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好好活,也學著好好死

好好活,也學著好好死

城市漫步-JESSICA

個人成長

2013-11-22 13:31

當下心裡有一陣感嘆:忙碌如我,滿滿的待辦事項和行程,常活的以為自己都不會死。但醫院彷彿一個人生劇場,讓人不得不停下腳步,凝神再思。

這陣子因重感冒病了二週,在家附近的小診所看三次門診加自費打點滴,病情沒見好。後來轉去大醫院的呼吸胸腔門診,當醫生拿著聽筒在身上敲來敲去,懷疑或許是輕度肺炎要照個片子時。覺得已經生病夠久的我,當下真有點欲哭無淚。

於是,帶著些許落寞加自我可憐,我坐在診療室外等著拿處方簽時。一幕情景吸引我的注意。

在右前方不遠處,一個坐在輪椅上的老婆婆不斷掉眼淚,兩旁家人們,拿著衛生紙一邊幫老人家擦眼淚一邊努力的安慰著:「媽!我們就吃這最後一次藥,以後都不吃了。不要哭,就吃這最後一次....。」高齡老媽媽哭的委屈像個小孩子似的,身旁兩個中年人手足無措的勸著。旁人雖不知事情的來龍去脈,但那場景看了真讓人同情。

我身後兩個候診的長輩們,此時也七嘴八舌的開始發表評論。

「ㄟ阿係我喔!我兜不要那麼辛苦,叫我兒子別救了,讓我好走。」
「哪有哈好氣(好運),你銀行簿子不交代好,阿ㄟ放你走....」

當下心裡有一陣感嘆:忙碌如我,滿滿的待辦事項和行程,常活的以為自己都不會死。但醫院彷彿一個人生劇場,讓人不得不停下腳步,凝神再思。

頓時,稍稍慶幸託母親曾在壽險業工作多年的經驗,使得家裡向來不避諱討論死亡。家裡人也都老早簽署完成器官捐贈同意書。不排斥電腦的母親,也學著用Evernote這個好用的APP,來管理和記錄她複雜的就醫和用藥記錄。因Evernote可同步分享資料給其他家人,也能隨時在手機或平板上更新資訊。母親完整的就醫資訊,是預防她在無意識狀況下送醫時,醫院能透過家屬提供的資料即時掌握她平日就醫狀況,不用浪費醫療資源。預防家人有緊急過世的可能,個人該交代的重要資訊,我們也都習慣用Evernote來保持更新。

當然,我們都知道死亡從來不是一個貼心的朋友,再多準備也僅能稍稍為那接著而來的巨大震撼做點緩衝。

多年前,曾看過一本書《向殘酷的仁慈說再見:一位加護病房醫師的善終宣言》,書裡頭提到台灣人傳統的孝道觀念在遇到長輩面臨生命終點時,反而出現許多看似仁慈實則殘忍的現象。在看這本書之前,我基本上對於「無效醫療」這幾個字一點觀念也沒有。

Dr. Peter Saul 在TED有一個很棒的演講「死亡二三事」,裡面根據他在醫院豐富的臨床經驗,對於病人和家屬們有非常建設性的建言。包含如果病人走到生命最終,家屬可以問兩個重要問題並幫助病人做接下來的選擇。我很喜歡他引用創辦安寧照顧基金會的Dame Cicely Saunders的一句話:「You matter because you are you, and you matter to the last moment of your life.」(你很重要,因為你就是你,你的生命直到最後一刻都很重要。)

藝術家Candy Chang在不同國家的城市,利用都市廢棄屋創造出一些公共創作讓人對「在我死之前,我想...」這個主題留言。有些留言讓人哈哈大笑,有些則讓人揪心。(此創作結果發表在TED演講上)

幾乎所有的媒體雜誌、網路新聞,都在告訴我們怎樣活的更好。「輕鬆十招成為職場達人」、「一定要知道的五大抗癌好食物」、「如何在退休前賺到夠用的退休金」....。但甚少有人告訴我們:「這一生如何活的不後悔」、「突然意外死亡時,你最希望家人知道的三件事」、「面對死亡你一定要準備好的五大心態」....等。當我們學著好好活著的同時,或許學著好好迎接死亡也是件重要的課題。

然後,當有錯覺自以為時間永遠夠用,生活美好的好像永遠不會消逝的同時,我偶爾會看看Randy Pausch的最後一堂課(Youtube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22yKlUt4F4

這影片常提醒我去思考以下問題:
  1. 我有多感謝現在的生活?
  2. 我是否充滿熱誠的去做我喜歡的事情?
  3. 我是否和身邊重要的關係保持好的連結?
  4. 當皆完成以上,我能否平靜面對下一刻即將要死亡?
  5. 如果馬上面臨死亡,我最大的遺憾是什麼?

(附註:不久前,今周刊有發文希望專欄作家能多寫些正面的文章。但我居然馬上寫了篇關於死亡的文章。嗯.....希望大家未來還能看到我。)

延伸閱讀

窄巷中的南印度菜

2024-01-10

最強正向養成術!她被笑像怪物、遭同儕霸凌,為何能樂觀走出低潮:是媽媽讓我學會勇敢

2023-01-16

校園憾事如何解?杜紫宸:家長扭曲價值觀是關鍵、葉丙成:台大需要做改變

2020-11-15

女兒考全班倒數第二名...網紅凱莉哥:放養是最困難的,放任的不是孩子行為,而是家長的態度

2023-03-23

網紅醫甩2兒100巴掌後,暫停臨床職務…禾馨創辦人蘇怡寧:不想未審先判、但家暴須譴責!

2023-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