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文化產業與企管思惟 P.08

文化產業與企管思惟 P.08

本星期內,我聽過兩場跟「文化產業」相關的講座。一場由台灣電腦遊戲界的先進(包括新藝術學院科技公司的諸位金頭腦)主講,以遊戲軟體為例,說明文化產業的現況與前瞻性策略。另一場由從馬來西亞來的馮久玲博士主講,題目是:「與全球化對話──在地文化產業的願景」。

兩場講座都發人深省。馮博士聰慧而詼諧,臨場舉出許多例子,鼓吹文化是好生意,需要的尤其是某種商業模式( Business Model ),就可以利用文化上的創意去創造產值。

她特別舉澳門為例,她說澳門的領導非常積極,一方面卯足全力申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遺產的認定,一方面已經開始利用文化,創造地價:從大三巴牌坊延伸出去,全澳門一五%的面積規畫為文化遺產的範圍。短短的時間,三分之二的老舊店面也已經換了主人。

文化確實可以獲利,可以創造出經濟上嶄新的產值(或為舊產業帶來莫大的加值空間),這一點殆無疑義。

有趣的是,這些講座之中,都是熟悉企業運作的人士在侃侃而談,而文化界的人士在底下忙著做筆記。如果將這個現象看作一種隱喻,已經可以預見「文化產業」這個議題所界定的主從關係。

換句話說,文化所創造的產值,大多數時候,是在為其他產業創造產值。

再舉極端的例子,文化所創造的產值,對文化人自身而言,有時候,也可能是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像我以前住家附近美國華盛頓特區的喬治城(紐約市的蘇荷區與東村也碰到相同的情況),曾經發生過這樣的情況:城內無法救治的幾條街,前銳而年輕的藝術家入住後,營造出不一樣的風景,為那區域招攬來了觀光客,接著地價暴漲,藝術家卻成為付不起房租必須搬遷的第一批人。

印證於我的朋友 Peter 告訴我的道理,他說, 整體而言,這個社會一直在「剝削」創作力旺盛的藝術家。文藝界人士由於自身不可抑制的創作欲望,總是不顧現實報酬地做下去, 到頭來,為社會累積了毋需付費即可享用的精神食糧。Peter 說,若有一本帳簿的話,社會實在虧欠文藝圈的人士太多了。

對文化界而言,如果不能夠想出另一套運算公式,而只是依循商業模式,用可能的獲利(增值數字)來計算「文化產業」的產值,接著政府或民間機構又再以這種實際的回收作為指標,決定對「文化產業」項目選擇性地投資。從頭到尾,其中「指導」文化的是一套企管思惟,文化人在「文化產業」的討論裡將始終居於邊緣的角色。

海德格的詩:「夜裡的鐘聲將凡人引領到天堂。」問題是,怎麼測量夜半鐘聲的價值?怎麼計算它擴散的影響力?包括帶給一個城市的幸福嚮往,包括為社會凝聚出某種精神座標。這些抽象的價值應該怎麼樣估算(甚至包括細節細目的計價,包括怎麼把抽象的價值量化,在帳面上轉為鐘樓的維修費用等等),明明難以量度,在處處仰賴具體數字的現實社會裡,又必須列出明確的帳目。這是一旦談到文化產業議題,文化人的躊躇難為之處。(平路為資深媒體工作者)

延伸閱讀

「超級阿嬤」陳玲玉律師聊帶孫教養「用愛打開夢想的門」:帶自己的孩子跟孫子的最大不同

2024-01-25

從小夢想當畫家、30歲棄教職拍紀錄片…金馬導演楊力州:人生沒有走錯的路,終將成為推一把的力量!

2023-01-18

揭密!全球首座《冰雪奇緣園區》香港迪士尼開幕:光艾莎結冰魔法就做3年...140位工程師歷時7年打造奇蹟

2023-11-22

放牛班怪胎靠這「興趣」考上台大 連美國博物館都成他客戶!

2021-01-14

街友都是活該? 不願成累贅!他們化身工班替獨居老人修破屋

2023-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