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事業巔峰急流勇退 P.66

事業巔峰急流勇退 P.66

四十歲以前,劉恆智汲汲營生,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賺錢養家。累積了上億身價,他突感生命的空虛;在事業顛峰急流湧退,投入令心靈悸動的攝影世界,劉恆智發現,生命也可以有另一種寫法。

大多數人喜愛尋找自我發揮的舞台,感受鎂光燈下眾人目光投射的喜悅,甚少人會注意舞台外的角落會是什麼模樣。

台北市北投捷運站繁華市景旁邊,一塊不起眼的招牌寫著「角落映像」,鮮少人知道這個攝影工作室的總監劉恆智,曾是年營業額四千億元的鴻海公司副總經理;四十三歲褪去明星企業的光環,來到舞台的角落,重新尋找人生的出口。


汲汲營生 巔峰急流勇退

儘管朋友與家人對劉恆智在職場的成功都引以為傲,一天在父親轉述與兒子的對話下,卻改變他的人生觀。

「爸爸呢?媽媽呢?」劉恆智的父親詢問孫子,「爸爸在大陸,媽媽在公司看帳簿,」孩子答著。「這還像個家嗎?」也許是潛藏內心深處對家人的虧欠,劉恆智決定捨去鴻海每年價值數百萬的配股,辭去人人稱羨的高階主管職位,重新拿回與家人間難得對話的機會,同時找到新的生命動力。

劉恆智的父親為海軍中階退伍軍官,沒有顯赫家世,光武工專畢業後,劉恆智就進入職場工作,負擔家計,汲汲營生。劉恆智的妹妹,也是知名的財經書籍作家劉憶如說:「四十歲以前,劉恆智大概沒有時間想別的事,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賺錢養家。」

劉恆智曾任英業達公司研發專員、美國國家半導體台灣區經理,後來電腦引進國內後,IBM 開始在國內代工生產電腦,促成了台灣個人電腦產業起飛,當時劉恆智創立艾斯毅科技公司,專注電腦系統散熱的技術設計,算是經營成功的小型科技企業。

民國八十七年,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看上劉恆智掌握的電腦散熱技術,耗資上億資金,延攬團隊到鴻海工作,劉恆智因此擔任鴻海集團副總經理,算是郭台銘開疆闢土的重要謀臣之一。

經歷台灣科技產業最發達的年代,劉恆智笑著說:「在台灣,像我這種四年級生的科技人,如果事情做得好但做人普通,身價最少三千萬元,如果事情做得好又做人成功,身價一定上億元。」

被朋友稱讚做人與做事都很成功的劉恆智,身價早已上億元,但經歷了三年鴻海集團辛苦勞累的工作生涯,親身經歷與同儕在董事長郭台銘面前「罰站」的經驗,經過六千五百天「神仙、老虎、狗」的日子後,四十三歲的劉恆智決心在事業巔峰急流勇退,從職場上退休,為工作生涯畫下美麗的休止符。


不為工作而活 原來生命如此美好

離開忙碌的職場,劉恆智獲得肉身的放逐,但內心總覺得有點空虛。一天他翻閱叢書,發覺大前研一所寫的《想做就去做》,十八年來忙碌的科技生涯,當下領悟,原來自己從沒有為自己的興趣活過一天,也在當下體會「活著呼吸」的生命意義:「原來生命是可以不為工作而活,可以為自己而活。」

退休後,劉恆智想起兒時父親開的照相館,激起埋藏在內心深處的攝影種籽,因此決定重新學習攝影,在攝影世界中,尋找生命的第二春。

劉憶如回憶,幼時父親開了一間小照相館,家裡主要的收入來源就是幫別人洗照片,小時候都必須早起,劉恆智幫忙把底片掛在暗房裡晾乾,他則幫忙將照片放入信封,貼上郵票,寄給客戶。

「就像重新找回失散二十年的親人般喜悅,劉恆智過去工作時絲毫無法分心放在攝影興趣上,現在功成名就,玩起攝影,反而就像經營事業一般,衝勁十足。」劉恆智的友人麥實創投副總裁戴偉恆調侃著說。

「劉恆智重新學攝影的過程,就像經營科技業一般,專注而努力。」戴偉恆觀察。首先,劉恆智全台找尋攝影人才,向一流的老師學習,到世界各地去見習,參觀各式各樣的攝影展,藉以提升自己的視野。


邂逅感動的片刻 為小人物添喜

有人笑劉恆智,過去跟隨郭台銘跑遍大江南北,組團隊、搶訂單,在事業上大獲全勝;現在學攝影,一樣跑遍中國、日本,狂熱程度,比起經營事業般的努力不遑多讓。只不過這樣的努力卻不會讓自己的財富數字再增加,但劉恆智卻樂在其中。

