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尋找創業新點子 P.70

尋找創業新點子 P.70

你想的到的創業點子,別人好像也都想到了,創業商機似乎已趨飽和。但事實上,新的機會仍不斷蜂湧而出,只是創意並不是憑空而降,經驗的累積才是重點;往往累積到某種程度時,才會在別人意想不到之處開花結果。

當生活面臨改變、社會變遷之際,你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先看看日本人在十多年前的反應。

當日本社會學家吉田隆彥指出,日本的日常與個人兩大市場將出現高齡化、高度資訊化與服務化等八大變動趨勢後,立石電機就推出了「健康碾米機」、象印則發售「新碾風味」,以掌握高齡日本人重視健康的商機。

結果,新機器上市不久,就達到二十萬台的市場規模;而原本只有間小店面的是司建物公司,因發現到商旅人士的生活難題,推出了「一周公寓」,日常設備一應俱全,收費不到四萬日圓,比商業旅館相對便宜許多。五年後,是司建物在東京、大阪擁有五十棟出租公寓大廈,共一千五百個房間,生意依舊門庭若市。

再看看英美人士在的反應。當美國未來學家彼得舒瓦茲( Peter Schwartz )在新書《未來在發酵》( Inevitable Surprises )中預言,未來二十五年,全球將發生「環境主義當道」、「全球經濟出現長期榮景」與「全新的移民模式」…等七項無可避免的驚人變化,在倫敦,一家名為「未來森林」的公司現在正將「碳中和」( Carbon Neutral )註冊為商標名。

未來森林在做的是,幫顧客換算他們在一年中直接與間接製造的二氧化碳,然後讓顧客在全球一百多座森林中任選一處種植樹木幫助吸收二氧化碳,以遏止全球暖化現象。目前種一棵樹的費用是十英鎊(約台幣五百五十元),影星李奧納多狄卡皮歐就委請未來森林在墨西哥種了一千多棵樹,《末代皇帝》導演貝托魯奇也在蘇格蘭種了一座「森林」。

如果說,性格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民族性可以決定一個國家的前途。那麼,日本人和英美人的創意的確為他們個人和國家帶來了莫大生機。

滿足欲望 從日常生活中找到新點子

今年八月,美國《時代雜誌》( TIME )也以專題報導了日本的文化創意產業。《時代》指出,在過去十年裡,日本製造業的產值只成長了兩成,而文化創意產業卻成長了三倍,成為日本經濟復興的主動力。

日本人確實是一個很有創意的民族,但為什麼日本人總可以從日常生活中找到創意的點子,繼而發展出一門成功且有趣的事業,甚至是產業呢?

長期研究日本文化的作家湯禎兆指出,日本人的創意一方面來自其文化中縮小意識的微觀本質,另一方面則是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政府為了重建經濟、在廢墟中重生,大力推行「滿足欲望是再自然不過」的正面價值。於是,便造就了日本人在生活最細微之處,發展出類似治療食材宅配、寵物殯葬、膠囊旅館及代寫日記等一項又一項令人嘖嘖稱奇的業態。

儘管日本在十多年前步入不景氣,吉田隆彥仍不忘打氣的寫著:「日常市場就是我們平日的生活場合,雖一向有許多產業參與,似乎已趨飽和,但事實上新的機會仍不斷蜂湧而出。」

經驗累積 開拓日常市場

每當談到創意時,台灣常因為受著昔日「仿冒大國」形象的拖累而妄自菲薄,儘管過去三十年,台灣憑藉著製造與生意優勢在全球電子產業中屢建奇功。但就如同政治大學科學管理研究所所長李仁芳所指出的,以台灣民主、自由和民生富裕的程度來看,已不再適合吃苦耐勞型的「阿信經濟體」角色,而應從更具創意、靈敏度的方向發展行業和產業。

李仁芳甚至還為此發明了「體驗經濟」一詞,用來指稱可「讓顧客的身心和靈魂都能夠快樂」的經濟,而這正和吉田隆彥所說的日常市場有異曲同工之妙。

其實,在貿易與電子業打拚五十多年的台灣,確實已累積不少經濟與文化資產,培養許多年輕的創意之士。

今年二十八歲的朱學恆,原本是公關公司的企畫專員,平日則特愛看科幻小說,尤其是原文的;突然,一個創意,讓他將在工作上的專業與個人嗜好連結起來,於是他主動向聯經出版社提出了《魔戒三部曲》重新譯作與出版的企畫案。這個創意,不但讓他賺得人生中的第一個一千萬元,更讓他對自己的創意能力有了信心。

然而朱學恆在談到創意時,卻同樣也強調創意不是憑空而降或無中生有,「經驗的累積才是重點,往往累積到某種程度時,才會在別人意想不到之處發現機會。」朱學恆說。

退休後移民美國的穆景南、退伍後就當起房屋仲介員的湯凱宇,就分別在重返學校念書時、在工作中發現了機會。 穆景南在美國接觸到生活教練( Life Coach),便想到可將生活教練的專業中文化並引進東方社會;湯凱宇因為接觸的第一個客戶是義大利人,就聯想到既然都要幫這些洋人處理「房事」了,何不連生活大小事也一併幫忙處理。

常做沒意義的事 可保創意

這些都是從個人生活與經驗中延伸創意服務的案例。但創意出來了,最怕後繼無力。這一點朱學恆最不敢輕忽。現在的朱學恆,即使擁有不為五斗米折腰的財力,但他仍然積極的充實生活經驗。只不過,朱學恆的方式很特別,那就是到處和人聊天,而且他可以從網路社群聊到自設的基金會義工。

「千萬不要對你聊天的對象或議題存有成見,否則會錯失掉非常有趣而新鮮的創意。」朱學恆又加了一句看似無厘頭但卻有理的觀點:「常做沒意義的事,可保創意!」或許,讓台灣創造下一個繁榮的武器,就在你我看似無意義的生活當中了。

延伸閱讀

為什麼有錢人家看不到面紙、錢包大多是黑色和綠色?改變小習慣,就能發大財

2020-01-17

如何才能嫁給有錢人?他72歲、身價破千億:觀察身邊有錢朋友「5個最有效的方法」

2023-06-09

住上億豪宅、擁父母給的千萬財富...我也曾怨那些有錢人憑什麼?致年輕人:仇富讓我們離成功越來越遠

2023-09-07

我刷爆的信用卡,連比爾蓋茲的皮夾都裝不下!一輛法拉利教會我的理財事:注定會窮的金錢觀

2022-12-29

花1772萬買保單想節稅,結果竟被國稅局課了310萬...富媽媽錢包大失血給我們的一堂理財課

2020-06-16