還會再漲?達人看好衝50元,1個理由「還不到高點」

2024-06-14

降不降息都會漲!國泰金(2882)、京城銀(2809)...達人點5檔「債券反彈概念股」,最便宜才3字頭

2024-06-07

ETF如何買才能穩穩賺?達人用4類ETF建構投資組合,價差股息兩頭賺:4成買高股息、債券佔●成

2024-05-02

高息ETF哪檔最會賺?同時買進00878、00919、00929、0056...「這1檔」報酬率46.8%息利雙冠王​

2024-06-14

賣掉00918想賺價差,股價一路狂飆買不回來...達人揭台股2萬點,高股息ETF存股3大迷思「別和我一樣犯蠢」

2024-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