去年五月,劉恆智在與前中國時報攝影記者、總統寫真集《總統開門》一書的掌鏡人陳建仲碰面,一位億萬富翁攝影師,與專業新聞攝影工作者,兩者迸出創意的火花。兩人共組「角落映像」沙龍,希望透過鏡頭傳達「不為明星點妝,要為小人物添喜」的精神,讓攝影生命開啟另一篇扉頁。

許多攝影得獎作品,如戰爭、火災現場、飢餓荒地的畫面,震撼人心,不過這基本上是擷取被攝影者的悲情,作為創作題材,得獎的攝影師是喜是悲,其實難說。劉恆智強調:「我們要顛覆以前的觀念,為被拍攝的人、事謀福利,傳輸新的主體概念,讓隱藏在角落的小人物成為主角,展現小人物狂想的生命力。」

劉恆智「角落映像」的創業夥伴陳建仲,從十七歲初拿相機,二十年來,每一次發自內心感動的時刻,便按下快門,用鏡頭和畫面留存他和被拍攝者的心情故事。每次捕捉陌生人的鏡頭,別人會問,你用這麼多金錢與精力拍攝來的畫面,都與你何干?當時他說不出來原因,只知道自己喜歡拍,就像鋼琴師喜歡彈琴,沒有特別理由,就是喜歡。


從台積電的角落 尋找企業競爭力

劉恆智非常認同陳建仲「用鏡頭為小人物發聲」的信念,但可以把這個信念運用到他較熟悉的科技產業界,未必要以純藝術的角度來推展。劉恆智認為,台灣科技界雖然有很多億萬富翁,但卻沒有自己的影像文化,許多企業在科學園區蓋起氣勢磅礡的建築物,卻沒有足以涵蓋企業文化的物像,記錄企業成長的軌跡,顯現員工的生命力。

劉恆智認為,既然業者有記錄影像的需求,卻沒有攝影專才為他們去創新整合企業的影像文化,因此新的市場將被挖掘出來。經過十餘年科技業歷練的劉恆智,似乎比別人更早嗅出另類影像攝影的「商機」,因此建議陳建仲,「角落映像」可以朝著這個目標去發展,說不定會有意外的收穫。

陳建仲在聽過劉恆智的建議後,茅塞頓開,拋棄了每月七、八萬元薪水的報社攝影工作,他的目標不只是當個專業的攝影家,更要努力結集各方人才和資源,建構「攝影經濟」的機制,期望改變大家對視覺藝術的觀念,讓攝影也能成為一種新的文化產業。

這樣的想法與行動已經默默發酵,例如台積電是台灣高科技業的標竿企業,過去外界對台積電的成功印象,可能聚焦在董事長張忠謀一人身上。其實公司每一位基礎員工,專注把每人的工作做到確實、完好的畫面,才是台積電企業競爭力的實質展現,但這些故事發生在公司內部的每個角落,卻少有人去了解、關心。

透過劉恆智過去人脈的介紹,台積電成為國內首先接受「從角落尋找企業競爭力」概念的創新企業,「角落映像」已經積極籌募拍攝台積電員工的生活影像,為企業留下基礎員工生命力的影像,用不一樣的角度看台積電,為台灣半導體產業發達,下一個成功的新註解。

「角落映像」工作室,開風氣之先,為企業生命力留下影像,這全新領域對劉恆智這位億萬富翁攝影師來說,攝影不僅是生命第二春,也是事業第二春,這份事業不再只有銅臭味,而是發自心靈的自我興趣,他也成為累積心靈財富的「億萬」攝影師。(本文轉載自365期今周刊)


延伸閱讀

無數老母親為了孩子能兼顧事業與家庭,再次投入顧孫的修羅場...心理諮商師:隔代教養也需要愛與肯定

2023-12-27

哥哥姐姐都是高材生,他卻18歲就休學!陳耀訓如何從不喜歡讀書的飆車少年,走到世界麵包大賽冠軍?

2023-05-19

「女兒照顧,你錢卻都給兒子,這公平?」一趟旅行讓我體悟:父母心中的公平不是每個孩子得到一樣多

2024-02-07

父母財力雄厚,高中兒卻屢次偷竊成常客,只因到警察局有人可以聊天...那些叛逆的孩子在想什麼?

2024-01-03

父親會家暴、母親離婚只帶走弟弟...一個被記滿3大過的少年:如果可以好好唸書,我也不想惹事呀

2023-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