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鄧文裕:不當戰死沙灘的前浪 P.78

鄧文裕:不當戰死沙灘的前浪 P.78

鄧文裕沒有顯赫的家世,甚至連一般小吃店的祖傳祕方都沒有。鄧文裕今天的地位,憑的是一股不服輸的傲骨,和時時怕後浪追趕、時時進修的柔軟身段。

接近正午時分,高雄市區的鄧師傅滷味餐館,陣陣撲鼻滷味香傳來。人稱鄧師傅的鄧文裕,身著全套白色的廚師服,頂著高高的廚師帽,留著他個人的正字標記一撇鬍,揮汗如雨地指揮著店內的二廚、三廚,一一端上鄧師傅的招牌絕活,等著待會上門的老饕。

不一會兒,果然賓客滿座,將十坪大的店面全部坐滿,甚至滿到二樓。在鄧師傅的店裡,主人和客人,都笑得跟門口的招財貓一樣的滿足。任誰也沒想到,一個賣滷味小菜的餐館,六家分店,一整年就為高雄的滷味大王鄧師傅,創下逾一億元的業績。

鄧師傅本名鄧文裕,正因為下港有名聲,讓上港有出名,近來成了美食節目爭相造訪的傳奇人物,日本人甚至早聞其名,在日本亞細亞航空的空中雜誌將鄧師傅的滷味列為來台必吃的佳餚後,不久日本的《亞洲最好吃》雜誌也前來見證,他們都尊稱他為「達人」。

不斷學習/為寫菜單,去學英、法語


傳奇也好、達人也罷,鄧文裕總覺得這樣的頭銜太沉重。「我還是喜歡人家叫我師傅就好!」小學一畢業,十三歲就拜師學藝,鄧文裕並沒有顯赫的家世,甚至連一般小吃店的祖傳祕方都沒有。鄧文裕締造如今的地位,不過憑一股不服輸的傲骨,和時時怕後浪追趕、時時進修的柔軟身段。

民國五十年,出生於台北三峽礦鄉的鄧文裕,來到繁華的台北西門町,由最底層的學徒作起,學藝第八年,方才取得了廚師的資格,鄧文裕這才叫「鄧師傅」。之後的三十年,鄧師傅並未終止掉他學藝的蹤跡,即使當上了大廚,只要一發覺後浪推過來了,他便離開原職,趕緊到另一個全新的環境進修,以免成為戰死沙灘的前浪。

六○年代,他曾在台北的亞都咖啡學泡咖啡,還一度考上了中國航運公司當隨船廚師,準備偷渡美國學藝。七○年代,他為了在廚藝的專業外,汲取經營之道,於是南下台中、高雄在餐廳裡當掌控全場的內部經理。甚至在日本學過法國菜、在香港學過中式料理。

鄧文裕太太說,鄧文裕是「活到老、學到老」的典範。他總認為會作異國料理的大廚,不能不會寫菜單,於是他以超過四十歲的年紀,到YMCA學英文,又如同電影《航站情緣》般的劇情,用法、英、中三本對照的方式,學習法文。甚至五十多歲了,還在中山大學修習行銷管理。不為其他,就只因為怕被取代的「前浪情結」。

華華大飯店的老師傅林新溪,是鄧文裕的啟蒙老師。林新溪授予鄧文裕的除了烹調專業,就是廚師最基本的修練,也是應有的堅持│—品質和衛生。

鄧文裕的生意經是三長兩短理論。所謂三長,就是要用「長」時間講究的功法烹調,除了讓客人吃上癮、客人吃得健康、吃出「長」壽,成為「長」期光顧的客人。

嚴選品質/為部分焦飯倒掉整鍋炒飯


除了衛生,鄧文裕更要求食品的口感。據鄧師傅店內的廚師轉述,有一回鄧文裕明明站在門口招呼客人,忽然衝進廚房要求二廚將整鍋炒飯倒掉,因為鄧文裕憑著多年主廚經驗練就出的聽聲辨位之法,查覺二廚的炒飯聲音不對、大鍋冒出來的煙色不對,判斷這鍋飯炒焦了。

雖然鄧文裕是對的,但二廚覺得將整鍋倒掉太過浪費,主張將沒焦的那部分繼續上菜,但鄧文裕就是不肯。「我知道,這鍋飯客人還是吃得下,但你相不相信這桌客人再也不會來了。」

鄧文裕爐火純青的專業和對品質的龜毛,果然為鄧師傅創造了令人稱羨的回客率。但真正讓他生意源源不絕的則是所謂的兩短策略。由於他的滷味都不是高價品,一定要讓店內客人的流動率變高。為了不讓客人在店內逗留太久,他祭出了讓客人吃的時間「短」、坐的時間短,但卻又要讓客人能在「短」時間內再度光臨。

鄧師傅撫著嘴邊的小鬍子說,「我絕對不賣難以嚼碎入口的食物,也不會擺設舒服的沙發。」即使有一些小手段、耍一些小心機,「但鄧師傅的東西真的好吃,這也是鄧師傅滷味一年賺一億的最大祕訣。」與鄧師傅結識多年,高雄市報關商業同業公會前理事長蘇清凱如是說。

「八分靠打拚、二分天注定」,這是鄧師傅經營事業的準繩,於是在現行的六家店裡,有三家特別設在八十二號,為的即是時時提醒自己創業之初的「二八理論」,以及那份堅持、那份執著,正如同他那鍋從不走味的滷汁。

/小檔案/
鄧文裕
出生:1948年 學歷:國小畢業
經歷:高市烹飪公會理事長
高雄市商業會理事
現職:鄧師傅餐飲連鎖負責人
年收入:6店每年總營業額1億2千萬元,實質獲利約1千萬元
入行:43年
啟蒙師傅:林新溪

延伸閱讀

台灣成打黑工天堂… 無法遣送回國的失聯移工,為何到處趴趴走身價反漲?

2020-12-09

「移工金流」近8成黑市交易!這家企業搶食移工匯兌大餅  劍指電支市場

2022-01-15

全國三級警戒 移民署受理失聯移工自行到案不中斷

2021-06-15

英業達砸近7億赴泰國設廠,背後3大盤算曝光:為何人口更多的越南缺工,泰國卻不會? 

2023-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