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現在就養成顛覆一切的習慣

現在就養成顛覆一切的習慣

大師輕鬆讀

個人成長

2013-10-14 13:37

在這個崩壞的世代中,搶先顛覆是因為我們拒絕接受現狀;變得卓越是因為我們改寫遊戲規則;而成就偉大則是因為我們幫助其他人變得更好。

現在是個人與企業不斷崩壞的世代——只是有些非常好(例如創新科技),有些則很糟(例如金融危機),但一切都在崩壞。深諳變革趨勢的比爾.蓋森,走訪100位各行業勇於顛覆的成功人士,包括雅虎執行長、《阿凡達》的製片等。他發現能夠在崩世代勝出的人,是那些在持續紊亂、失序及崩壞中,找出如何獲益或善加利用的人。從這些成功人士身上,他歸納出25種顛覆一切的習慣。

研究一再顯示,我們每天的行為有高達45%受到個人習慣驅使。想在現在與未來擁有更多成就,不要花太多心思擔心這個世界的外在轉變,而是更專注於你自己內在的旅程。從這 25種習慣中找出 5 至 6 種,融入你每日的作息中,你將會欣喜迎接而不是恐懼害怕崩壞的未來。


第1部 應該做到的事

崩世代做大事的 14 種習慣:

習慣 1 質疑一切
永遠不要假設有些事做不到。挑戰你的假設,用不同的方式做事。

習慣 2 勇敢無懼
積極執行你的點子與信念。想辦法做出大改變,而不是一點一滴改進。

習慣 3 消滅你最珍惜的東西
擬定計畫時,一開始就建立自我淘汰機制。不斷進行反覆更替。

習慣 4 做了不起的大事
崩世代需要了不起的夢想、目標與行動。做些偉大的事,你就能勝出。

習慣 5 把自己的東西炸掉
為你所做的事帶來一些變革。如果做不到,就研究反叛者的做法,偷學他們的點子。

習慣 6 變得善於辨別
讓自己變得非常善於評估必須做哪些事,擬定策略並執行。

習慣 7 勇往直前鬧到天翻地覆
達成更多成就的最佳方式是多多失敗,更快失敗,然後反覆再來、再來、再來。

習慣 8 放手去做就對了
在企業的崩世代,不會說「不」的人總是會遇上龐大商機。

習慣 9 加快腳步
在今日,速度比精確度更重要。你必須努力找出方法做更多事。

習慣 10 網子出現前先跳
社會安全網永遠只是幻覺。準備好往下跳,即使底下沒有網子。

習慣 11 簡化再簡化
大部分的秩序擾亂行為是在試圖簡化事情。找出方法減少你做的每件事的摩擦。

習慣 12 擁有副業不要依靠別人維生。
手邊永遠要有一些小計畫,當個創業家。

習慣 13 一直回到未來
找兩位導師,一位是你一半年紀,另一位是你兩倍年紀,然後請他們給你意見。

習慣 14 做些改變世界的事
這個世界充滿嚴肅問題。找到重要的事,奉獻你的人生。

在混亂世界找到快樂的祕訣,在於全心投入讓世界有所不同。如果你投身一個目標、一項需求,或甚至是一套超乎自身的價值標準,你能讓世界有所不同——而且最後將更快樂。


第2部 應該避免的事

享受旅程的 4 種習慣:

習慣 15 不要打愚蠢的仗
如果你發現自己正在打艱巨的戰役,對抗人們奉為圭臬的點子,離開吧,不要浪費你的時間。

習慣 16 不要遲疑
承認你的恐懼,然後下定決心克服它們並繼續顛覆。

習慣 17 不要使用軟弱無力的工具
你必須擁有優秀工具,否則無法「在宇宙留下痕跡」。你要投資最優秀的工具。

習慣 18 不要打倒他人,要試著造就他人
影響他人最好的方法是對他們好,對他們抱持樂觀態度。好好對待別人。


第3部 行為準則

拯救世界與享有美好人生的 7 種習慣:

習慣 19 深刻了解自己
在崩壞的世界,知道自己要往哪裡去,知道自己立場是什麼,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不要不清不楚。

習慣 20 當然,你要跟隨熱情
在一個崩壞的世界,如果你不跟隨自己的熱情,你就會被逼著追隨別人的。

習慣 21 記住彈性很重要
世界快速變化時,保持「永續性」沒什麼意義,相反的,你必須擁有彈性。

習慣 22 一直不斷顛覆自己
遲早都會有人顛覆你——所以你要先下手為強。

習慣 23 你的人脈是你的力量
想出如何透過人脈完成卓越的成就。善用那股力量。

習慣 24 你才是讓事情成真的力量
局內人永遠不會推翻現況。顛覆不必等別人允許,做就對了。

習慣 25 這不是你一個人的事
在這個世代,我們比史上任何時期更休戚與共。消除藩籬吧。

延伸閱讀

國中會考天氣如何?今年首颱「艾維尼」機率愈來愈高!下週「這3天」雨勢最猛…

2024-05-17

這2家上市公司股票淪壁紙!不只Q1財報難產、去年的也沒申報…證交所示警:有下市風險

2024-05-16

想讀醫學院、當主治醫師年收入800萬?前輩們曬殘酷薪資單,他年終才3萬6...實際月薪大公開

2024-05-17

0056、00878、00919…5檔高息ETF漲翻天還能買?達人點這檔報酬率雙位數:配息續航力十足

2024-05-17

老爸分享如何教出台大學霸兒、本尊跳出來:其實像養放山雞...為何說優秀不一定是「教出來的」?

2024-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